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也没少接触过战国红玛瑙,但是时至今日才知道,原来战国红玛瑙就是产自我的老家辽宁朝阳,于是更加坚定了转帖的决心!
说明:尽管这种帖子应该发到“南红”或“战国红”吧,但战国红这个种类的玛瑙因为基本没有大料,雕件也少,基本全用来开珠子了,所以很多朋友都用它来配串儿,所以我想,发到文玩菩提贴吧应该也不算跑题。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战国红”的经验探求贴,原因主要是我本就出生在阜新,毕竟是家乡出产的东西,总觉得既然要玩,家乡的东西是应该探究探究的,如果我是四川凉山的,或者云南保山杨柳村的,估计写的就是南红了……。
说到这里有更专业的同学说了,战国红不是朝阳存珠营子土山上出的么?阜新根本不出战国红!
这说对了,阜新境内其实没有战国红,一开始关于战国红的来由是:在阜新境内出土了一件战国时期的玛瑙环,同学们请看下图:

这图是博物馆图册上翻拍的,同学们请注意,实际上这种材料介乎与红缟玛瑙与四川凉山料之间。阜新原本是红缟玛瑙的北方最大产地,所谓的辽玛瑙也是在这里出的,到现在阜新本地出产的红缟玛瑙基本看不到了,但作为历史悠久的玛瑙产地,这种材料没了当然就只能炒其他的材料,红缟没了之后也就是90年代中期开始炒水胆玛瑙(大家可百度),后来因为河南过来的假水胆越来越多,水胆搞不下去了;之后是炒水草玛瑙,阜新本地的水草玛瑙确实品质不错,草清底子透……后来水草玛瑙从印度那边的大量进口,以及还是小料太多大料少,本地的水草也不太能成气候……所以直到现在为止,阜新作为玛瑙产地的地位逐渐没落,从而转型为玛瑙销售和加工的集散地。
跑题了!
我们再回来扯这件器物,这件东西的出土给阜新当地政府一剂振奋,认为是个机会重新振兴阜新作为玛瑙产地的声誉,开始在阜新及其周边地区悬赏,找寻这种料的玛瑙矿,不过阜新境内没找到,在阜新与朝阳交界北票珠营子的一座小土山上找到了。
现在大家辨识战国红的主要依据是红黄色相间,其实跟这只环的特点明显还是有区别的……
当时挖出来的还是浅层的矿,黄属于明黄,红也属于明度和饱和度很高的油漆一般的红,大家觉得这个颜色配的太牛X了! 所以宣传文案上就写了:田黄的黄+鸡血红!鸡蛋和西红柿啊!两种国色纠缠在一起打架!靠了!牛了大X了!!!。
前面又因战国环事件的铺垫,所以就起名:战国红
所以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启示是:东西不在于有多好多另类,而在于我们如何解读它。
不过早期浅层矿的颜色也确实是不错的,那种黄确实无可代替,那种红确实很油亮。发个图,直观一下吧:


现在的深层料对比一下,黄色和红色的明度逐渐下降。以下两枚借他人的图。


PS:像这种有杂质的,从前就是皮,不留的,现在被商家叫“树”,说有树的好,有意境……纯属扯淡,有没有意境完全看谁来看。
如果需要买一整串,最好买同料的,因为它的颜色和纹路都太过随机,如果是同一块料做出来的在花色上能够做到统一配合。

战国红是在沉积岩中形成的,二氧化硅溶液流进岩缝中与周围的可溶金属物融合才形成的这种颜色,因为冷确速度的缘故所以在一块材料中靠近中心的部分一般颜色成蛋花状分布(颜色很曼妙但大部分容易出现水晶成分),而在边缘部分是呈细缠丝的状态。所以跟川南红那种火山蛋状及保山南红那种因为地壳运动整体地底拱起的矿是有明显区别的(见图)。
中心的部分:


边缘的部分:


战国红相比川南红的最大缺点就是:矿料不规则、太随机、石皮太厚、因为都是从岩石缝隙中形成的所以基本没有大料。脆度比川南红要高,颜色又没法预测,所以很难能做出优秀的雕件作品。
总体来说…… 这样的料,只能做简单的造型,吊坠、牌子…要不就是最多的开成珠子,做项链手串等等…… 材料本身就有限制,又在文化底蕴上不如南红,所以战国红在目前的市场上始终是不温不火的状态,大家通常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好料太少,中下等的料又占大多数,所以战国红在玛瑙中一直就只能是剑走偏锋的那一种。你可以把它当做自然界的百花绞丝琉璃,如果你喜欢,大可以花功夫在市场中挑选出你最中意的那一枚,配在你的手串上,如果你还不太清楚我的比喻,我这样说你就明白了:如果说找一颗保山南红或川南红,追求的是极致的满肉纯红无暇,那么一颗战国红追求的是绚丽、曼妙及其独一无二。
说明:尽管这种帖子应该发到“南红”或“战国红”吧,但战国红这个种类的玛瑙因为基本没有大料,雕件也少,基本全用来开珠子了,所以很多朋友都用它来配串儿,所以我想,发到文玩菩提贴吧应该也不算跑题。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战国红”的经验探求贴,原因主要是我本就出生在阜新,毕竟是家乡出产的东西,总觉得既然要玩,家乡的东西是应该探究探究的,如果我是四川凉山的,或者云南保山杨柳村的,估计写的就是南红了……。
说到这里有更专业的同学说了,战国红不是朝阳存珠营子土山上出的么?阜新根本不出战国红!
这说对了,阜新境内其实没有战国红,一开始关于战国红的来由是:在阜新境内出土了一件战国时期的玛瑙环,同学们请看下图:

