豸岭吴吧 关注:44贴子:272
  • 5回复贴,共1

吴氏起源(五)宋代延陵吴氏舶堀起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延陵:季札四房的中兴
作为天下吴姓正宗的延陵吴氏两大主系之一的季札第4子吴子五宗,于唐宋之际开始崛起。据公元1012年吴遵路《丹阳吴氏宗支录初次编订叙》,-吴子玉的后裔有一部分自吴国灭亡后,一直坚守家园,世代族居延陵,人称延陵吴氏。延陵吴氏传54代,出了个吴*(上才下鼎)。谱称吴*潜处山林,隐居不仕,但他却对吴姓宗族历史很感兴趣,首次编成《丹阳吴氏家谱》20余卷。为了表明自己是延陵正宗,他自号“延陵散人。自此,延陵之名开始再度为世人所知。


1楼2013-04-23 22:02回复

    吴文家族六代显宦
    吴*的儿子吴文;字文正,仕南唐主李升,官任太子中允。延陵吴氏自吴文开始,六代显宦,勋名灿然,赫赫如日中天。吴文生子吴淑;字正义,是南唐至宋初最著名的一代大学者、大文人。早在南唐时,吴淑便以超常的才华被时人器重,官任校书郎直内史。宋平江南后,授大理评事、起居舍人等重要职务,预修北宋三大类书《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又注《事类赋》一书流传于世。
    吴淑生3子:吴安节、吴让夷、吴遵路,个个都是进士出身,不但地位显赫,人丁也兴旺发达。其中第3子吴遵路,字安道,历任殿中丞秘阁校理、工部郎中、陕西都转运使等要职,封荣禄大夫、柱国少保。龙图阁大学土,入《宋史•循吏传》。吴遵路后又封为“延陵侯”,延陵吴氏之名,更加荣显。
    吴遵路生3子,也都身居要职。长子吴璞,官至比部员外郎。次子吴瑛,官任虞部员外郎,通判池、黄二州,知郴州。但他不乐仕叙,年仅46岁,便辞官回家,种花酿坛,消遥自乐。三子吴琚,也官任中书舍人。他还是一个著名的书法家,曾题字甘露寺‘天下第一江山’,至今碑刻仍在。吴遵路3子又分3支。
    次子吴瑛一支,传儿子吴中起,也是进土出身。吴中起生两子:长子吴交如,次子吴班如。吴交如中宋高宗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进土,官任飞部郎中、大理寺正卿等职。延陵吴氏自吴文至吴交如,六代显宦;自吴遵路至吴交如,祖孙4代都是进土,宗族繁荣兴旺至此臻于极盛。吴交如以后,宗族又开始衰落,但人丁却很兴旺。吴交如生3子:长子吴尧卿,后裔居住在江苏丹阳县高庄;二子吴万卿,居丹阳沛村;三子吴禹卿二支,居丹阳东流。


    2楼2013-04-23 22:03
    回复

      丹徒吴氏世系
      吴遵路长子吴璞一支,传吴中迪、吴纯如.吴显、吴致尧、吴棠、吴质6代,家族远不如二房吴瑛一支兴旺。直到吴质的长子、季札第65世孙吴椿,元初官任太子中丸,家族开始中兴。据清乾隆己亥(公元1779年)吴椿第15世孙吴以忱《丹徒吴氏续修谱序》,吴椿于元初自丹阳迁居江苏丹徒。子孙世居于此,发展成今日丹徒吴氏。丹徒也是古延陵属地,这里也有吴季子庙,吴椿一支,即奉祀这里的季札庙祀。丹徒吴氏以吴椿为一世祖。谱载,吴椿生了9个儿子,子孙人丁非常兴旺。自吴椿以下15世,也就是吴季札第80世起,丹徒吴氏派语行字如下:“土、正、益、文、学,绍、述、启、宏、昌、积、善、传,家、远,居、仁、衍、世、昌”。


