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小河吧 关注:30贴子:804

【畅谈小河】小河镇介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河镇位于石台县西北部,东与矶滩乡接壤,南与丁香镇、东至县高山毗连,西与东至县洋湖镇、张溪镇汪坡为邻,北与贵池区牌楼、唐田镇共界。土地总面积134平方公里。2007年末,辖13个村民委员会,203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5784户,总人口20676人,其中非农561户,人口911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54人。镇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土家族、哈尼族、彝族,共计15人。
  小河,原名小河口,因黄湓河上游两条支流(梓溪河、石岭河)于此汇合而得名,故而沿袭至今。自1985年小河乡更名为小河镇,区划基本稳定。2007年初全县乡镇区划调整,莘田乡并入小河镇,政府驻地仍在小河。是石台县西北部重要集镇。
旅游资源
  会主山(又名卉竹山)遗址,卉竹山寺庙初建于明·嘉庆年间,毁于兵燹,至清代顺治16年卞上人来到古刹,重建寺庙,更名为“园会禅林”,后因年久失修而颓废,清末年间,九华山僧妙清来此募资复建,规模甚大,于“文革”中拆毁,现仅存石刻碑记一块,此处为原贵池县西南名胜。再往东南角,有胡氏宗祠三处(两处被毁,有碑文记载和遗址,一处保存完好)。朱氏宗祠一处,(相传为明·崇祯三太子定王筹款修建,现前厅保存完好)。宋代修建的拱桥(名新桥),建于清初的红桥都保存完好,桥边有红庙遗址。有古栈道于绝壁,栈道洞孔现仍清晰可见。胡氏老宅,建于清初,内存雍正二年和十一年池州府所赠“清时人瑞”、“盛世蜚英”两匾。沿途有500年古树数棵,溶洞多处,名胜古迹集中,有开发价值。
  新石器遗址,坐落尧田村,70年代发现,出土新石器若干件,现存放于黄山市博物馆,还有莘田鸡公堰新石器遗址。城山寨古战场遗址(元末明初),坐落于郑村村,元末池州府总兵罗友贤在此扎寨,设有驯马堂练兵场、园艺堂农业基地及粮仓、铁炉堂为制造并囤积兵器场所,并建造囤兵营房。寨口有石闸、水闸、木滚闸,后被朱元璋手下开平王常遇春用计破之。遗迹依然可寻。城山寨山下为著名的郑村农民暴动指挥部故址,现有石台县人民政府修建的郑村暴动纪念碑耸立于右边山岗之上。
  石台县著名的百丈崖景区,座落于小河镇北岭村与矶滩乡交界,现旅游公路已修建至北岭村北岩组。
  小河境内溶洞无数,有全县闻名的“如来洞、龙洞、牛毛洞、云岩洞、里塘洞、经布洞、洪洞等二十余个有待开发。
  古墓、状元墓坐落在桂村,文举状元胡从隆,毕生从事教育工作,有碑记。四品官墓,明朝吴赐(历官监察御史、河南按察司)墓。
文化底蕴
  全镇古文化底蕴丰富,有:石刻二十余块,古本刻对联,匾额,古建筑等。其中安平村塘西胡氏宗祠遗址尚存唐代形态各异的旗鼓十三尊,旗架八对,另尚存濒临失传的《十番锣鼓》及《十样景》乐谱。


1楼2013-04-29 16:58回复
    小河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随海拔高低和地势变化而异。年平均气温16°C。一年中最热七月份,一月份最冷。四季分明,日照适中,年降雨量约在1500—1800毫米之间,大多集中在春、夏季,秋冬季则干旱少雨。无霜期平均约为234天。小河镇四面环山,丘陵、谷地、山冲、河流镶嵌其中,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呈倾斜式。海拔最高为大幛山810.3米,海拔最低处为东庄村河床34米。河流绝大部分属黄湓河水系,境内梓溪河于红石潭与丁香西溪之水汇合而形成后河,流入东至县境内双河口与前河汇集入黄湓河。境内群山山体大多以石灰石,页岩为主构成。耕地沿天然河流或山冲分布,且大块成片耕地分布于小河谷地。土壤主要有沙壤、黄红壤、黄壤、黄棕壤等多种类型,PH值在4.5—5.5之间。据《石台县土地资源》1995年10月版,小河镇耕地面积21102.6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49%,其中水田16488.53亩,旱地4614.13亩。