这图是博物馆图册上翻拍的,同学们请注意,实际上这种材料介乎与红缟玛瑙与四川凉山料之间。阜新原本是红缟玛瑙的北方最大产地,所谓的辽玛瑙也是在这里出的,到现在阜新本地出产的红缟玛瑙基本看不到了,但作为历史悠久的玛瑙产地,这种材料没了当然就只能炒其他的材料,红缟没了之后也就是90年代中期开始炒水胆玛瑙(大家可百度),后来因为河南过来的假水胆越来越多,水胆搞不下去了;之后是炒水草玛瑙,阜新本地的水草玛瑙确实品质不错,草清底子透……后来水草玛瑙从印度那边的大量进口,以及还是小料太多大料少,本地的水草也不太能成气候……所以直到现在为止,阜新作为玛瑙产地的地位逐渐没落,从而转型为玛瑙销售和加工的集散地。
跑题了!
我们再回来扯这件器物,这件东西的出土给阜新当地政府一剂振奋,认为是个机会重新振兴阜新作为玛瑙产地的声誉,开始在阜新及其周边地区悬赏,找寻这种料的玛瑙矿,不过阜新境内没找到,在阜新与朝阳交界北票珠营子的一座小土山上找到了。
现在大家辨识战国红的主要依据是红黄色相间,其实跟这只环的特点明显还是有区别的……
当时挖出来的还是浅层的矿,黄属于明黄,红也属于明度和饱和度很高的油漆一般的红,大家觉得这个颜色配的太牛X了! 所以宣传文案上就写了:田黄的黄+鸡血红!鸡蛋和西红柿啊!两种国色纠缠在一起打架!靠了!牛了大X了!!!。
前面又因战国环事件的铺垫,所以就起名:战国红
所以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启示是:东西不在于有多好多另类,而在于我们如何解读它。
不过早期浅层矿的颜色也确实是不错的,那种黄确实无可代替,那种红确实很油亮。发个图,直观一下吧:


现在的深层料对比一下,黄色和红色的明度逐渐下降。以下两枚借他人的图。


PS:像这种有杂质的,从前就是皮,不留的,现在被商家叫“树”,说有树的好,有意境……纯属扯淡,有没有意境完全看谁来看。
如果需要买一整串,最好买同料的,因为它的颜色和纹路都太过随机,如果是同一块料做出来的在花色上能够做到统一配合。

战国红是在沉积岩中形成的,二氧化硅溶液流进岩缝中与周围的可溶金属物融合才形成的这种颜色,因为冷确速度的缘故所以在一块材料中靠近中心的部分一般颜色成蛋花状分布(颜色很曼妙但大部分容易出现水晶成分),而在边缘部分是呈细缠丝的状态。所以跟川南红那种火山蛋状及保山南红那种因为地壳运动整体地底拱起的矿是有明显区别的(见图)。
中心的部分:


边缘的部分:


战国红相比川南红的最大缺点就是:矿料不规则、太随机、石皮太厚、因为都是从岩石缝隙中形成的所以基本没有大料。脆度比川南红要高,颜色又没法预测,所以很难能做出优秀的雕件作品。
总体来说…… 这样的料,只能做简单的造型,吊坠、牌子…要不就是最多的开成珠子,做项链手串等等…… 材料本身就有限制,又在文化底蕴上不如南红,所以战国红在目前的市场上始终是不温不火的状态,大家通常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好料太少,中下等的料又占大多数,所以战国红在玛瑙中一直就只能是剑走偏锋的那一种。你可以把它当做自然界的百花绞丝琉璃,如果你喜欢,大可以花功夫在市场中挑选出你最中意的那一枚,配在你的手串上,如果你还不太清楚我的比喻,我这样说你就明白了:如果说找一颗保山南红或川南红,追求的是极致的满肉纯红无暇,那么一颗战国红追求的是绚丽、曼妙及其独一无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