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102班吧 关注:26贴子:730

转贴:【转】【千年韵】百美图_百度贴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看呗

【转】【千年韵】百美图_宠魅吧_百度贴吧

内容来自:百度贴吧



1楼2013-05-14 14:14回复


    2楼2013-05-16 19:47
    回复
      庭院观梅
      庭院梅花发,  金闺罢晓妆;   自怜倾国貌,  只是伴寒香。
        江采苹,唐代开元(公元七一三至七四一年)中莆田江东村人。传 说她被太监高力士选入唐宫,初期很受唐明皇宠爱,她喜欢梅花,她住 的宫闱周围都种上梅树,皇帝称她为梅妃。后杨玉环贵妃入宫,她被冷 落了,这首诗就是她被冷落后在花萼楼写的。   诗题中的花萼楼是唐代宫中的一座楼阁。诗的前两句写道:庭院中 的梅花开了,在闺阁中的梅妃清晨起床后也已梳洗完毕;后两句写她顾 影自怜:空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却失去皇帝的宠爱,只是与寒香(指梅 花)作伴。
        梅妃自幼便能诵读《诗经》的“二南”篇章,入宫后常以诗赋表达 自己的境遇与感情。此诗反映了宫廷中失宠的妃子的凄清的生涯,可与 她传世的名篇《一斛珠》:“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 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唐玄宗看后,心中愧疚,便命人配曲演唱,后成为名满一时的歌曲《一斛珠》。
        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着杨玉环出逃,后杨玉环在马嵬坡上吊,收复长安后,唐玄宗回到宫中,又想起梅妃,命人寻找,却踪迹俱无。一日,有人献上一幅梅妃翩舞的画像,尤现当年《惊鸿舞》之风采,玄宗思痛不已,作《题梅妃画真》一首: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年态,争奈娇波不顾人”。据说梅妃在安禄山杀入长安后,死于乱刀之下;又有一说是她逃出宫中隐僻他乡度过了后半生。


      3楼2013-05-16 19:47
      回复


        4楼2013-05-16 19:48
        回复
          题识:琳宫风暖图。
          富贵花天绶,群芳不敢争。
          玉楼人共赏,倾国又倾城。
          金屋妆成娇待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岁在丁丑(1997年)秋月,浙东蟹浦华三川画于海上寓庐。
          钤印:华三川印(白)、吾生浙东海边(白)、马(朱)、蟹涌人(朱)


          5楼2013-05-16 19:48
          回复


            6楼2013-05-16 19:48
            回复
              款识:琼宫风暖图。
              香风细洒桃花面,鱼影惊回龙泉春。
              浙东华三川画于海上寓庐。
              钤印:华三川印(朱)人长寿(朱


              7楼2013-05-16 19:49
              回复


                8楼2013-05-16 19:49
                回复
                  董双成就是传说中的西王母的蟠桃仙子,望仙桥就是她丹成得道,自吹玉笙,驾鹤仙去的地方。
                  董双成本是西周时代钱塘江畔的一位绝色美女,混身上下洋溢着一份灵秀的气韵。
                  她的先祖是商朝的史官,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在朝廷中也偶尔鉴往知来,抒谋献策。商朝亡后定居钱塘江畔,在飞来峰下种桃成林,结庐而居。每当初春桃花盛开时,嫣红一片,簇拥草庐,生活在其中不啻是神仙生活。
                  这种生活环境从小就陶冶着董双成,体似弱柳的董双成酷爱桃花,如痴如醉。看看董双成日渐长大,秀面明眸堪与繁花竟艳。有一天,忽然异想天开,采撷桃花,配以山中的芝草炼制丹药。初时仅能清痰化气,日久生巧,屡加研究,逐渐在火候及配方上有了大幅度的改进。所提炼的丹药,竟然能够治疗多种内科病症,远远近近,前来飞来峰下董家讨药的人络绎不绝。
                  从采集原料到守炉炼丹,董双成经常忙得不可开交,偶有闲暇,便吹笙自娱,兴致来时还会高歌一曲“丹小凤”。据说当她吹笙时,会引来百鸟在空中翱翔,而当她唱歌时,更有仙鹤飞来聆听。
                  替王母掌管蟠桃园,这也是董双成的职责之一。唐韦应物曾有《玉女歌》(一作《王母歌》)云:“众仙翼神母,羽盖随云起。上游玄极杳冥中,下看东海一杯水。海畔种桃经几时,千年开花千年子。玉颜眇眇何处寻,世上茫茫人自死。”也许说的就是这段故事。
                  杭州西湖妙庭观附近有一座望仙桥。宋代绍兴年间有位道士董元行在附近上层中挖到过一块奇妙的铜牌,上面残留着隐隐约约的文字:“我有蟋桃树,千年一度生,是谁来窃去?须问董双成。”这里说的就是有名的“东方朔偷桃”的典故。王母与汉武帝相会之时,东方朔从窗户外向内偷看,王母指着东方朔说:“此儿三偷桃矣!”原来此前东方朔曾三度上天偷桃,并被董双成发现。
                  董双成虽贵为王母侍女,不能象普通玉女那样经常私自下凡。清代名士胡与高咏黄山桃花峰诗云:“山头桃花开,山中玉女笑。帝乡无尽春,日日斜阳照。”
                  李白词《桂殿秋》曰:“仙女下,董双成,汉殿夜凉吹玉笙。曲终却从仙宫去,万户千门惟月明。”苏轼在游览妙庭观董双成故居时作诗:“人去山空鹤不归,丹亡鼎在世徒悲。”陈独秀也发出“王母不可见,但忆董双成”的慨叹。


