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涧镇简介:
一、地理概况
双涧镇位于蒙城县东部十五公里,东径116°41′,北纬33°11′,年平均气温14.8°C,年无霜期平均215天,年降雨量平均823mm,东距蚌埠75km,西南到阜阳85km,西北至毫州90km,周边与庄周、乐土、柳林、白杨、移村、东王集等乡镇为邻。涡河、307省道横穿中部11.5km,界阜蚌高速公路从南部经过,两淮公路纵贯南北。
镇城总面积99km2、全镇辖37个行政村、一个工业区,总人口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万人、非农业人口0.8万人,耕地5336公顷。
二、历史沿革
双涧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始建镇至今近1300年历史。
因在通往涡河的两涧之间而得名。今老街中心大桥沟,古称东涧,今老集西张大桥沟,古称西涧,古时在两涧之间兴集,故称双涧集。
民国三年(1914年),蒙械县设一区五镇二乡,双涧镇为五镇之一。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3月3日,蒙城全境解放,原宿蒙县和蒙城县合并为蒙城县,全县设十区一镇,同年4月成立双涧区辖9乡1镇。
1990年被中国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会授予“全国百颗”集镇,1993年经省民政厅批准为标准建制镇(副县级),1995年被原阜阳地区批准为计划单列镇,享受县级经济管理权。2000年被确定为安徽省195个重点建设中心镇之一。
三、社会经济发展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5亿元,人均GD2521元,粮食总产35491吨,全部工业总产值1824万元,乡镇企业入库税金156万元,财政收入438万元,人均纯收入2298元。现已开通数字程控电话5856门,电话普及率达9.6%,并开通127、129自动寻呼系统和135至139,130至133等移动电话网以及磁卡电话,三路图文传真机、宽带网等。镇内有30KV变电所一个,年供电量60万KWII。
全镇有完全中学一所、普通中学二所、在校中学生2698人,有22所小学,小学生人数8187人,幼儿园两所,幼儿入托率达63.3%。
农业结构调整,基本形成了蚕桑、棉花、瓜菜、经果林育苗、“铁扫帚”等五大生产基地。
主要工业企业有精粉厂、防水剂厂、轧花厂、正东玉器有限公司、爱华塑料厂。
一、地理概况
双涧镇位于蒙城县东部十五公里,东径116°41′,北纬33°11′,年平均气温14.8°C,年无霜期平均215天,年降雨量平均823mm,东距蚌埠75km,西南到阜阳85km,西北至毫州90km,周边与庄周、乐土、柳林、白杨、移村、东王集等乡镇为邻。涡河、307省道横穿中部11.5km,界阜蚌高速公路从南部经过,两淮公路纵贯南北。
镇城总面积99km2、全镇辖37个行政村、一个工业区,总人口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万人、非农业人口0.8万人,耕地5336公顷。
二、历史沿革
双涧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始建镇至今近1300年历史。
因在通往涡河的两涧之间而得名。今老街中心大桥沟,古称东涧,今老集西张大桥沟,古称西涧,古时在两涧之间兴集,故称双涧集。
民国三年(1914年),蒙械县设一区五镇二乡,双涧镇为五镇之一。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3月3日,蒙城全境解放,原宿蒙县和蒙城县合并为蒙城县,全县设十区一镇,同年4月成立双涧区辖9乡1镇。
1990年被中国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会授予“全国百颗”集镇,1993年经省民政厅批准为标准建制镇(副县级),1995年被原阜阳地区批准为计划单列镇,享受县级经济管理权。2000年被确定为安徽省195个重点建设中心镇之一。
三、社会经济发展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5亿元,人均GD2521元,粮食总产35491吨,全部工业总产值1824万元,乡镇企业入库税金156万元,财政收入438万元,人均纯收入2298元。现已开通数字程控电话5856门,电话普及率达9.6%,并开通127、129自动寻呼系统和135至139,130至133等移动电话网以及磁卡电话,三路图文传真机、宽带网等。镇内有30KV变电所一个,年供电量60万KWII。
全镇有完全中学一所、普通中学二所、在校中学生2698人,有22所小学,小学生人数8187人,幼儿园两所,幼儿入托率达63.3%。
农业结构调整,基本形成了蚕桑、棉花、瓜菜、经果林育苗、“铁扫帚”等五大生产基地。
主要工业企业有精粉厂、防水剂厂、轧花厂、正东玉器有限公司、爱华塑料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