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香汉韵文化社吧 关注:48贴子:935
  • 13回复贴,共1

[转] 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之明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朝则是匈奴。愚昧者总是津津乐道于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汉朝去给单于老婆送礼,请她吹枕边风,这样才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财物换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宁死不降,最后明朝另立新君打败了蒙古。汉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御驾亲征五征蒙古。“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
与唐朝相比。不错,唐初国力强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后呢?安禄山叛兵和黄巢匪兵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可以比较的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弃都南逃蜀中。明朝则从未有过这种例子。大家知道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崇祯皇帝当年,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去,有人劝他走,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忠于江山社稷。大家想想,这与清廷的咸丰皇帝致京城百姓于不顾两度仓狂逃离北京以及清廷末帝溥仪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认贼作父更有着天壤之别;也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朝曾向回鹘借兵,结果回鹘兵在长安附近烧杀淫掠,无恶不作。而明朝在“靖难之役”等内乱中,可曾向蒙古借过兵?还有一点,汉朝、唐朝、包括后来的清廷长期实行“和亲政策”,而明朝则从没有拿宗室女子送于蒙古、满洲去换回和平!
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到了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满清和***的李自成,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朝更是坚定,兵临城下仍然宁死不迁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当年明朝崇祯帝的遗言和清廷宣统帝的豪言可见两个皇帝对国计民生的不同态度:
崇祯皇帝殉国前怕李自成伤害无辜百姓,就写了一首绝命诗给他:“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宣统帝溥仪的豪言:
“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参加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1楼2013-05-07 08:28回复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4楼2013-05-07 11:35
    回复
      2025-05-13 01:12:40
      广告
      当仁不让于师!每每看到崇祯那句话就伤心: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5楼2013-05-07 15:59
      回复
        每每看到崇祯那句话就伤心:令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7楼2013-05-08 12:28
        回复
          万邦来仪,大明盛世


          8楼2013-05-13 16:34
          回复
            如果南明能在长江前线相持二十年,大力发展海外贸易、通商、引入西方科技积蓄国力,北伐的机会,还是有的。


            9楼2013-05-13 21:16
            回复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10楼2013-05-14 09:10
              收起回复
                每每看到崇祯那句话就伤心:令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11楼2013-05-16 08:47
                回复
                  2025-05-13 01:06:40
                  广告
                  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12楼2013-05-16 21:24
                  回复
                    汗贼吴三桂误国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8-04-09 18: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