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六经与温病三焦,纵横经纬,相补相成,杂病岂又能逃乎经纬之外?
《温病条辨》中的第一方剂任然是桂枝汤,也就不用多说了,姑且先说一下银翘散方。
辛凉平剂银翘散方
连翘(一两) 银花(一两) 苦桔梗(六钱) 薄荷(六钱)竹叶(四钱) 生甘草(五钱) 芥穗(四钱) 淡豆豉(五钱) 牛蒡子(六钱)
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浓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盖肺位最高,药过重,则过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药轻之患,故从普济消毒饮时时清扬法。今人亦间有用辛凉法者,多不见效,盖病大药轻之故,一不见效,随改弦易辙,转去转远,即不更张,缓缓延至数日后,必成中下焦证矣。胸膈闷者,加藿香三钱、郁金三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项肿咽痛者,加马勃、元参,衄者,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三钱、侧柏炭三钱、栀子炭三钱;咳者,加杏仁利肺气;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
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证悉减者,减其制。
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化斑汤主之;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
阳明温病,下后疹续出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
根据条文,我们可以把银翘散的方证归纳如下,发热恶风,舌边尖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是杂病风热蕴郁,或内生热毒夹风,壅郁于上焦的咳嗽,鼻塞不通,流涕喷嚏,咽喉肿痛;以及热毒夹风郁于皮肤的发斑,发疹等病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