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砂金
古代淘金常用特制的木盘。宋代在山东登、莱两州大规模采金,使用木制流槽。朱《萍州可谈》卷2记载:“两川冶金,沿溪取砂以木盘淘,得之甚微,且费力。登、莱金坑户止用大木,锯剖之,留刃痕,投沙其上,泛以水,沙去,金著锯纹中,甚易得。”清代严如《三省边防备览》卷 9《山货》记载南郑(汉中)淘金厂用淘床淘金的情况:用木料作淘床,四周有边,淘床上固定一个圆竹筐。将沙倒入筐内,手把住淘床后面的木架,不住掀簸,用水频洗沙筐,则沙随水流,金从筐底细缝透下,沉淀于淘床上。淘床两头镶板,中空三尺多,另安木板一块,上面横刻木槽,筐底透出的沙金顺水沉入槽内。另用木匣一个,空出一面,类似簸箕形状,将槽内金沙扫入木匣,在水中淘洗,得到金屑。
② 砂锡
《天工开物》卷14记载,湖南衡阳、零陵的山溪中和广西南丹州河内出水锡(砂锡),呈黑色,粉碎后,用篾罗在河中淘洗,即得矿砂。
③ 砂铁
《天工开物》卷14记载:“凡砂铁抛土膜,即现其形,取来淘洗。”淘砂木盘用两块梯形木板为底、两块钝角等腰三角形木板为边拼成,与现代民间所用淘金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