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这些“著名艺术家” 呀! 你让我说他们什么好呢? 当我看到北京人艺的老演员苏民在朗诵一首吟月的古诗时, 我瞬间想到的还是一个人都不愿再提的老问题: 关于演员的文化素质—而这个问题是过去“ 老一辈艺术家” 们经常数落年轻演员时爱谈的话题。北京人艺是类似于“ 国家话剧院“的地方吧? 苏民也算北京人艺中的著名演员吧? 但我所看到的那个他不具备把一首完整的诗前后读顺的能力, 每一句他都读得很扎实, 很用心, 字正腔圆, 声如洪钟, 很见话剧演员训练有素的那种功力, 但总体听下来却是东一句西一句完全支离破碎的感觉。我知道这每一句的声音处理是师傅手把手教会的把式, 而对一首完整的诗的阅读则必须动用身心—由此见出的完全是一个演员的文化素养和生命形态(这是师傅所教不会的)。北京人艺在摆脱以往话剧那种上海滩式的洋腔洋调方面是有过贡献的, 但后来他们坠人一种北京下层油话的单调模式, 所以他们可以教会一名演员像一名北京土著那样满嘴跑舌头, 但就是无法教会他正常地面对一首诗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