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honored吧 关注:19,991贴子:327,070
  • 12回复贴,共1

之恋老弟与你分享一段三体第二部中关于文学人物形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的一段话,很惊奇吧
文学形象塑造中有一个最高状态,在那种状态下,小说的人物在文学家中的思想中拥有了生命,文学家无法控制这些生命,甚至无法预测他们下一步的行为,只是好奇的跟着他们,像偷窥狂一般的观察着他们生活中最细微的部分,记录下来,就成为了经典。
很惊讶,刘慈欣这样的通俗作家对文学形象的塑造也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1楼2013-05-12 20:08回复
    文艺青年...


    IP属地:新加坡2楼2013-05-12 20:09
    收起回复
      说实话,毫不惊奇也无可惊奇。这是有趣而且很有意境的论调,但我相信这世上有相当多人在思考或臆想中各自独立地走向了这个想法,至少我自己是这样。我不知道大刘究竟有没有认识到这个意境背后更深更悠远的地方(他应该是想到了,只是没有说出来),但至少我自己肯定比这个意境走得更远。我之所以称之为意境,就是因为我不想把这段话的意思限定于对经典地评论。这段话真正优美的地方在于,与自己创造的人物在思想与现实的交界之处邂逅,是非常浪漫的事情。而这种浪漫背后则隐藏着真正无比绚丽壮阔的意境:文学创作的过程并非作者创造一个世界的过程,而是作者发现另一个世界的过程,当我们用“平行世界”的视角去看,就是那个世界降临在现实之上。可以说,大刘这段话里写道了对另一个世界中人物的窥探,已具幽深之意,但那人背后世界的降临才是真正的奇境。
      以上这些想法不限于文学,信息世界、梦境等等任何“平行世界”皆可适用,逻辑基础不重要,思想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美感与意蕴。这是三年前我的世界观发生大变动的主要思考所在(后来的一次是对进化论一些内容的真正理解),类似的想法积累了很多,《墨水心》这部电影不一定有什么启发,但是那次改变的契机。然后我就非常欣赏这种设定,比如盗梦里,cob和妻子在limbo里共同生活了一生,在limbo里建立了庞大壮丽的世界,但离开梦境之后却只是暖暖夕阳下一个短短的下午。而源代码这部电影唯一精彩之处(也是我欣赏它的理由,可是少有人能欣赏这种意境,也就少有人能明白这电影好在何处)正是最后电影定格之后继续的情节,因为它点明了:人设计程序并非是创造一个子世界,而是发现并连接了另一个存在的世界。而将文学创作想象成另一个世界的发现或降临,《墨水心》算一个,《1Q84》对这个意境的表达也非常到位,可惜囫囵吞枣的读者与矫情而草包的小资们,注定无法看出来1Q84是村上借天吾大脑进行的二重创作,为何有许多以村上老书迷自居来唱衰《1Q84》也就不言而喻了,凭小资们的智商还是看些好懂易装B的吧。


      IP属地:北京3楼2013-05-12 22:56
      收起回复
        以上说的看起来略臭屁,但这些确是我长久以来审美观里极欣赏重视的一部分,相信wow兄看完之后会有合适的判断。


        IP属地:北京4楼2013-05-12 23:04
        回复
          我觉得,只要作家将人物塑造的足够具体,那故事必然会向着某种方向发展,符合人物的方向
          那故事就有了预定的轨道,而作家只有写出来才知道具体是什么
          以上内容纯属胡扯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05-13 13:5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