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的成立使得李宇春如虎添翼。
2008年,李宇春在太合麦田发行最后一张专辑《李宇春》。从那伊始,她开始对音乐更加坚持,并开始尝试独立创作写歌,而天娱之前并无类似的合作经验。
李宇春与天娱合作出炉的首张专辑名为《会跳舞的文艺青年》——名字是李刻意要求的。起名的初衷是李认为当下的舞曲都只讲求雷同的节奏,忽视了歌词和意境,她反问为什么会跳舞的人内心不能住着一个文艺青年。
杨柳对这一立意疑惑丛生。在太麦时代,李曾发行《皇后与梦想》、《我的王国》等唱片,被刻意塑造为“舞台皇后”,而到了天娱,李却变身为“文艺青年”。在杨看来,如此转变难免过于陡峭,冲突由此而生。在开专辑策划会的第一天,李就将“舞台皇后”的创意枪毙,为此,她甚至亲手制作了七八页解释性PPT。
两人对“文青”的理解也并不相同。杨认为“文青”是诸如台湾歌手张悬、雷光夏这样小众的人。而李却并不认同“文青”音乐会小众,她提醒杨别忽略了前缀“会跳舞”三个字,
李宇春的理由是在过去数年间,她一直不知道什么样的音乐最适合自己。她曾与张亚东、谭伊哲等金牌制作人合作,但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意见,只是单纯演唱而已。太合麦田的惯用做法是请制作人和李宇春聊,了解其想法,然后拿几百首歌曲小样供其选择。这种“填鸭式选择”导致李当面临500首小样时,最终连一首都挑不出来了。而到天娱之后,她越来越明晰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改变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既往音乐节奏感很重,过于金属和电音,而这并非其所爱,歌词所写内容亦无非“这个舞台是我的”、“我要喊出我的声音”、“我要占领这个时代”等。“李宇春觉得那些歌词写的很没脑子,她反问我为什么一个会跳舞的人其内心不能很文艺,为什么会跳舞总要强节奏感很吵很闹,而不能轻盈而有思想?最后她说服了我。”杨柳说。
不过,杨柳仍对此很担心。“我们不能想象的是舞台皇后变成文青会是什么样子。我们非常担心把她做小了。”杨柳说。为此,杨曾不止一次向身边及圈内人询问李该如何定位。通常的回答都是“舞台皇后”。唯独谭伊哲对李宇春的看法另类,谭建议“听李自己的判断”。
2008年,李宇春在太合麦田发行最后一张专辑《李宇春》。从那伊始,她开始对音乐更加坚持,并开始尝试独立创作写歌,而天娱之前并无类似的合作经验。
李宇春与天娱合作出炉的首张专辑名为《会跳舞的文艺青年》——名字是李刻意要求的。起名的初衷是李认为当下的舞曲都只讲求雷同的节奏,忽视了歌词和意境,她反问为什么会跳舞的人内心不能住着一个文艺青年。
杨柳对这一立意疑惑丛生。在太麦时代,李曾发行《皇后与梦想》、《我的王国》等唱片,被刻意塑造为“舞台皇后”,而到了天娱,李却变身为“文艺青年”。在杨看来,如此转变难免过于陡峭,冲突由此而生。在开专辑策划会的第一天,李就将“舞台皇后”的创意枪毙,为此,她甚至亲手制作了七八页解释性PPT。
两人对“文青”的理解也并不相同。杨认为“文青”是诸如台湾歌手张悬、雷光夏这样小众的人。而李却并不认同“文青”音乐会小众,她提醒杨别忽略了前缀“会跳舞”三个字,
李宇春的理由是在过去数年间,她一直不知道什么样的音乐最适合自己。她曾与张亚东、谭伊哲等金牌制作人合作,但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意见,只是单纯演唱而已。太合麦田的惯用做法是请制作人和李宇春聊,了解其想法,然后拿几百首歌曲小样供其选择。这种“填鸭式选择”导致李当面临500首小样时,最终连一首都挑不出来了。而到天娱之后,她越来越明晰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改变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既往音乐节奏感很重,过于金属和电音,而这并非其所爱,歌词所写内容亦无非“这个舞台是我的”、“我要喊出我的声音”、“我要占领这个时代”等。“李宇春觉得那些歌词写的很没脑子,她反问我为什么一个会跳舞的人其内心不能很文艺,为什么会跳舞总要强节奏感很吵很闹,而不能轻盈而有思想?最后她说服了我。”杨柳说。
不过,杨柳仍对此很担心。“我们不能想象的是舞台皇后变成文青会是什么样子。我们非常担心把她做小了。”杨柳说。为此,杨曾不止一次向身边及圈内人询问李该如何定位。通常的回答都是“舞台皇后”。唯独谭伊哲对李宇春的看法另类,谭建议“听李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