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玄皇吧 关注:8贴子:737

个人写的小说同人。。。独行东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龟速更新


1楼2013-04-20 01:56回复
    标题什么的就不用在意了 作者无大纲无计划无节操


    2楼2013-04-20 01:56
    回复
      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万。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5-06 23:37
      回复
        黄巾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冀州张角,颍川波才,南阳张曼成。最初,因为准备不足,军队多年没有征战,大汉官军屡战屡败。
        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个天下的百姓已经无法忍受之前的生活了。
        大汉朝自光武以后,士族,外戚,宦官便一直把持朝政。而那些地方官又与地方豪强地主联手,剥削百姓那本来就不多的口粮。
        大汉朝后期朝纲崩坏,热的天怒人怨,加之常年大旱,蝗灾,水灾,百姓劳碌一年也未必有多少收入。但就是这么一点救命的口粮,在刨除沉重的赋税后又能剩下多少?很多时候,年景不好,赤地千里,易子相食,卖儿卖女,饿莩千里。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5-06 23:54
        回复
          大汉朝的体系还是较为健全的,每逢灾年,朝廷都会下发赈灾的粮食。可是在那些丧尽天良的贪官污吏手上层层盘剥之后,能到灾民手上的也不过只有几粒米而已!
          这个天,这个苍天!它已经抛弃我们了!他已经不配我们去敬畏了!我们有属于我们的天!我们的黄天!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于是,当一个叫张角的说出那一番话时,大汉的百姓反了!
          大汉十三州,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陷入战火。
          因为起义者头绑黄巾,所以被称为“黄巾”或“蛾贼”,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略,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05-07 00:03
          回复
            颍川长社,大汉的数万官军被波才的十万大军困在城内。贼军势大,作为主帅的左中郎将皇蒲嵩只能暂避锋芒,等待破敌机会。
            在长社的城头,负责巡逻的是佐军司马孙坚。
            孙坚,字文台,是吴郡富春人,以勇力闻名江东。十七岁那年,孙坚与父亲乘船遭遇水匪。所有人都不敢反抗,他的父亲也劝他不要反抗,但是孙坚凭一己之力击败水匪。
            经过这件事,孙坚在江东出了名。刺史臧旻向朝廷呈报了孙坚的功劳,于是,孙坚被任命为盐渎县丞,数年后,又相继改任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
            孙坚历任三县县丞,所到之处,甚有声望,官吏百姓也亲近顺服。
            黄巾起义后,孙坚带着招募的江东子弟兵一千余人参加了官军。因为作战勇猛,武艺高强,备受主帅皇蒲嵩器重。
            孙坚年约30,身穿黑色青铜虎甲,体格魁梧,面容刚毅,腰间挂着那把足有六尺的古锭刀,整个人就如一头猛虎一般。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05-07 00:21
            回复
              此时,这头猛虎,似乎有点不对劲。
              ”大熊,你说黄巾军真的那么厉害么?连皇蒲将军都只能退守长社,老爹和我们也只能窝在这城里,真是没劲!”说话的是跟在孙坚后面的两个小卒其中一个。
              ”能不能别叫我大熊啊!我有名字的!我叫夏侯!还有,黄巾军十余万人,我军只有数万,连一半都没有,怎么打?”另一个小兵,就是大熊,咳咳,是夏侯,摸了摸脑袋,很无奈的说道。
              ”嘿嘿,还是大熊亲切点嘛。再说,你不是也叫我小白,我也有名字诶。”小白笑眯眯的搂着夏侯的肩膀说道。
              夏侯翻了一个白眼,”好吧,我说孙策,孙大少爷诶,黄巾军都兵临城下了,你还有心思在这里说废话啊。还不如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一下,皇蒲将军说明天那些黄巾军就会到长社城下了,马上就要开打了。”
              小白,哦,是孙策,很是豪放的拍了拍胸口,”放心啦,那些个黄巾军本少爷还不放在眼里的,我们是守城,黄巾军不善攻城,绝对没问题的啦!”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5-07 00:39
