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吧 关注:370贴子:3,074
  • 4回复贴,共1

【人教】老子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呼吁两性平等的人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新闻标题:【组图】《道德经》蕴涵古女权主义 女性更有智慧

《道德经》作者老子

《道德经》揭示女子更有智慧
在今天,女性的能力和地位日益获得社会认可。人们总认为发端在国外。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推崇女性的思想。特别是老子哲学对女性持有一种尊崇的态度。这也是后来道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鲜明特色。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著有《〈老子〉对女人的尊崇》一文,《女神·女丹·女道》一书的学者李素平。


IP属地:福建1楼2013-04-24 18:02回复
    老子所说的女性“柔弱”应理解为今天的“柔韧”
      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说法,认为老子崇尚阴柔。近年来有学者进一步研究认为“老子哲学为女性化的生命哲学”。牟钟鉴在《老子的学说》中甚至提出“老子是自觉意识到男性智慧的弱点和重新发现女性智慧和品德的伟大作用的第一位哲学家,他正是由于着重提炼和发挥了女性之德,才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主阴哲学”。


    IP属地:福建2楼2013-04-24 18:03
    回复
      这是为什么呢?
        老子思想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贵柔守雌,他从“弱者道之用”出发,强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举起了“柔弱胜刚强”的旗帜。他所崇尚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就是以柔弱顺自然为主要特征的。
        李素平认为“老子说的‘柔弱’,不是一般人理解的‘软弱’,而是‘柔韧’,生命的底蕴深厚,坚毅不拔,对外力的作用有较大的弹性,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强”,正是这种“柔弱”之道却是天下事物生生不息之源。“‘道’所表现的柔弱,使万物并不感到是强力被造的,而是自生自长的”。在《老子》那里,柔弱与刚强相对。以此来观男女,那么,女性为雌、为柔,男性为雄、为刚,然而,老子绝对没有刚强为尊,柔弱为卑的价值观念,相反,老子特别崇尚阴柔无坚不摧的坚韧不拔,以及绵绵不绝的生命力量。从表面上看,女性是柔弱的,但恰恰是柔弱如水的女性,成为世界生殖力量“阴”的象征,整个宇宙就被这位“大母”默默生育着、滋养着、繁衍着。所以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说法。显然,这是老子在歌颂伟大母亲的“玄德”,她用自己博大的母爱启示了这个世界的伦理道德精神。给予之快乐,奉献之愉悦,牺牲之光荣,创造之高贵,诚实之美丽。正由于有斯“衣养万物而不为主”的“不争之德”,于是世界有爱,丰富多彩。因此,《老子》中“负阴而抱阳”、“牝常以静胜牡”、“知其雄,守其雌”等贵柔崇阴的话语比比皆是。
        老子哲学以至于后来的道教思想中尊重女性、男女平等使其思想更有人文色彩。
        老子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将女人哺育生养、勤劳质朴、坚韧吃苦、慈祥和亲、温柔多情等美德哲理化,将女人所特有的一般属性升华为一般性的思想原则,如“柔弱胜刚强”、“三宝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等的主旨即为慈悲仁爱。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3-04-24 18:05
      回复
          道教思想从阴阳和合的理论出发,以尊阳而崇阴为基点,形成了“重阴阳,等男女”的鲜明特色。尊重女性、男女平等是道教最具人文色彩的亮光。道教将老子奉为教主,《道德经》为每个修道之人必须讽诵的经典。道教所具有的阴柔色调,以一种特殊的文化样式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传统文化的内容。在道教的理论中,女性决非是可有可无乃至可辱可贱的,而是一个具有独立地位、享有独立人格、神格,独立意志、愿望的重要角色。
          我们知道道教生命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贵生。这种思想是道教一个鲜明的特质,亦是它的生命价值关怀所在。道教对女性怀孕胎胞直到产生生命予以神圣庄严的赞颂:“三元养育,九气结形,故九月神布,气满能声……夫人得生于人道,濯形太阳,惊天骇地,贵亦难胜,天真地神,三界齐临,亦不轻也。当生之时,亦不为陋也。”这样的歌颂与赞誉,是给予女人的崇高礼遇。


        IP属地:福建4楼2013-04-24 18:05
        回复
          (^_^)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4-26 05: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