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阳吧 关注:33贴子:504
  • 7回复贴,共1

【潮汕文史】揭阳四大古书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揭阳在有文献记载的900多年的科举史中,一共产生了96名进士(武进士不计),产生这些精英的众多书院,特别是号称揭阳四大古书院——蓝田书院、梅岗书院、宝峰书院、榕江书院对揭阳的人才培养贡献巨大。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3-04-26 12:45回复
    蓝田书院


    蓝田书院始建于南宋初年,其前身为“蓝田书庄”,是进士郑国翰在蓝田都设立的学校,以都名为院名,是潮汕地区最早创办的书院,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郑国翰重视学院的教学质量,除了他自己执掌教鞭外,还请史上有名的大儒朱熹来蓝田讲学,这可见当时蓝田书院的显赫。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3-04-26 12:50
    回复
      2025-05-19 07:55:20
      广告

      梅岗书院

      梅岗书院始建于明朝,清乾隆二十年(1755)揭阳知县贺朝冕重修于梅岗山之南麓,历经几年的建设,颇具规模。乾隆二十四年,时任知县刘业勤拨梅岗都莲花埔(今揭东县云路镇)官荒湖下田100余亩田租为办学经费。乾隆三十二年乡贤郑大进衣锦还乡时还捐款建设母校并写下了《梅岗书院记》。
      该院历届人才辈出,岭南第一名臣翁万达、直隶总督郑大进都出自该院。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书院日趋冷落,最终停办。

      梅岗书院是一座建于清朝中叶、全盛于清末民初,毁没于近代而且没有在原址上再建、继续办学的古书院。
      梅岗书院由清乾隆二十年(1765年)揭阳知县贺朝冕倡建于梅岗山之南麓,历经几年的建设,颇具规模。乾隆二十四年,时任知县刘业勤拨梅岗都莲花埔(今揭东县云路镇莲花埔村)官荒湖下田100余亩田租为办学经费。乾隆三十二年乡贤郑大进(乾隆元年进士、累官至直隶总督)回乡省亲时大力提倡并赞助增修,还为此写下了《梅岗书院记》,后又毁没于战火之中。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时任知县周士俊倡议对梅岗书院进行大规模的重修。修复的书院分为三进结构,座北向南,前厅挂屏风,中、后厅两廊为教室。书院两侧各有巷厝十间,一部分为师生宿舍,一部分为储藏室。该书院后倚梅岗山,前临枫江水,绿茵芳草,瓜果飘香;院后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环境清幽,确为培育人才的好地方。周知县又拨梅岗都北山内老陵(今埔田镇老陵村)等处官荒田百余亩田租为膏火之资,使书院的办学经费更为充足。加上书院多方延请名师来校执教,校风严肃,学生勤奋向上,历届人才辈出,在揭阳县内首屈一指。1930年书院发生了20多名学生和一名教师被桑浦山盗贼绑架案,虽然校方最终以每人二千元赎回被抓师生,但自此之后人心惶惶,再也没有人敢到这里就读了,书院随之解散。1944年,日军占领梅岗山后,抢走了书院的文物,并强行抽派壮丁拆下中厅杉木到梅岗山上筑碉堡、架桥梁,又将支撑中厅的二条大石柱推倒,致使中厅全座倒塌,这座近200多年之久的书院毁于一旦。20世纪70年代初,院前村村民陆续在梅岗书院原址上建造私人房屋。现今除“梅岗书院”楷书石制匾额和《梅岗书院记》碑石被运往他处得以保存下来之外,梅岗书院原址已成为一片民居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3-04-26 12:53
      回复

        榕江书院
        榕江书院创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由知县张熏购买贡生许之翰的别墅地9.5亩及房屋18间,经改建而成。乾隆三十二年(1767)知县刘业勤在院后空埕建奎光楼,有上下厅房14间及两旁房屋6间,改称榕江书院。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榕江书院于光绪三十年,改称榕江学堂。
          这四大书院的建设过程中,可看出当时地方政要及贤人的高度重视。蓝田书院、榕江书院、梅岗书院的建设过程都有当时潮州、揭阳的最高长官——总兵、知县的大力参与。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3-04-26 12:56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8-12 10: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