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吧 关注:20,499贴子:77,770

勇士走好 Mars One单程火星探险计划详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和40年前相比,人类征服太阳系的脚步实在太过缓慢。除了1969年那次登月,人类的足迹迄今为止都没有踏上过太阳系其它星球。荷兰的一家非营利性组织Mars One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根本不足以称作太阳系的霸主,所以他们决定在2023年找4个人去往火星,在对火星进行殖民统治后,永久居住在那里——再也不返回地球。
  这个计划听起来很疯狂,但Mars One居然真的开始动手做前期准备了,主要执行步骤包括:在2023年派遣4名挑选出来的人类勇士,前往那颗在居住环境上尚有一丝可行性的火星,2年后还将再送去4个人(2男2女)。抵达火星的地球人需要自行构建居住环境,自己种植植物/食物,并保持不间断的科学实验。最终在火星上打造出一整套事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最后在那里生活、生孩子,直到在火星死去。

  整个Mars One冒险计划,从加入此计划的宇航员选拔到最终对火星的殖民过程,都将通过电视和网络向全球观众做直播。“这是世界性的一项任务,所以应该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Mars One创始人Bas Lansdorp说,“我们的目标就是鼓舞在家里看电视和上网的人。扩大我们的观众群意味着大家都可以参与到我们工作的建议和赞助上来。”
  “他们是真正的勇士”
  到现在为止已经有3个人提交了加入火星殖民计划的申请,分别是来自俄罗斯的26岁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Alexander,他对神经学科和钢管舞非常在行;来自芬兰自称阅读无数并期望生活长久充实的23岁的Ilona;来自德国,44岁,已经是3个孩子父亲的飞行教官Stephen。
  当然要前往火星生活并不是提交申请就可以登上飞船的,实际上每个有决心毅力和兴趣、年满18岁的人都可以提交申请。Lansdorp表示预计申请人可以多达上百万,仅需填写一份问卷,附上一篇随笔并录制一个小短片解释自己有何条件成为火星生活候选人,就能进入海选。在第一轮选拔过后,“晋级”的申请者会与Mars One顾问委员会做更深入的交流。

  抵达第三轮选拔的申请人就能上电视了,随后观众和网友可以进行他们心目中最喜爱的候选人票选(是的,的确和选秀节目一样,这是个商机)。在第四轮和最后一轮选拔过后,预计会剩下24~40位选手。他们将被分成每组4人的小组,然后接受有关星际旅行方面长达数年的培训,内容还包括牙科学、医学、生物学、考古学等,在此期间Mars One的专家们会按照个人表现选出最终登上火星的4个人。
  Mars One的首席医疗官(Chief Medical Officer)Norbert Kraft说,最终的候选人不需要特别专业的身体素质和太空探索方面的丰富知识,任何年满18岁、身体健康的人都能获得这次机会,能否入选的决定因素在于“是否能与其他人协作,并且要有同理心和适应能力。如果你是那种会为生活琐事发脾气的人,那肯定是不行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3-04-26 10:23回复

     火星殖民计划真的行得通吗?
      人类登陆火星生活的Mars One计划起先的出发点其实很单纯:幼年时期的Lansdorp是一名狂热的太空爱好者,后来他成为了风能企业Ampyx Power的创始人,2011年他在读过科学记者Mary Roach的著作《Packing for Mars》后卖掉了自己在公司的大部分股票,并决定实现他幼年时关于星际旅行的梦想。
      “起先这是个很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因为当时我是希望可以自己前往火星。”尔后,Lansdorp与Roach在他书中提到的部分专家见了面,其中就包括NASA的前研究科学家Kraft博士,他们在谈到本次计划时设立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并终于去年对外公布Mars One冒险计划。

      即便是现在这一计划仍然处于初期阶段,Mars One团队也承认他们尚未对勇士登上火星以及他们在抵达火星后维持生活的技术细节做详细规划。不过Lansdorp颇有信心地表示:“许多人觉得这是件相当复杂的事,但实际上现在的科技完全可以让我们完成这些事,我们仅是简单地对当代科技加以利用。”
      整个团队确实也没有计划开发什么新技术,他们打算按照需求和出现的问题来对整套系统进行技术方面的梳理,其过程还会进行外包。目前Mars One已经同完美太空发展公司(Paragon Spac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进行生命持续系统方面的研发合作,主要包括空气和自来水的补给。而且团队也已经和SpaceX等组织进行过探讨,期望目前在空间研发领域有经验的先驱提供建议。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3-04-26 10:23
    回复

        现在还有哪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目前团队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便是未来能否将宇航员们在必要时带回来,不过曾在NASA主导火星计划工作多年的太空科技专家Robert Braun认为:“如果要回来的话,实际上就不像出发时那样需要携带太多的东西了。当然我不是说这个任务不难,只不过要实现还是有可能的。”
        此外团队还会找几个机器人漫步者前往火星,作为前期住所和生命维持系统之用,Braun同时表示宇航员还会受到辐射的危害,“如何让人们暴露在没有地球大气层保护的地方?这就需要进行一些防护措施了,只是目前还没有现存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且团队也尚未将此问题解决,“但我们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除了技术问题以外,财务问题似乎也成为制约Mars One计划开展的严重问题。团队预计仅是前期前往火星的任务就需要花费大约60亿美元的经费,此后的计划开展需要花更多的钱。Mars One没有提及目前已经筹集到多少资金,但线上的捐赠系统显示网友给予的资助目前仅为72000美元,剩下的钱怎么办呢?
        除了拉企业和组织的赞助以及申请研发费用外,Lansdorp表示还有一个赚钱的好方法就是常年的电视节目秀。“这听起来似乎是个庞大的数目,但全球人民都会想看这场冒险,我们预计将有40亿人关注这项计划。”Lansdorp举例称,IOM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仅是出售转播权就赚了40亿,这样看来60亿并不难解决。
        当然,电视网络供应商和广告商是否看好这个项目仍然是未知数,而且火星殖民计划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在火星上造花园和造人究竟能否引起观众的长期关注也未为可知。团队和勇士们都需要为此做好心理准备。

        不过,不管挑战有多少,Lansdorp及其团队似乎都没有放弃这项长期任务的意思,未来组建真正的火星人社区,订立火星假期、火星经济体和火星法律,是地球对火星殖民的意义所在。Lansdorp说:“我最期望的一天是火星殖民地宣布独立的那一天,到那时我们就真的有资本宣称我们是太阳系的霸主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3-04-26 10:24
      回复
        刚吧跌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4-30 09:49
        回复
          估计这个计划会放弃或推迟。。。。。。。


          IP属地:江苏5楼2013-05-03 12:12
          回复
            有报名链接么?


            IP属地:北京6楼2013-05-05 01:48
            回复
              加油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05-07 11:51
              回复
                这是一群伟人,从此白鼠解放了!哈哈,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5-09 07:30
                回复
                  如果这计划最后成功了,那么创建这个计划的人就是会火星未来人的神,第一批的4个勇士就是亚当夏娃,他们都会被写进火星的历史,这计划看着就让人热血澎湃。


                  10楼2013-05-09 20:02
                  收起回复
                    中国应该建造一个宇宙飞船,把几个军队送上去


                    11楼2013-05-10 07:40
                    收起回复
                      氧气的问题怎么解决?


                      12楼2013-05-10 13:03
                      收起回复
                        偶从来不相信1969年米国上月球的事,lz不要再迷惑世人了。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05-10 21:29
                        收起回复
                          不是说骗局吗?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3-05-29 00:40
                          回复
                            骗死人了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06-01 19: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