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21,754贴子:74,458,574
  • 40回复贴,共1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始也【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夫礼者,忠信之薄”;礼这个东西,他所包含的真实意义不是为了达到“忠信”的目的,所以老子说;“夫礼者,忠信之薄”。什么是“礼”呢?在先秦及以上的时期,“礼”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礼仪或礼貌之类的,而是“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弟兄,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但却“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所以老子曰;“而乱之首”,也就是说“礼”是引发祸乱的首恶。或者说;“礼”是专门制造祸乱的则更为确切。“礼”在此段落是老子特指等级制度举措而言。老子曰;“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也就是说老子认为“礼”这个东西是连所谓的“下德、仁与义”都算不上的一种手段措施。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04-30 23:26回复
    如果说老子之道是为所有人讲解;“活着的根据,世界存在的理由”。那么“下德与仁义”所智慧出的则是某些人之所以“活着的根据”,并因此而产生出的“世界”为这些人所以“存在的理由”,及至到了“礼”时,就开始连勉强的原委、道义、道理都不用说了,活着就是活着,不需要根据,而世界的存在,自有存在的理由,不必要去究竟,只在规定的范式里生活则可,就是所谓的规矩人生,也就是儒家所提倡而行开来的中国礼教,简言之;“中国传统文化也”。汉、郑玄遍注群经,在当时号称最博学的人,而其说经,支离灭裂,于理决不可通,而且自相矛盾之处,也不知道凡几。中国文化走入此路自然也只有成为有闲阶级,消耗日力精力之资,等于消闲遣兴,于国家民族的前途了无关系也。那么唐诗宋词之于人生有何帮助呢?今日谈论中国文化不是孔丘,就是孔丘,几欲破碎大道,其用心何其艰险也。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04-30 23:27
    回复
      2025-07-18 09:13:46
      广告
      丘曰;“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丘此“谨于礼者”之“礼”字,专指周礼。而周礼就是成王和周公也没有做到全面细致的深入展开,至于“禹、汤、文、武”时候,所奉行的道义也并非主流是“礼”。因为“礼”这个制度是一套从“个人到家庭再到社会直至庙堂,层层依次上传的系统”,这个系统于先秦以上是基本不涉及民或黔首或者野人们的,从战国、秦以前的历史记载看,当时的体制“礼”是不可能深化到各个层面的,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当时不是后来那种极致的“中国式私有制”体制。所以丘要说;“克已复礼”,而“郁郁乎文哉”!又能表明“礼”还停留在文字草创阶段,以上系指周礼。不包括某些人人需要遵守,或者习惯了的规则,或者某些必须守的规矩,比如已经习惯的世卿,世禄等等社会等级次序观,也就是此时“礼”不是系统全面完备的。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04-30 23:27
      回复
         我思想儒家智慧出“礼义以为纪”这样子的哲学,只是为了保障“以正君臣”,就谋划着从“以笃父子,以睦弟兄,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处执行,看着,听说,都是非常的仁义之道,但观察通篇中国历史的兵灾人祸蔓延野蛮,却又无不是起自“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只能说是耳朵上的仁义罢了。老子曰;“忠信之薄也”。当这样一个工具性价值的文化,被转变成了一个族群的终极价值追求,目标的挪移,使得独尊以后的汉字饱含人性的最黑暗一面,更无有什么灵长类的灵性,岂至只是中国科学落后了呢?这时候养成扯蛋习惯的人对我说;“你这是扯蛋”。唉!“我到是想扯掉蛋的,但如此浑厚的习惯积淀,奈何了,有所谓;”治经者多变为无脑筋之徒”,不会思维了,其奈我何呢”?“也是继续扯蛋吧,继续的上辜负先人,下糟蹋后人的“传统复兴”着吧”。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4-30 23:28
        回复
          司马光说;“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宠秩之,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先王之礼于斯尽矣”,又说;“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灭,生民之类,麋灭几尽,岂不哀哉”!司马光通鉴的功夫总是做的最好,但是“岂不哀哉!”非是“哀哉,生民之类,麋灭几尽”,实“哀哉!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灭”也。而“生民之类”,于当时也是不见的“麋灭几尽”,又那里会“麋灭几尽”呢?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4-30 23:29
          回复
            还说些什么呢?一直有这样子的宝库,实在实在是“岂不哀哉”!因为他也确实左右着汉武以后至今的中国人们,岂不呜呼哀哉的。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4-30 23:29
            回复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前”;眼前,当下。“识”;知觉,认同。“道”;此道指社会运动。“华”;表面现象。就是说当下认同这种制度的人,所看到或只是看到社会的表面现象而已,所以愚昧就是这样开始出现与形成了。所以老人家说;“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4-30 23:30
              回复
                咳咳,咋没人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04-30 23:37
                回复
                  2025-07-18 09:07:46
                  广告
                  没大神?算了,睡了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04-30 23:40
                  收起回复
                    太长不看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3-05-01 11:47
                    回复
                      都没人看,不自觉。


                      19楼2013-05-03 22: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