    2楼2013-04-30 16:30
    回复
      2025-05-10 16:06:39
      广告
      经济发展:
      小河镇社会经济活跃。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林茂粮丰,是石台县多种农产品生产基地,素有石台“粮仓”的美誉。全镇共有茶园面积10000亩,其中高效无性系茶园3000亩,机修机剪茶园4000亩,茶叶年产值1500万元。毛竹2000亩,板栗15000亩,年种植优质水稻5000亩、棉花4000亩、油菜4000亩、蔬菜500亩、烟叶1650亩。全镇有养殖大户8家、存栏生猪8500头,存栏大牲畜900头,家禽养殖年出栏量15万只,创产值30万元,能繁母猪存栏800头。已建成郑村无性茶叶、郑村板栗、尧田仔猪、栗阳檀皮、安元野菜、东庄烟叶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郑村板栗、尧田仔猪畅销县内外。


      3楼2013-04-30 16:31
      回复
        基本建设:
        小河镇基础设施完善。境内邮电通讯发达,电信、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镇,有线电视遍布各村,有金融机构2家3个网点。水电充足,拥有11万伏变电站、自来水厂各1座。镇区“三纵五横”道路框架基本拉通,农村沼气池建设得到推广,全镇沼气池保有量1800口,入户率达到32%。安全饮用水项目全面实施,13个村的“村村通”建设已基本完成,投资环境正日益完善。小河镇工业经济发达。境内林木资源储量高,矿产资源丰富,锑、煤、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等都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近年来,小河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小河要做强”的目标,始终坚持 “工业强镇”战略不动摇,努力营造一个政策宽、门槛低、项目多、服务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引导个私经济上规模、上档次。先后引进金林木业、牯牛矿业、足健鞋业、万隆服饰等茶叶加工、木材加工、服装加工、水泥粉磨站项目10余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2009年,由江苏南通客商注册成立的石台创亿矿业和年产30万吨纳米碳酸钙的安徽凯尔特纳米材料科技两家企业落户小河,总投资约3亿元人民币。2010年安徽四方矿业加盟小河,投资1.2亿元开发栗阳村塘洼石灰石。发展浪潮急,奋进正当时。小河镇热烈欢迎八方来客惠顾指导,共商小河发展大计,共建和谐家园。小河镇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小河镇集镇具有80余年的历史,原省道325公路穿境而过,镇内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住户集中,具有建设大集镇的优势。近年来,小河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立足开发开放,把集镇建设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龙头来抓,加快小河金街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全面启动龙湾新区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格审批,严谨管理,初步形成了建设规模化、设施配套化的新型集镇,集镇区现有住户671户,常住人口1900余人,集镇面积2平方公里,集镇区“三纵五横”基本框架已基本形成。