                  9楼2013-05-16 19:49
                  回复


                    10楼2013-05-16 19:50
                    回复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皇妃。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上官仪孙女,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
                      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
                      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710年,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11楼2013-05-16 19:50
                      回复


                        12楼2013-05-16 19:50
                        回复


                          14楼2013-05-16 19:51
                          回复
                            据葛洪《神仙传》,麻姑修道于牟州姑余山,姿容美妙,成仙后居蓬莱仙岛。三月三日,王母寿辰,麻姑用灵芝酿酒作寿礼,后来民间多画此以贺女寿。她的本事有惊人之处,一是能穿着木屐在水面上行走,可与达摩祖师踩芦叶渡海相媲美。二是能掷米成丹砂。
                            东汉桓帝时,某年的七月七日,神仙王远降临在江苏吴县一个名叫蔡经的人家里。蔡经的家人早就预备好丰盛的酒菜,迎接神仙的降临。当神仙起驾的时候,人们听到了天上人马、锣鼓喧腾的声音。王远到来了,只见此人中等的身材,头戴远游冠,身着朱衣,佩带五彩的绅带,背上挂着宝剑;乘坐在羽车上,由五彩飞龙拖着座车。
                              王远接见了蔡经一家人后,就派遣使者,请仙女麻姑赴宴。使者传达了麻姑的意思后,不多久,天上又响起了喧腾的声音,麻姑下凡了。只见麻姑是个十七、八岁俏美的姑娘;头顶结了一个警,剩余的长发乌溜溜的垂到了腰际,穿着光彩夺目。仙女和王远寒暄完毕后,各人拿出了携带的食物,大多数是水果、干肉之类。 麻姑说:“自从上次和你见面以后,我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为桑田;不久前,我又去了一趟蓬莱,这地方的水,比昔日召开群仙大会时少了一半,我想,不多久,也会变成陆地吧!”王远也感叹道:"古代的圣人也曾说过海中会飞扬尘埃这样的话。" 麻姑也—一地会过蔡家的女眷,忽然间叫住了蔡经的弟媳。她几天前才生下孩子,麻姑叫她拿出些米来,然后,把这些米洒在地面,结果,这些米竟变成了一粒粒丹砂。王远看到这情形,也把他从天庭带来的一升美酒,拌了一斗水后,邀请蔡家同饮。蔡经看到麻姑鸟爪一样的手指头,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用那爪来抓背搔痒,一定很舒服。想不到王远洞察了他的心思,大声地喝叱道:"麻姑是神仙,你竟然想用她的手爪搔背,大胆!"说完后,就把蔡经捆绑起来鞭打。大家目睹了蔡经被鞭打的情形,可是却没有看到施刑的人。王远说:"平常人是无福消受我的鞭笞的。


                            15楼2013-05-16 19:51
                            回复


                              16楼2013-05-16 19: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