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公益吧 关注:14贴子:81
  • 5回复贴,共1

公益,我们能做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年来,公益领域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又有了新热度。然而,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近期公布的《大学生公益调查》发现一个不容乐观的情况是:作为公益储备人才的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领域冷热不均。有些公益领域相对热门,甚至“拥挤”,而另外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公益领域却很少有人问津,而这对于公益领域日益多样化和专业化的人才需求来说并非好现象。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05-17 16:49回复
      本次调查涉及了大学生关注哪些公益领域,以及参与过哪些公益领域,结果显示,总体来看最热门的关注领域,其关注度不超过30%,参与度不超过20%。
      从关注度和参与度两方面来看,都比较热门的分别是救灾、环保和支教。救灾是指社会或自然灾难的救援和帮助,比如汶川大地震等,这一领域在大学中非常热门的原因与其大的社会背景和氛围密切相关。而环境保护其实一直是民间推动比较好的一个领域,在大学校园里也相对具有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支教热门的原因则是,它可能是唯一一个学生自发与政府和学校倡导两相结合最好的领域,因此大学生校园里的支教队伍可谓层出不穷,甚至五花八门。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05-17 16:50
    回复
      2025-07-22 04:10: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而令人担忧的是,除了以上提及的这些热门的公益领域,有些公益领域关注的人就要少得多,比如像扶贫建设(如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公益职业技能培训、文化交流(如参与国际交流项目)领域。这些公益领域由于专业性较强,显得相对冷清了许多,参与度基本不足一成。而另外一些领域,如NGO能力建设、公益行业调研和相关政策研究、公平贸易,其参与度甚至不到3%。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05-17 16:50
      回复
          有趣的是,一边情况是,许多的公益领域乏人问津;另一边情况是,本次调查中约1/4的大学生表示从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其中57%的人是因为觉得“没有合适的公益项目”。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5-17 16:51
        回复
            研究人员指出,在公益领域内,不论是“不差钱”的基金会,还是“就差钱”的草根NGO,都越来越多地需要能够管好钱和做好事的人。日益发展的公益事业同欠缺的公益人  才培养机制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许多人才缺口有待填充,如非公募基金会管理人才、非营利组织营销人才、特殊领域的公益人才、网络及审计等专业人才、公益理论研究人才、公益政策咨询人才等。然而,大学校园公益的冷热不均正说明了社会资源提供的单一化和大学生对公益理解的局限化,结果是将无法满足社会对公益人才多样化和专业化的需求。作为公益储备人才的大学生,如果没有适合的渠道或机制参与到相应的专业领域中,中国的公益事业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5-17 16:51
          回复
            一说起公益,大多数人能想到的就是助学,救灾,环保,爱护动物,关爱老人。其实是我们把公益的含义缩小了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05-24 12: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