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吧 关注:448,283贴子:866,665
  • 14回复贴,共1

【授权转载】郭沫若故乡沙湾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by 游杰


1楼2013-05-15 21:51回复
    乐山市沙湾区是大文豪郭沫若的故乡,这里保存了他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学习的故居。最近,我们怀着对这位家乡人的崇敬心情,从乐山经苏稽到达沙湾,参观了郭沫若故居,欣赏了郭沫若书法精品碑廊,游览了沙湾城区及新建的有关郭沫若的纪念建筑。


    2楼2013-05-15 21:54
    回复

      下联是:“言堪持赠即文章”。


      5楼2013-05-15 22:04
      回复

        第二进中堂右后侧是郭开文居室。郭家兄妹11人,郭沫若排行第八。郭开文对郭沫若外出求学给予了无私资助,并经常向郭沫若传授新思想、新知识,对郭沫若的思想产生过深刻影响,郭沫若称“大哥是我思想启蒙的急先锋”。
        第二进中的天井,为较长的长方形。

        第二进天井右边是郭沫若1939年回乡省亲时的居室。他曾在此居住、会客和膳食。

        郭沫若居室里挂的为友人书写的《名关难破》四条屏。

        《名关难破四条屏》的内容。


        6楼2013-05-15 22:07
        回复
          补楼上的长方形天井图



          7楼2013-05-15 22:09
          回复

            在绥山山馆左侧,是沈焕章的居室。沈焕章是乐山井研人,清代廪生,是郭沫若的启蒙老师。
            绥山山馆左侧是郭家的粮仓。
            绥山山馆前是幽静、精致的后花园,种植着柏、杉、竹、枇杷、桃李、榕树等植物。

            后花园中的一棵大榕树。


            10楼2013-05-15 22:21
            回复

              “磨刀狭巷追穷寇,涕泣循城拾弃孩。”是郭沫若按友人之嘱集东坡句书写的对联。苏东坡原句是:“磨刀入谷追穷寇,洒涕循城拾弃孩”。

              郭沫若《满江红》词:“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郭沫若题词:“天文学在中国具有雄厚深远的基础矣!在这基础之上又有了宏伟的上层建筑,使常娥奔月的幻想×××早日成为实际。”

              “创业良艰继亦难,坚夫接踵战狂澜,既收水利丰年乐,更树戡天世界观。”这是1963年12月31日郭沫若为电影导演严寄洲写的条幅。

              郭沫若《咏北戴河》诗:“魏武东征此地过,秦皇遗镯未应磨。秋风拂岸翻银浪,沧海连天泛碧波。明月琼楼谁把烛?青春高阁我闻歌。解衣磅礴忘吾汝,席地暮天诵戴河。”

              郭沫若游娘子关时题《过娘子关》诗:“娘子关头悬瀑布,飞腾入谷化潜龙。莽莽大野银锄阵,叠叠崇山铁轨通。回顾陡惊溶碧玉,倒流将见吸长虹。坡田二十六万亩,跨过长江待望中。”


              15楼2013-05-15 22:50
              回复

                沙湾城区掠影
                参观完郭沫故居,我们顺便游览了沙湾城区,看到不少有关纪念郭沫若的雕塑、石刻以及以郭沫若命名的建筑,大有沫若文化的氛围。“沙湾的郭沫若,世界的影响力”,沙湾这座大渡河畔偏僻的小镇因郭沫若而闻名中外。 据介绍,沙湾建制始设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号“拓林镇兵”。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其城栅被吐蕃军焚毁。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高骄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修复城栅并将镇移至姚河坝,因当地广生楠树且成林,故将镇名改称南(楠)林镇,另有一说因地处峨眉山南麓而名“南陵”,故亦称“南陵”镇。南宋诗人,四川制置史范成大,在淳熙四年离任回京前,曾作峨眉三山游,写下诗篇赞誉“南陵”地处“灵山秀水,沙岸湾环处”。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南陵镇被大水淹没,镇始移于今址,由于在“灵山秀水,沙岸湾环”处建场,故名“沙湾”,沿袭至今。

                郭沫若故居外文豪路街口的仿古牌坊。
                牌坊上悬挂一块集苏东坡字的匾额:“南陵”。


                17楼2013-05-15 22:57
                回复
                  补上楼图


                  18楼2013-05-15 22:59
                  回复
                    进入牌坊是一条长约200米的仿清街,穿斗柱廊,宫灯悬挂,古色古香。
                    牌坊内侧景观。

                    “南陵”匾额下面挂有一幅楹联:“远望峨眉云里罩;近观沫若雅风生。”
                    上悬现代四川书法家余斌书写的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赞词“灵山秀水”匾额。

                    下面是郭沫沫早期的写的一幅春联:“杏花疏雨杨柳轻风酒兴汹浓春色饱;沫水澄波峨眉滴翠仙人风物此间多。”

                    进入牌坊是一条长约200米的仿清街,穿斗柱廊,宫灯悬挂,古色古香。

                    白墙壁上郭沫若书写的“公生明、偏生暗;智乐水,仁乐山”联语。


                    19楼2013-05-15 23:06
                    回复

                      街沿柱廊上悬挂的仿古宫灯。

                      沫若大道与德胜大道交叉口街心的《沫水女神》雕塑。

                      《沫水女神》雕塑近景。


                      20楼2013-05-15 23:10
                      回复

                        在郭沫若故居南侧有一块巨石,上刻“厚德崇文,坚韧奋进”,这是2012年各界人士提炼的“沙湾精神”的表述。

                        沫若文化苑大门,内建有郭沫若纪念馆,因遇星期一不开馆,遗憾未参观。

                        从大门栅栏缝中拍摄的苑内景观。


                        21楼2013-05-15 23:12
                        回复


                          德胜大街西段景观。

                          沙湾区委、区政府办公楼。

                          德胜路大渡河畔的沫若文化广场。

                          沫若文化广场一角。


                          22楼2013-05-15 23:14
                          回复

                            沙湾区委、区政府门前景观。

                            广场上郭沫若的《峨眉山上的白雪》散文石刻。

                            沫若文化广场上自娱自乐的老人。

                            远望跨越大渡河两岸的沫若大桥。

                            沫若大桥景观。

                            大渡河浅滩。

                            大渡河风光。

                            大渡河畔。


                            23楼2013-05-15 23:17
                            回复

                              沙湾区地图(经度:103.54683 纬度:29.41202)


                              24楼2013-05-15 23: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