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中国,只有3%的人能够考上大学。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社会里面,意味着一个人自我实现的通道很少。这就是为什么在那时候人看来,顶尖学府不仅代表着能够接受良好的知识训练,也意味着能够通向未来的世俗成功之路。这样的价值观在两个少年十七八岁的时候,曾经对他们影响至深。而如果我们对自己诚实的话,也会承认这样的价值标准在当下依然存在。
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感谢两位,今天面对镜头,能接受访问,坦承自己的人生。听过他们二十年来的故事才会有真切地体会,体会陈生所说的,什么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成功。是要看他是主动,还是被迫做出人生的选择;是看他在迎合社会评价,还是在做自己天性,最喜爱,最适合的事情,回答这样的问题并不容易。陆步轩有一位北大的校友,在看过新闻之后写信对他说,每个人都在经历这样的苦苦挣扎,他自己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摆脱了“北大”这个沉重的标签,试图做回独立的自我。
节目文稿及视频:
【解说】
陆步轩恐怕是中国最著名的屠夫。一九八五年陕西省长安县,高考文科状元,考入北大中文系,后来在街头卖猪剁肉为生。
【纪实】
记者:你觉得北大四年,给你的影响是什么?
陆步轩:这个我暂时不好说。
记者:那你自己希望自己,以后能做什么?
陆步轩:现在我不敢说,命运基本上,不掌握在我手里。
记者:如果说你一直在这边卖肉,那你会不会觉得很难过?
陆步轩:那也没什么难过的,我本来就是卖肉的。
【纪实】
陆步轩:我是给咱们学校,给母校抹了黑。
【演播室】
北大毕业生,曾经的文科状元,在后来的小县城里面当了屠夫。拖鞋、短裤、当街卖肉,多年后他被请回北大向学生做演讲,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这句话一出,引起了强烈地舆论反弹,很多人批评说卖肉不丢脸,你这么想、这么说才丢脸。倡导职业平等和尊严的批评之声很必要也很正常,只不过如果一个人在演讲时,说出的是他真实的人生感受。那么恐怕简单地批评,也很难平复这二十多年来的人生滋味。今天节目当中,我们专访两位“北大屠夫”,听他们讲述复杂的人生况味和曾经的苦苦挣扎。
【解说】
2013年,毕业二十四年之后,陆步轩受到邀请回到母校北大演讲,一开口就说:“我是给咱们学校,给母校抹了黑、丢了脸的人。”
【解说】
这句话激起了相当大的不满。在网络上,很多人反驳陆步轩说卖肉并不丢脸,这么说才给北大丢脸。这引发了激烈的网络讨论。
【采访】
柴静:说自己是因为做这个职业,在给北大丢人、抹黑,这是怎么回事?
陆步轩:以前到北大去演讲的都是很风光的人。我是一个小人物,觉得跟人家还有差距,所以说一些谦虚的话,也没有贬低我自己或者北大的意思。只要是凭自己勤劳致富,我觉得都是很光荣的。
柴静:那你为什么不能站在北大的演讲台上公开地说,我就为我的这个职业而觉得光荣和自豪?
陆步轩:我也很少演讲,到那种场合我也有点紧张。
柴静:反对你的声音是觉得说,你贬低了卖猪肉这个行业的尊严。你好像把劳动者,分成了某些等级。
陆步轩:受过高等教育,尤其是北大这种高等教育,来从事这种大家看来比较低级的工作,就是反差比较大。
柴静:您说的是大家看来比较低级?
陆步轩:社会的看法。我看法有很大程度受社会看法的影响。
待续勿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