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像所谓的唐诗宋词鉴赏这种课就是专业水课。像我刚开始的时候一样是抱着去混学积分的态度去报名的,事实上这种课程少:只有三节课,主要是上网自己看视频的节奏,是没人愿意去认真看和听的。结果除了第一节课的人来了很多以外,昨天去的第二节,几乎就是那么10几号人,比所谓分组还要少。结果就是,整个教室很空,老师还穿的那么正式的来,我都替他难过。但是这次上课还是很有体会的,首先,有几个人的口才还不赖,即使是事先做了准备,也是很用心了。有个生命学院的姑娘,对于唐诗宋词是真的喜欢,当年那些我们高考时才能熟读的诗歌她倒背如流啊,读出来很通顺,至少现在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多了。
其实最让我惊讶的不是我交的学生的表现,而是来自上海电机学院的李晶,首先,他的身上我看到一股锐气,在其他人提问环节总能提出相当尖锐问题,而且重要的是他自己有一套很有个人见地的评价标准,这是我们现在很多只知道百度的学生所不及的。其次,他阅读广泛,从他引用的大量诗词也好,评价也好,就可以看出来。这也是很难得的。毕竟是上海电机学院,确实一开始我们对这样的学校评价不会高,但是,确实哪里都会有很出众的人。不仅仅是来我交上诗词鉴赏课,他还去上海海洋学院上哲学导论。个人很钦佩他的这种求学态度,至少他的思想深刻性要比相当一部分的我们学校的学生高。又及,最近在复旦出现的投毒事件,我就觉得对于一个本来人文氛围相当浓厚的学府来说,出现这种事情真的该好好反思。学校在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育方面存在很大的偏失。这不是一个学校的问题,但是出现在以人文氛围出名的复旦,就足见中国大学这类问题的严重性。在管路的推荐下,最近在看《大学之道与文明自觉》,深有体会。现在大学出现的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是快速经济发展下大学理念的缺失和文化价值定位的模糊。应该说,从初中,高中直到大学,依旧没人能解答我们大多数人真正想要知道的东西,比如,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做什么,这些东西事实上是十分个性化的,是要靠个人的体会去做的,要跟随自己的道路走下去。相反,现在是家长和学校从小学起,就为每个人规划一条相同的路,到了高中,就是更加单纯,考上大学!分高的冲击名校,分低的人去普通点的学校。然后,专业常常也是父母,老师来定。就算是自己的主意,可又有多少人能在繁重的学习之余抽空来了解自己的选择呢,很大一部分还是受了比人的价值观的影响。可以说,真正纯粹的学已经很难存在了。我们大多数时候在考试而已,在拿证书而已。
我是非常欣赏和佩服李晶的。在老师说那句:你让我改变了我对电机学院的学生的看法这句话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后来我回去仔细想想,我觉得这无疑暴露了我作为名校学子的一种优越心态。尽管很多人在学校的时候都爱黑学校,但那是在自己人面前。一旦在学校外,大家肯定爱听别人对学校的称赞。这一点从之前学校的鸟巢事件也可以看出来。反而是对于很多人数众多,但却默默无闻的小学校,我们听到了一般会呲之以鼻,不屑一顾。其实,我反而不觉得李晶同我们相比有什么弱势之处,或者有什么需要仰视和羡慕我们的地方,而是我们应该去羡慕他。也许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也曾像他一样那么尖锐,那么质疑,那么思考。但是,包括我在内,很多人恐怕都收起自己的声音了。我们开始变得对很多事无所谓,或者说逆来顺受,或者说深深无奈。但是少有人去分析它,思考它,更不要说去努力解决它。比如社会的阴暗,比如教育的问题,比如。。。我们更多的时候,结束语是,中国就这样。这话可是出自大多数的青年之口啊,难道不可怕吗?扯远了。李晶可能在以前就是很爱看这些闲书,对自己有兴趣的东西投入很多,所以才能有很多自己的见地。也正是如此,一般就很难兼顾那些死板的教科书。尽管在电机学院,但是这个时代,只要你想学,到处都是机会。他反而不需要去理会一些在我们看来碍于面子的事情。所以,他恐怕会是比我们成就还要高的人,如果我们不去改变的话
其实,经过了前天的考试和昨天的课后,我对很多事情有了新的体会,比如说,我那门不记得要考试所以没复习的课程,肯定要挂了。当初选他还是为了学积分高来着,现在却是自己中枪了。所以,其实任何抱着混积分的想法去念得课程都是有风险的,既没意义,也不一定能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其次,平时的积累才是你真正学会的东西,如果平时不会考试突击,那只是考试成绩,没有实际性的意义,和真正的能力关系不大。那张文凭会对自己人生产生多大的影响,真的说不定。更多的时候,实际的能力才是真正影响深远的。所以,我也改变了所谓,等到周末在复习,等到期末在复习的观念,因为只要你开始拖,就会越拖越多,就会拖到最后一刻,然后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做,就是这样,不该这样。
