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悦吧 关注:166贴子:5,283
好吧,就是无责任猜测的意思。


IP属地:上海1楼2013-05-06 13:28回复
    脑子不清楚了,屈原是汉族吗?屈原和儒家什么关系?屈原是忠君而死吗?


    IP属地:上海7楼2013-05-10 14:15
    收起回复
      完全是直觉,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有一些地方与岳飞的心性身份不合,但又确实是写于岳飞冤狱之前且似乎作者对北伐很有自豪自信。我直接就猜,这是岳云拟岳飞写的。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我最能指明的疑问的是三十功名与少年头之间,而最有把握,感受最深的是那个等不及的少年的那份豪情,不属于三十成就功名的岳飞。岳飞的恨,更深,而作者,却豪情万丈,所向无敌,一切尽在掌握。他并不了解十年之功的艰难之处,他是一个从不需要低头求人的天之骄子。他并不觉得孤单,他有着精神上的导师,行动中的同伴,明确的目标和必胜的信心,以及,对天子道德底限的信心,所以,他不是岳飞,而是另有其人。
      另外,收拾旧山河,这必是失去半壁河山的人对故土的说法,必是南宋。
      收拾二字,军政合一,这也是南宋初年的情况。


      IP属地:上海8楼2013-07-12 09:32
      收起回复
        昨夜怪梦。呵呵。岳云曾因骑马冲坡的训练中落马而被岳飞严罚。昨夜,梦见骑兵乱杀中已失去速度,每每马匹跃起居高临下十分的可怕。呵呵,觉得那时马象猫科的虎一样。


        IP属地:上海9楼2013-07-12 09:40
        回复
          从巫而医,以精气、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藏象学说是重要的基础理论。突然想为什么内经中相关章节总以“秘”为名,难道这些内容的基础是个别人的亲身体验,体验的方式是气有内查内视的功能?


          IP属地:上海10楼2013-07-12 09:50
          回复
            8楼相关
            1986年,在浙西江山县(古名须江)收集到一部《须江郎峰祝氏族谱》,从其卷14《诗词歌赋》集中,发现了岳飞在绍兴三年(1133)赠祝允哲(官居大制参)的《满江红》及祝的和作。原词如下(据《南开学报》哲社版1986年第6期):
              岳飞《与祝允哲述怀》(调寄《《满江红》):“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阒。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祝允哲《和岳元帅述怀》(原调):“仗尔雄威,鼓劲气、震惊胡羯。披金甲、鹰扬虎奋,耿忠炳节。五国城中迎二帝,雁门关外捉金兀。恨我生、手无缚鸡力,徒劳说。伤往事,心难歇;念异日,情应竭。握神矛、闯入贺兰山窟。万世功名归河汉,半生心志付云月。望将军、扫荡登金銮,朝天阙。”
              而流传到今天的岳飞《满江红·写怀》为:“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词题”是黄邦宁据《遗文》校刊为《岳忠武王文集》(1770)时所加,经唐圭璋《全宋词》(1965)录用而来的。
              据情理推测,当是岳飞后来在特定处境中,以自己的原作为基础,适当吸收和作中的一些词句,并改词题为《写怀》,表达自己轻视过去(已建勋业不足道)神往未来(赶走敌人,收复失地)的精忠报国的胸怀,写成了这首慷慨激昂、永远具有鼓动性和感染力的绝妙好词。


            IP属地:上海11楼2013-07-12 13:18
            回复
              1986年,在浙西江山县(古名须江)收集到一部《须江郎峰祝氏族谱》,从其卷14《诗词歌赋》集中,发现了岳飞在绍兴三年(1133)赠祝允哲(官居大制参)的《满江红》及祝的和作。原词如下(据《南开学报》哲社版1986年第6期):
                岳飞《与祝允哲述怀》(调寄《《满江红》):“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阒。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祝允哲《和岳元帅述怀》(原调):“仗尔雄威,鼓劲气、震惊胡羯。披金甲、鹰扬虎奋,耿忠炳节。五国城中迎二帝,雁门关外捉金兀。恨我生、手无缚鸡力,徒劳说。伤往事,心难歇;念异日,情应竭。握神矛、闯入贺兰山窟。万世功名归河汉,半生心志付云月。望将军、扫荡登金銮,朝天阙。”
                而流传到今天的岳飞《满江红·写怀》为:“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词题”是黄邦宁据《遗文》校刊为《岳忠武王文集》(1770)时所加,经唐圭璋《全宋词》(1965)录用而来的。
                据情理推测,当是岳飞后来在特定处境中,以自己的原作为基础,适当吸收和作中的一些词句,并改词题为《写怀》,表达自己轻视过去(已建勋业不足道)神往未来(赶走敌人,收复失地)的精忠报国的胸怀,写成了这首慷慨激昂、永远具有鼓动性和感染力的绝妙好词。


              IP属地:上海12楼2013-07-12 13:19
              回复
                人得有自保的能力。公安说白了保的是公共安全,什么意思,包括个人的生死,不管有理没理合法不合法,只要是法不责众,只要是犯法的人不扰乱公共安全,只要是受害人无声无息,它不管的,好多群体性事件,把事情闹大,公安做的是让事情平息,而不是解决源头,毕竟,公安管不到那根源,这是权力上的限制,公安根本就没权管权贵,或管世传麻烦——比如,穷地方买人强奸关人甚至虐待,对了,强奸罪轻叛(从上世纪流氓罪枪毙到现在强奸只判三年甚至更少)也是权力的关系吧,公共安全,其实是很轻忽的一种权力,离正义,差了八百辈子呢。


