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语吧 关注:142贴子:619
  • 9回复贴,共1


1楼2013-04-25 10:47回复
    汉语
    普通话
    官话
    方言


    2楼2013-04-26 19:30
    回复
      2025-05-22 06:44:49
      广告
      华语、华文,又称汉语、汉文、中文,其他名称有国文、国语、唐文、中国语,还有唐话、中国话等俗称。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分析语,有声调。汉语的文字系统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时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
      汉语包含书面语以及口语两部分。古代书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现代标准汉语。
      现代汉语方言众多,某些方言的口语之间差异较大,而书面语相对统一。


      3楼2013-05-02 07:28
      回复
        〓汉语的外文翻译〓
        【英语翻译】:Chinese 【德语翻译】:Chinesisch 【荷兰语翻译】:Chinees
        【韩语翻译】:중국어 【法语翻译】:chinois 【日语翻译】:中国语(ちゅうごくご)
        【西班牙语翻译】:chino 【俄语翻译】:Китайский(契丹)【拉丁语翻译】:Sinica
        【意大利语翻译】:Cinese 【爱尔兰语翻译】:Sínis 【希腊语翻译】:κινζικα
        【越南语翻译】:Tiêng Trung


        5楼2013-05-02 07:31
        回复

          汉语分布汉语是一个语族,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中国大陆、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台湾省)、新加坡共和国、蒙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朝鲜、韩国、日本、美国西部州和夏威夷州等国家和地区。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占世界人口使用语言五分之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二(英语广泛度第一,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汉语是联合国承认的官方六大的工作语言之一。
          汉语的一个分支——普通话是近几百年来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形成的。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却又不等同于北京话,是摒弃了北京语音中的一些土音而形成的。
          汉族的通用语在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在香港、澳门、台湾称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华语,但较之普通话有部分差异。 学术上是指各汉族地方语言的统称,有时亦会专指普通话,另外还有国语、华语、北语等称呼都是指普通话。
          毫无疑问,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世界上大约有1/5的人使用汉语作为日常交流语。而古汉语也曾对其周边国家的语言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例如日语、朝鲜语、越南语中都保留有大量的古汉语借词以及古汉语书写体系文字。


          6楼2013-05-02 07:37
          回复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是至今仍通用的使用语言时间最长的语言之一。汉语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汉语的书写系统——汉字,非表音文字,不能如表音文字那样直接知道同一个字历史上的发音。幸运的是,在汉字(特别是形声字)、诗歌的韵律以及对外国人名的翻译中可以找到有效的信息。


            7楼2013-05-02 07:40
            回复
              语法特点
              汉语是一种孤立语,不同于印欧语系的很多具有曲折变化的语言,汉语的词汇只有一种形式而没有诸如复数、词性、词格、时态等曲折变化。
              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手│洗│民│失)。语素和语素可以组合成词(马+路→马路│开+关→开关)。有的语素本身就是词(手、洗),有的语素本身不是词,只能跟别的语素一起组成复合词(民→人民│失→丧失)。
              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的比重最大。大部分双音词都是按照上面提到的复合方式造成的。有些语素虽然在现代汉语里不能作为一个词单独用,但是有时候在借用古汉语的词句时,也偶尔作为词来使用。
              很多国人相信汉语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语法,但是事实上仍有法语、古希伯来语等值得关注的复杂语种存在,并没有一个详细以及权威的对比,而且这种对比也毫无意义。


              8楼2013-05-02 07:42
              回复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9楼2013-05-02 07:45
                回复
                  2025-05-22 06:38:49
                  广告
                  汉语言的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一直相当大。
                  在“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以前,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实际上是古今语的区别。以唐宋时代为例,当时人口里说的是白话,笔下写的是文言,即以先秦诸子和《左传》《史记》等广泛传诵的名篇为范本的古文文体。这种情形往上大概可以推到两汉时期。往下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叶。孙中山1925年立的遗嘱就还是用文言写的。不过2000年来作为书面语的文言本身也在变化。仿古终归难以乱真,后世人模仿古语不可能不受当时口语的影响。有人指出韩愈的文章里就有明显的不合先秦语法的地方。清代桐城派古文家模仿先秦文和唐宋古文家的文章,结果当然更为驳杂。清末梁启超用一种浅显的文言文写政论文章。由于通俗易懂,风行一时,为报章杂志所广泛采用。目前台湾、香港以及海外中文报刊多数仍旧沿用这种文体。
                  五四运动时期开展的文学革命提出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主张。这场运动席卷全国,影响深远。短短几年之间,白话文学就站稳了脚跟。不过这种白话文学作品的语言并不是真正的口语,而是拿北方官话做底子,又受到明清白话小说相当大的影响,还带着不同程度的方言成分以及不少新兴词汇和欧化句法的混合的文体。鲁迅的作品可以作为这种文体的典型的代表。


                  10楼2013-05-02 07:48
                  回复
                    让汉语通行世界


                    11楼2013-10-28 16: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