      3楼2013-04-23 22:03
      回复

        显赫的吴相家族
        季札的第80代孙吴相,字世翊,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2)高中状元。这是吴姓宗族史土第二个状元。随后,任著作。郎;夫章阁侍制、翰林大学士等——系列高职,死后谥“忠简”。地位比乃祖乃父大为显赫。吴相的高中状元,标志着吴氏主宗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吴相之后,其家族人材辈出,在宋明时期产生了大批重要人物。
        吴相与妻王氏的独子吴造,字文立。官任乌伤(今浙江义第五章 宋代延陵吴氏的崛起乌县)主簿。至此,山阴吴氏一支又迁居到浙江义乌。吴造妻孙氏,生二子:吴让、吴尧。亲族又一分为二,吴让留居义乌,后裔繁衍成浙江义乌吴氏。吴尧之后先居义乌,后迁苏州。
        吴尧之后,不但人丁兴旺,而且4代显宦,宗族备极尊荣。吴尧,字师圣,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进士,官做到礼部尚书。吴尧娶妻葛氏,生4子:吴禄、吴实、吴袍、吴湛。长子吴禄,字无秩,号默斋,宣和三年进士,官任左丞相之职。这是吴氏宗族为数极少的几个丞相之一。吴禄夫人郑氏,生3子:吴占、吴瑜、吴晟。长子吴占,字美成,官任集贤院侍制,而且娶宋代皇室宋太宗8世孙赵汝述之女为妻。吴占与赵氏共生5子:吴欢、吴滂、吴大猷、吴修;吴随。长子吴欢,字廷悦,也是一个进士,官任江西转运使,他娶钱端仲女为妻,生4子:吴亮;吴乔、吴宜、吴亦。吴欢的后裔也非常发达,人丁兴旺,并分衍出众多分支。吴欢的第3子,吴太伯第86世孙吴直,于南宋中期迂回吴国故地苏州吴县至德庙;奉祀这里的吴太伯(至德)庙祀。


        6楼2013-04-23 22:04
        回复

          吴亦繁衍出萧山吴氏和州山吴氏
          吴欢的第4子吴亦一支.先迁到浙江萧山。吴亦妻卞氏,生二子:次子吴铨,留居萧山,成为萧山吴氏。19珪2年人口普查表明,萧山吴氏在全县502个姓中是第22位的大姓,人口已达14617人,主要集中在城厢镇、城南乡、闻堰乡等地。
          吴亦的长子吴钮,娶妻张氏,生—子吴兹。吴兹由萧山入赘山阴县壶觞月潭,从此,他的这一支家族便又回归到唐代吴翥先生族居地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县)。吴兹生二子吴涧、吴润。长子吴涧,世居月潭。次子吴润,元初官授观察使司。他娶本地朱氏为妻,生两子:吴德一、吴德二。德——支后绝传。德二娶华家岭华曾七之女为妻,家族因徙居山阴州山,成为州山吴氏。吴德二生两子:长字吴慎一绝嗣;次子吴慎,名均礼,字慎直,排行慎二,生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在《山阴州山吴氏族谱》中,以他为州山吴氏的第—世祖。吴均礼的后裔山阴州山吴氏宗族人丁极为兴旺。据谱载,吴均礼生了4个儿子、16个孙子、6个孙女,55个曾孙。传到今日,州山吴氏已到第30代,也就是季札的第121代。州山吴氏后裔,也产生过许多杰出的人物。其中,州山吴氏的第8代吴兑最为著名。吴兑,宇君泽,号环洲,生于1526年,卒于1596年。他是吴均礼长子的后裔。吴均礼之后传吴渊、吴晖、吴璇、吴源、吴便、吴竟,一直都是长子长孙。吴兑是吴竟的次子,他另有一兄吴悦,—弟吴兖。吴兑是嘉靖时进士,初任乒部主事。史称他善于治军,为明代中期的杰出将领。曾以右佥都御史身份巡抚宣府(今河北声化县)当时宣府是与蒙古接壤的地区。吴兑因治边有方,于万历二年1574年)加兵部右侍部,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他与张居正为政界之友。张任丞相后,吴兑又升兵部左侍郎,右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弃巡坏顺天。吴兑为—代边将,多次打败了北方蒙古人的骚扰侵犯;确保边境安宁。后来,他又升职,当上了兵部尚书。州山吴氏,主此备极尊荣,显赫—时。


          7楼2013-04-23 22:04
          回复

            江阴吴氏始祖吴梓
            季札的第80代孙吴梓,字世材。据《江阴吴氏统宗源流考》记载;吴梓一支,于公元十一世纪中期迁回吴姓的发源地、古延陵郡的江阴县,主奉延陵季子庙祀。吴梓成为回归江阴的始祖。吴梓传吴思贤、吴盛、吴永龄、吴仲基。吴仲基生两子:长子史铎,次子吴右。传到吴太伯的第85代吴铎、吴石两兄弟,宗族复又兴旺发达起来。长子吴铎,字伯聪,官任修职郎。吴铎的儿子吴博古,字敏求,宋仁宗绍兴二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进士,官至侍郎。吴博古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居住在江阴夏港,这里有—座延凌季子庙,且有孔子所题“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十字碑;另一支居住在江阴县大桥北七房庄。
            吴石,字季明,公元152年进土,官任浙江绍兴府知录。吴石生吴继祖,吴继祖生吴威,吴威生两子;吴浚、吴愈。其中,长子吴浚一支,又迁居吴姓的发源地无锡县梅里村(今梅村镇)。次子吴源,字茂深,南宋度宗咸淳四年(1263年)进士。吴源生二子:吴坦、吴埙。其中,长子吴坦居于江阴东城后底泾,成为后底泾吴氏十派的始祖。


            8楼2013-04-23 22: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