                IP属地:上海14楼2013-08-16 10:02
                回复
                  臣子和亲人是绝不一样的。臣子与君王的利益可能很不同。皇帝下令救人,但如果救不出来会如何——季衡会着急难过,谁在乎——皇帝着急,七郎着急,那些臣子他们不会着急。有句话现官不如现管,也是差不多的意思,要办事就去找管事的,不要找那种只会坏事的。当初季衡说他是办理开海禁最好的人选,也是同样的意思,提议开海禁的是季阁老,季衡不管,指望别的官不怕难不怕得罪人地管这件事吗??在官场中人人求利弃责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而改变官场风气,呵呵,难呀。又想到王安石变法尽用小人而与君子成仇——能以利使之的官,大约必是小人,而官场以利勾结成党,千年都心不了的恶习呀。做一件事,用自己人,最后还是被利扭曲,这是悲剧。象季衡这样亲力亲为,呵呵,听说诸葛亮是累死的。 [投诉] [回复][1楼] 网友:jajax 发表时间:2013-09-08 14:30:16
                  中国人有一个词,叫做“亲亲”。这是宗法家族的基础,甚至可能做家国天下的基础。但实际上,亲亲二字,难。有句话叫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IP属地:上海16楼2013-09-10 08:25
                  回复
                    霍去病的功绩最最重要的一点不是打,是打到匈奴人服。不是单凭打得狠,还有一条是打得准,汉人并不需要游牧地带的土地,但必须向世界证明汉人的武力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在北方广大的土地上,并不都是虎狼,还有相当多的就是普通人,想过好日子的这种匈奴人其实占大多数,霍去病最大的功绩是让这些匈奴人相信和依赖汉朝,通河西,通西域,匈奴王庭远遁。当然,这是建立在汉朝的生产力水平远远高于匈奴,生产和军事的综合实力远远大于匈奴的基础上,匈奴人可以在与汉人的和平交往中得到比抢掠要多的好处,尤其是那些愿意和平,眼光长远的匈奴人,那些人已经在匈奴人中占据了中上层的位置。霍去病兵锋所指,带来的是平定匈奴匪帮,变匪为民,安居乐业。而能够平定强力又飘忽不定的匈奴军事力量的主力,尤其是在匈奴军事力量几乎处于顶峰的时候,霍去病所率的军队,所经历的战争,是强悍的。这一点当然很夺目。但并不是一个强盗军团被打散了就能有和平,尤其汉人并不天然能在游牧区定居的情况下,要想和平,霍去病用什么办法做到的只要不攻击汉不与汉为敌的人就不去攻打他,已很难判断了,有两条,第一是远程打击的能力,第二是匈奴人以及边地汉人受重用,这两条与军队的战斗能力是一样重要的。
                    至于说项羽,骑兵究竟做到了什么,最大的问题是刘邦似乎并没有真的损失多少实力,另外就是那时非常可能没有马镫,骑兵可能只能冲散敌军却不能有效地杀戮。
                    而说到闪电战,这确实与霍去病的情况,相似却有重大的区别。即,当时人对情报和地理的掌握远远不及近代和现代,霍去病的远程打击,应是对匈奴武力的结构和关键人物军队的分化和重点打击,如果没有这一条,河西漠北都是血路一条,不会有通途。
                    但,这样的打击,对匈奴的实力而言,损失有限。如果经过夺权,整合等等变化,当然,汉人自保的能力肯定是强了,但让匈奴不来偷鸡摸狗什么的,真是不够,天生的,汉人就是定居的,匈奴人就是居无定所,这就是没办法的事,哪怕汉人武力比匈奴人高出10倍,也架不住匈奴人来扰边呀。


                    IP属地:上海17楼2013-09-13 23:41
                    回复
                      河西受降后,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以宽天下之徭。猜测这是因为西北各地的有利地形尽归汉朝,从容布置之后,可以减少戍卒数量,减一半仍能有效防守。


                      IP属地:上海18楼2013-11-02 19:34
                      回复
                        似乎起冢象某某山的第一个例子是霍去病。完全是突然想到的,那些石兽,最初是在象祁连山的墓上,山上,那么这象祁连山,不是为了霍去病自己,竟是为了这些石兽,为了他们象在家乡一样。或者也是为了霍去病魂牵祁连山。那么,在河西之战及之后的日子里,也许还包括战前侦查的时候,甚至还包括与霍去病有很大关连的什么人或者生于斯长于斯。还有一种可能,这是对一群人,甚至对黑甲军,对五属国的故乡之情的慰藉和体贴?越想越不着边了。


                        IP属地:上海19楼2013-12-13 19:10
                        收起回复
                          汉匈之间的战争对匈奴人的分化以及匈奴人对汉军战功的贡献。这个题目有了,文章却没有依据,不知如何做才好。


                          IP属地:上海21楼2014-01-09 16:05
                          回复
                            极致


                            IP属地:上海22楼2014-02-12 21:57
                            回复
                              有一种说法,凶人止小儿夜啼。以前以为是吓小儿,但也可能是吓鬼吧。
                              今天是元宵,也是洋节情人节。
                              我讨厌为商业而兴的一切洋节。


                              IP属地:上海23楼2014-02-14 08: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