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莫扎特书信集中选一些莫自己对音乐的见解(以歌剧为重)的书信手打出来分享……
这些书信都选自《自画像与自白——莫扎特书信选》,我会适当把一些编者的话也放上去,跟史料有关的。
各种人都会喜欢
——1780.12.16自慕尼黑寄父
说到关于听众口味的问题,你可以用不着为我担心。这是因为,我写的歌剧音乐,各种各样的人都会喜欢的,除了那些长耳驴子。
音乐应该让听众喜欢
——1781.9.26自维也纳寄父
音乐绝不应该不好听,应该让听众觉得喜欢。或者换句话说,不应该不成其为音乐。
《后宫诱逃》中的《近卫军合唱》短小精悍,生气勃勃,完全会令人满意。我是按照维也纳人的口味来写的。
不应该死守成规
——1781.10.13自维也纳寄父
如果我们作曲家总是死守这那一套法则——那在当时是最好的法则,因为没人懂得更多——那么我们炮制出来的音乐就会像一些歌剧台本作家编凑的东西那样索然无味。
我想写一本书
——1782.12.28自维也纳寄父
万事万物有中庸之道,如今既不为人所知,也无人能领会了!为了博得掌声,许多人要么写空洞无聊的东西,连马车夫也能唱;要么就写得晦涩难解,然又因其为正常人所听不懂反而受欢迎。
这并非我要同你在信上一轮的问题。但我倒想写一本书。一本音乐入门。书中用例子说明问题。不用自己的名字发表。这一点几乎是用不着说的。
译读札记(编者的话):他无意之中透露的这个打算终于没能实现,他并未动笔写。真乃人类文化一个绝大的损失,令人遗憾无穷。
音乐也忘了自己了
——1781.9.26自维也纳寄父
《后宫诱逃》中奥斯敏发火的那一节,我把它处理成戏剧效果,用了土耳其风格的音乐。其中,咏叹调唱到听上去像要完得地方,他的怒气越来越大,速度变成“非常快的快板”,节奏和调性全变了。这地方肯定会有很好的效果。当一个人在怒火万丈的情况下,忘乎所以,不顾一切,那么,音乐也应该忘了自己。
不过,激情不论如何强烈,也切不可表现过火,引起反感。作为音乐,哪怕是表现最恐怖的情景,也不要让耳朵受罪。而是要让人乐于听它。或者换句话说,不要不成其为音乐。
正因为如此,我没有把音乐转入同原调F大调疏远的小调,而是用了它的关系调——不用最近的d小调,用了更远的a小调。
让我们改谈贝尔蒙特的咏叹调把,你可想知道我是怎样表现剧中人的情绪,连他们的心跳都叫人听见?那是用两把小提琴相隔八度演奏的音型。听过的人都会喜欢这首歌,我自己也喜欢它,我是按着歌手阿姆伯格的嗓子写的。人们可以看到他战栗的样子,看到他那吞吞吐吐的神情,听到他那搏动的心是怎样的越来越激动,我用力度上的渐强来显示这个。你也听得见轻声悄语和叹息。这是用了加上弱音器的第一小提琴和长笛的齐奏。
札记(编者的话):一个作曲家,尤其像莫扎特这样伟大的人物,透露自己的创作意图,所用手法,如此具体,这真是珍贵异常的资料!
诗艺应做乐艺听话的女儿
——1781.10.13自维也纳寄父
我以为,在歌剧中,诗艺完全应当做乐艺听话的女儿。
一部歌剧,如果情节设计得巧妙,那它是一定会成功的,仅仅是为了音乐,才需要歌词,不该为了趁韵而胡编乱凑(那不但不能加强效果,反而分散听众的注意力——我说的是,那些不恰当的词句甚至整篇的歌词,破坏了作曲家完整的构思。
最理想的情况是要有以为这样的作曲家,他懂得舞台艺术,而且善于提出好的建议来配合那个本身也能干的诗人,能做到这样,那又何愁得不到听众的喝彩,哪怕是无知的听众。
札记(编者的话):歌剧中诗(剧)与乐的关系,是个关系重大的问题,自从歌剧艺术诞生以来,歌剧改革家都要在理论与实践上回答这个问题。莫扎特的主张是鲜明的,他的实践是辉煌的。然而,直到瓦格纳,威尔第,这个问题并不能说是已经解决了。瓦格纳要革旧式歌剧的命,创造全新的“乐剧”。但他所标榜的却是反对那种只重乐不重诗与剧的做法。他要把这三者平等地统一起来。
作曲家要有自己的考虑
——1780.12.27
越是从舞台演出的角度来考虑《伊多梅纽》中这首四重唱,我也就越想把它写的更有效果。听我在琴上弹它的人都觉得好听,只有拉夫不以为然,认为它决不会有好效果。
他私下里对我说:“你不能那样处理,我在其中没机会发挥。”
我所能说的只是:“加入我知道其中有一个音符应该改写,那我马上就改掉它。可是在这部歌剧里它是我最喜欢的乐曲。等你听到它完整地唱出来时你就不会这样说了。为你写的那两首咏叹调,我用了很大心思去写,让他们完全符合你的心意,可是对涉及重唱的问题,作曲家必须有自己的考虑了。
看了一百种剧本
——1783.5.7自维也纳寄父
至少我已经看过不下一百种剧本,可是没有一种是叫我满意的,这就是说,在这些剧本里,这儿那儿需要改动之处太多了。即使那作者愿意改,对他来说倒不如另写一部新的更省事。
我真是太像表明自己有能力写一部意大利歌剧了。因此我想,只要瓦莱斯科不因为《伊多梅纽》那件事生我的气,他应当能为我写一个有七个角色的新剧本。
札记:瓦莱斯科写了《开罗的鹅》,莫扎特没有完成此剧的音乐。
否则我只好自己动手删
——1780.12.19自慕尼黑寄父
《伊多梅纽》第一幕和第二幕中,父子争吵的几场戏都嫌太长了,这肯定叫观众厌烦。尤其因为第一场里所有的演员都不行,第二场的演员中有一个也是如此,除此之外,其中所胶带的都是观众已经一目了然的情景。
这几场照原样印出也不妨,不过我希望作者说明一下他将如何压缩。缩减的幅度尽可能大一点——否则我只好自己动手删。总之这两场不可能保持原状——我是说如果要为它配乐的话。
宁可短些
——1781.1.18自慕尼黑寄父
《伊多梅纽》第三幕的排练进行得很顺利。大家认为它比前两墓精彩,但剧本太长,弄得音乐也跟着冗长了(我始终有此看法)。“神谕”那一段改后仍嫌太长,于是我便将其再改短些,但此事可不用告诉剧作者,因为,印出来的本子仍然同他写的一样。
对剧情发议论出主意
——1781.1.3自慕尼黑寄父
《伊多梅纽》中,哀悼的合唱后,国王与臣民退场了,接下去的那场,舞台提示说:“伊多梅纽跪于神殿中”。这是绝不可能的,他应该带着全体侍从进来才对,这人必须放一支进行曲。所以我已经写了一支简单得,只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双簧管各两件,轻声奏出。音乐进行中,国王出场,祭师们准备祭神的牺牲品,然偶国王才下跪,开始祝祷。
埃勒屈拉唱过宣叙调,发自地下之声讲了话之后,剧本上此处应有提示:“人们离去。”
依我看,大家无缘无故让她一个人留下,如此匆忙地离去,是十分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