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夜寒鸦吧 关注:32贴子:2,198
  • 4回复贴,共1

【百科水】简评《致青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百度百科,故作姿态小清新去死


1楼2013-05-08 13:32回复
    在百度百科上看见的,在此借地存个档,以后可以回味一下


    2楼2013-05-08 13:33
    回复
      2025-07-21 09:40:49
      广告
      简评
      赵薇的《致青春》打的无非就是“全民回忆”的牌,很有些敝帚自珍的意思,但这种故意为之的缅怀,几乎已经成为时下青春片的陈词滥调。
      这类作品,几乎都离不开宿舍、教室、舞台晚会,泡妞的手法千篇一律,从入学日到毕业典礼,以浅显的事件罗列、拼凑起来而已。我们的大学时光见证过无数校园DV的诞生,那种类型,常常是我们那时候最不齿的,而《致青春》不过是将其放大化、精致化了,骨子里的东西还是一脉相承。
      我们最该问的是,这部电影为什么要被拍出来,它的意义又是什么?是青春成长的朦胧困惑,还是以日后的幻灭的心态怀缅当年的美好?
      固然我们当年都有些二逼精神,那些看起来很傻的举动,恰恰是我们当年经历过的的现实,但是仅仅把这些简单的罗列出来,非但无法感同身受,更沦为蹩脚的笑料——电影的前一个半小时,其实是这种种俗套的综合体,上课迟到装肚子痛,食堂打饭的冲突,楼下的痴等,开学泡学妹的规则……它秉承过往的套路,向其中植入粗浅的笑料,胖子的失身,摸胸论大小等等,几乎摧毁了电影本身的格调,既不直接,又不含蓄,便越发倾向于内地特色的粗俗猥亵。
      既然辛夷坞的小说质量停留在三流的网络文学,那么我们很难奢望这部电影达到厚重,就编导而言,他们很难称得上自己喜欢这个题材,
      在这种趣味之上,号称内地第一编剧的李樯也无力回天。关锦鹏严格意义上说也不是一个好的监制,《致青春》和他之前监制的《渺渺》一样,最致命的就是不连贯的紊乱叙事,电影的视线不断在几个主人公身上游移,最后又勉强地回到郑微的身上,连带出现的梦幻般超现实场景,暴露了赵薇作为一个导演的不自信,在写实和浪漫之间达不到自我平衡,或多或少是因为她对这段经历的不了解,过早成为明星,长期脱离校园,所谓的情结,于她来说,更像是一场幻想。
      正如电影把文艺青年的生活套在一群“土木工程”专业的人身上,他们说着诗情画意的句子,其实和他们本身太过脱节。而电影的推动力,并不是依靠各种心理作用的升华,而是依赖各种省力的巧合——擦枪走火的怀孕、出国留学的名额、突如其来的车祸,都让本来就极度苍白的故事更加脆弱。
      与之相应成趣的是电影里廉价的价值观,每一个人都无法让人喜欢,每个人的选择都无法让人认同,除了那段胡搅蛮缠的爱情,他们没有任何主动性,就和电影最后那条滔滔江河一样,无论谁都是随波逐流的一份子。
      赵薇不可避免是把一切轻薄化的推手,她和所有拍过校园DV的人一样,自己沉浸在自己营造出的虚渺的浪漫城堡里,任凭旁人一脸黑线。
      而说到底,校园青春片确实已经是最难拍出新意的类型了,它拍不好的原因大致是两种,一种是自溺,一种是媚俗,《致青春》两头全占,自然沦为俗不可耐的游戏。
      事实上,除了电影稍稍可赞的美术,以及主题曲之外,这部电影的成色,也仅仅就是一个拥有大投资的学生作品而已。


      3楼2013-05-08 13:35
      回复
        简评
        赵薇的《致青春》打的无非就是“全民回忆”的牌,很有些敝帚自珍的意思,但这种故意为之的缅怀,几乎已经成为时下青春片的陈词滥调。【就像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类作品,几乎都离不开宿舍、教室、舞台晚会,泡妞的手法千篇一律,从入学日到毕业典礼,【以浅显的事件罗列、拼凑起来而已】。我们的大学时光见证过无数校园DV的诞生,那种类型,常常是我们那时候最不齿的,而《致青春》不过是将其放大化、精致化了,骨子里的东西还是一脉相承。
        我们最该问的是,这部电影为什么要被拍出来,它的意义又是什么?是青春成长的朦胧困惑,还是以日后的幻灭的心态怀缅当年的美好?
        固然我们当年都有些二逼精神,那些看起来很傻的举动,恰恰是我们当年经历过的的现实,但是仅仅把这些简单的罗列出来,非但无法感同身受,更沦为蹩脚的笑料——电影的前一个半小时,其实是这种种【俗套的综合体】,上课迟到装肚子痛,食堂打饭的冲突,楼下的痴等,开学泡学妹的规则……它秉承过往的套路,向其中植入粗浅的笑料,胖子的失身,摸胸论大小等等,几乎摧毁了电影本身的格调,既不直接,又不含蓄,便越发倾向于内地特色的粗俗猥亵。
        既然辛夷坞的小说质量停留在【三流】的网络文学,那么我们很难奢望这部电影达到厚重,就编导而言,他们很难称得上自己喜欢这个题材,
        在这种趣味之上,号称内地第一编剧的李樯也无力回天。关锦鹏严格意义上说也不是一个好的监制,《致青春》和他之前监制的《渺渺》一样,最致命的就是不连贯的紊乱叙事,电影的视线不断在几个主人公身上游移,最后又勉强地回到郑微的身上,连带出现的梦幻般超现实场景,暴露了赵薇作为一个导演的不自信,在写实和浪漫之间达不到自我平衡,或多或少是因为她对这段经历的不了解,过早成为明星,长期脱离校园,所谓的情结,于她来说,更像是一场幻想。
        正如电影把文艺青年的生活套在一群“土木工程”专业的人身上,他们说着诗情画意的句子,其实和他们本身太过脱节。而电影的推动力,并不是依靠各种心理作用的升华,而是依赖各种省力的巧合——擦枪走火的怀孕、出国留学的名额、突如其来的车祸,【都让本来就极度苍白的故事更加脆弱。】
        与之相应成趣的是电影里廉价的价值观,每一个人都无法让人喜欢,每个人的选择都无法让人认同,除了那段胡搅蛮缠的爱情,他们没有任何主动性,就和电影最后那条滔滔江河一样,无论谁都是随波逐流的一份子。
        赵薇不可避免是把一切【轻薄化】的推手,她和所有拍过校园DV的人一样,自己沉浸在自己营造出的虚渺的浪漫城堡里,任凭旁人一脸黑线。
        而说到底,校园青春片确实已经是最难拍出新意的类型了,它拍不好的原因大致是两种,一种是自溺,一种是媚俗,《致青春》两头全占,自然沦为俗不可耐的游戏。
        事实上,除了电影稍稍可赞的美术,以及主题曲之外,这部电影的成色,也仅仅就是一个拥有大投资的学生作品而已。


        4楼2013-05-08 13:38
        回复
          论剧本,应该还是《那些年》的比较好,从不写青春言情的路过,只会写灵异推理类的小说


          5楼2013-05-09 09: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