        4楼2013-04-30 16:33
        回复
          社会事业:
          小河镇社会事业和谐。近几年来,小河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
          局,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为构建和谐小河奠定了坚实基础。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镇有学校15所,学生1752人,教职工143人。近年来,小河镇加大教育投入,兴建了小河中心学校综合楼、郑村电信希望学校、梓丰移动希望小学,实施了红石小学、莘田中心学校危房改造项目,中西部中学危房改造项目,学校办学条件、教师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积极改善。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积极推进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07年投资18.7万元新建了莘田卫生院综合大楼,2008年小河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建成投入使用,13个村均建立了村级卫生室,群众看病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加强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方针,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口计生工作扎实开展。全面推行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积极落实计生奖励扶助、独生子女保健、放弃二孩生育指标、积极落实节育措施等各类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创新计生工作服务方法,2007年在全市率先开通计生服务热线,并先后开展了“婚育新风暨关爱女孩双优示范户评选及表彰”、“生育关怀”、“人口计生工作区域共管” 等大型宣传活动,群众生育观念明显转变。民政工作进一步夯实。老有所养全面保障,全镇有敬老院2所, 2009年以来,先后投入夕阳红计划资金200多万元,完成了2所敬老院的改扩建工程,集中供五保户134人,集中供养率达55.8%。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大病救助、白内障复明等各项民生工程得到全面落实。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2007年,小河镇克服乡镇区划调整带来的的不利因素影响,顺利的完成了县、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和村级规模调整,2008年,又在全县率先完成村级党组织和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并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得到较好落实,全镇13个村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基本完成,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礼贤淳朴自然的民风,丰富充足的物产,飞速发展的时代造就了小河镇无限光辉的美好前景,欣欣向荣的小河镇正向一个农业大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大踏步的迈进。


          5楼2013-04-30 16:33
          回复
            旅游资源:
            会主山(又名卉竹山)遗址,卉竹山寺庙初建于明·嘉庆年间,毁于兵燹,至清代顺治16年卞上人来到古刹,重建寺庙,更名为“园会禅林”,后因年久失修而颓废,清末年间,九华山僧妙清来此募资复建,规模甚大,于“文革”中拆毁,现仅存石刻碑记一块,此处为原贵池县西南名胜。再往东南角,有胡氏宗祠三处(两处被毁,有碑文记载和遗址,一处保存完好)。朱氏宗祠一处,(相传为明·崇祯三太子定王筹款修建,现前厅保存完好)。宋代修建的拱桥(名新桥),建于清初的红桥都保存完好,桥边有红庙遗址。有古栈道于绝壁,栈道洞孔现仍清晰可见。胡氏老宅,建于清初,内存雍正二年和十一年池州府所赠“清时人瑞”、“盛世蜚英”两匾。沿途有500年古树数棵,溶洞多处,名胜古迹集中,有开发价值。新石器遗址,坐落尧田村,70年代发现,出土新石器若干件,现存放于黄山市博物馆,还有莘田鸡公堰新石器遗址。城山寨古战场遗址(元末明初),坐落于郑村村,元末池州府总兵罗友贤在此扎寨,设有驯马堂练兵场、园艺堂农业基地及粮仓、铁炉堂为制造并囤积兵器场所,并建造囤兵营房。寨口有石闸、水闸、木滚闸,后被朱元璋手下开平王常遇春用计破之。遗迹依然可寻。城山寨山下为著名的郑村农民暴动指挥部故址,现有石台县人民政府修建的郑村暴动纪念碑耸立于右边山岗之上。石台县著名的百丈崖景区,坐落于小河镇北岭村与矶滩乡交界,现旅游公路已修建至北岭村北岩组。小河境内溶洞无数,有全县闻名的“如来洞、龙洞、牛毛洞、云岩洞、里塘洞、经布洞、洪洞等二十余个有待开发。古墓、状元墓坐落在桂村,文举状元胡从隆,毕生从事教育工作,有碑记。四品官墓,明朝吴赐(历官监察御史、河南按察司)墓。


            6楼2013-04-30 16:34
            收起回复
              晕死。。。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4-30 21:02
              收起回复
                顶啊这个要顶上去啊


                9楼2013-05-03 14:01
                回复
                  2025-05-10 16:00:39
                  广告


                  10楼2013-05-05 16:20
                  回复


                    11楼2013-05-06 15:04
                    回复
                      你都置顶了还顶。。。。。。。。。我说的考虑下加个精呗


                      12楼2013-05-09 23:26
                      收起回复
                        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06-13 22:30
                        回复
                          顶,顶,顶,这个让我更一步详细的了解了自己的家乡,不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06-13 23:30
                          回复
                            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楼主加油


                            15楼2013-06-13 23:47
                            回复
                              2025-05-10 15:54:39
                              广告
                              我成小吧了。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3-06-13 23: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