“泥腿”,是唐山土语,意思是一根筋、认死理、不服输。用“泥腿”来形容热电公司大方公司维护部锅炉队队长、唐山市劳动模范马俊喜再贴切不过,别看他蔫蔫巴巴,不爱说话,但干起工作来却有一股子“泥腿”劲。
马俊喜同志在工作上从不服输,专啃硬骨头。技校毕业的他,手头上有功夫,加上勤奋,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曾多次取得热电公司员工技术比武第一名。但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他意识到光凭手上的功夫还是不够,理论知识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到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于是,他又把“泥腿”劲用在了学习上,报考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机电技术”专业,开始了艰难的学习。经过几年的努力,2007年终于取得了大专文凭。他特别注重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将书本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用在工作上,和同事们一起先后解决了北吊“掉道”,静电除尘器输灰系统“跑灰”,锅炉疏水箱改造等关系到安全生产的技术问题,其中两个技改项目还荣获了开滦集团公司的“优秀科技成果”奖。
生产上的他更是“泥腿”,作为负责锅炉维护和检修的队长,不仅牺牲了大部分节假日和休息日的时间,而且不管白天黑夜,只要生产上有事,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么多年来,天天待命,随叫随到,到底奉献了多少休息时间估计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从没听他说过苦喊过累,只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那是2005年的冬天,由于天气寒冷,把水力输灰管路冻住了,造成不能输灰,直接影响了居民的供热和发供电。险情就是命令,马俊喜当即组织员工赶赴现场,查找关键部位,进行融冰处理。在旷野里迎着狂风,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一干就是三天两夜,当管路畅通的时候,他们累的倒头就睡。2009年刚刚开始供暖的时候,由于供暖管道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多处出现破裂漏水,需要抢修。马俊喜带领员工戴着放毒面具,钻进冒着热气、臭味儿熏天的管沟查找漏点,制定抢修方案。里边的温度高,穿着单衣进去就是一身汗,可外边寒冷,出来就受不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硬是凭借着高超的技艺和责任心,连续两天两夜不休息,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抢修任务,把暖流送到了千家万户。
“省的就是赚得”是马俊喜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们负责检修的桥吊有个易损部件——抓斗,俗称夹子。由于是用来抓煤、卸煤的,极易损坏,买一个新的夹子要4-5万元。由于经常损坏,所以维修是个大问题。马俊喜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能修就修,尽量不报增加的计划。为了修夹子,他和伙计们可没少搭功夫,休息日加班,连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谁心里都清楚,报个计划,买个新的,既省心,又省事。可是,修起来就麻烦了,尤其是损坏严重的夹子,想修都不好下手。为此,他们千方百计,绞尽脑汁,不怕麻烦,精工细作,不仅要修好,还要好用。几年下来,到底节省了多少资金,谁也没算过,只有夹子上的那一块块、一层层的补丁,仿佛是一个个军功章,见证着马俊喜和他的团队为企业奉献的真情和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