其实最让我惊讶的不是我交的学生的表现,而是来自上海电机学院的李晶,首先,他的身上我看到一股锐气,在其他人提问环节总能提出相当尖锐问题,而且重要的是他自己有一套很有个人见地的评价标准,这是我们现在很多只知道百度的学生所不及的。其次,他阅读广泛,从他引用的大量诗词也好,评价也好,就可以看出来。这也是很难得的。毕竟是上海电机学院,确实一开始我们对这样的学校评价不会高,但是,确实哪里都会有很出众的人。不仅仅是来我交上诗词鉴赏课,他还去上海海洋学院上哲学导论。个人很钦佩他的这种求学态度,至少他的思想深刻性要比相当一部分的我们学校的学生高。又及,最近在复旦出现的投毒事件,我就觉得对于一个本来人文氛围相当浓厚的学府来说,出现这种事情真的该好好反思。学校在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育方面存在很大的偏失。这不是一个学校的问题,但是出现在以人文氛围出名的复旦,就足见中国大学这类问题的严重性。在管路的推荐下,最近在看《大学之道与文明自觉》,深有体会。现在大学出现的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是快速经济发展下大学理念的缺失和文化价值定位的模糊。应该说,从初中,高中直到大学,依旧没人能解答我们大多数人真正想要知道的东西,比如,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做什么,这些东西事实上是十分个性化的,是要靠个人的体会去做的,要跟随自己的道路走下去。相反,现在是家长和学校从小学起,就为每个人规划一条相同的路,到了高中,就是更加单纯,考上大学!分高的冲击名校,分低的人去普通点的学校。然后,专业常常也是父母,老师来定。就算是自己的主意,可又有多少人能在繁重的学习之余抽空来了解自己的选择呢,很大一部分还是受了比人的价值观的影响。可以说,真正纯粹的学已经很难存在了。我们大多数时候在考试而已,在拿证书而已。
我是非常欣赏和佩服李晶的。在老师说那句:你让我改变了我对电机学院的学生的看法这句话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后来我回去仔细想想,我觉得这无疑暴露了我作为名校学子的一种优越心态。尽管很多人在学校的时候都爱黑学校,但那是在自己人面前。一旦在学校外,大家肯定爱听别人对学校的称赞。这一点从之前学校的鸟巢事件也可以看出来。反而是对于很多人数众多,但却默默无闻的小学校,我们听到了一般会呲之以鼻,不屑一顾。其实,我反而不觉得李晶同我们相比有什么弱势之处,或者有什么需要仰视和羡慕我们的地方,而是我们应该去羡慕他。也许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也曾像他一样那么尖锐,那么质疑,那么思考。但是,包括我在内,很多人恐怕都收起自己的声音了。我们开始变得对很多事无所谓,或者说逆来顺受,或者说深深无奈。但是少有人去分析它,思考它,更不要说去努力解决它。比如社会的阴暗,比如教育的问题,比如。。。我们更多的时候,结束语是,中国就这样。这话可是出自大多数的青年之口啊,难道不可怕吗?扯远了。李晶可能在以前就是很爱看这些闲书,对自己有兴趣的东西投入很多,所以才能有很多自己的见地。也正是如此,一般就很难兼顾那些死板的教科书。尽管在电机学院,但是这个时代,只要你想学,到处都是机会。他反而不需要去理会一些在我们看来碍于面子的事情。所以,他恐怕会是比我们成就还要高的人,如果我们不去改变的话
其实,经过了前天的考试和昨天的课后,我对很多事情有了新的体会,比如说,我那门不记得要考试所以没复习的课程,肯定要挂了。当初选他还是为了学积分高来着,现在却是自己中枪了。所以,其实任何抱着混积分的想法去念得课程都是有风险的,既没意义,也不一定能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其次,平时的积累才是你真正学会的东西,如果平时不会考试突击,那只是考试成绩,没有实际性的意义,和真正的能力关系不大。那张文凭会对自己人生产生多大的影响,真的说不定。更多的时候,实际的能力才是真正影响深远的。所以,我也改变了所谓,等到周末在复习,等到期末在复习的观念,因为只要你开始拖,就会越拖越多,就会拖到最后一刻,然后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做,就是这样,不该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