              回复
                孙坚很无奈,孙策作为他的长子,今年也不过12岁,按照他的想法,他应该好好在家读书。孙坚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人,孙家在富春也是大户人家。其实,要不是孙氏这一代出了孙坚这个猛人,家道中落也是迟早的事。
                大汉朝做官也就是举孝廉,然后当几年郎官,最后到地方任职。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实际上对于孝廉这个名额,很多时候都是很难拿到的。孝廉在很多时候并不是选拔出德行,才能都优秀的年轻人,更多时候获得这个名额的都是那些士族子弟。
                很不巧,孙氏并不算士族,在富春其他士族的竞争之下,孝廉这东西也只能看看,想想。所以嘛,孙坚之前的几代人也就没什么当官的。
                到了孙坚这一代,因为孙坚方面的勇猛举动收到刺史大人的赏识,孙坚先后担任了多个地方县丞,在江东也算打出了自己的旗号,孙氏也逐渐壮大,隐隐有富春第一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孙坚自然希望家里能出一个当大官的。孙坚也知道自己对于官场什么的非常厌恶,这辈子也估计当不了什么大官,他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长子孙策身上。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5-08 00:55
                回复
                  孙坚是一个纯粹的武人,诚于武道,武艺高强,胆识过人。虽然今年也不过三十出头,但已然经历无数次生死搏杀。在他的眼里,死亡并不可怕,对于象他这样的武者,可以光荣的死在对手手下是一种解脱!
                  虽然孙坚走的是武人的道路,而且有的还算不错,但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继续这条路,因为这实在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
                  自古,文武相轻,文人看不惯武人的粗俗野蛮,武人也看不惯文人的懦弱庸俗。大汉朝是以武立国的,但等到大汉朝扫平强敌后,为了稳定,开始推行儒家的思想。
                  儒家的思想不外乎”仁义礼智信”,教导人们像积极善良的方向发展,不断改正一身缺点,逐渐向圣人进步的过程。很显然,推行儒家思想很利于大汉朝对百姓的控制,可以巩固皇权,总之好处多多。
                  文人的地位逐渐上升,武人的地位就跟尴尬了。大汉朝最伟大的武人是谁?当然是卫青和霍去病!武皇帝雄才大略,击败匈奴,把他们逼到北部的草原荒漠深处,几代人都不敢踏足中原。那个时候,武人是最受人尊敬的!
                  武皇帝虽然击败匈奴,但他也将自父辈积攒下来的家当用了个精光。于是,后面的皇帝们只好休养生息,也就基本没什么大规模的战事。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5-08 01:16
                  回复
                    本来这次前来平定黄巾军,孙坚是不准备带孙策来的,毕竟才12岁的孩子,刀枪无眼,万一出了什么闪失,孙坚会后悔一辈子的。
                    孙策这小子对付他老爹还是很有一手的,也不知道他如何说服他的母亲,孙夫人大发雌威,居然迫使孙坚也不得不让步,被迫带着孙策出来,美其名曰”历练”。
                    虽然孙策成功的出来了,但是孙坚也和他约法三章了。有三个条件!
                    一,令行禁止!军队不是家里面,一切按照规矩办事!
                    二,天大地大,老爹最大!老爹的话必须无条件照做!
                    三,夏侯必须跟在孙策身边!
                    我们的孙策大少爷表示毫无压力。
                    孙策喜欢习武,孙坚也耐心的教他,但孙策对于父亲精湛的刀法丝毫不感兴趣,他喜欢用枪。按照他私底下对夏侯说的话,白马银枪才帅嘛,以后美女什么的还不是主动投怀送抱啊!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05-08 01:41
                    回复
                      占座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05-08 21:57
                      回复
                        至于夏侯,却是对刀情有独钟。在他的眼中,一刀劈下,断玉分金,一刀两断却是世间最畅快的事。夏侯,孙坚对他的评价是”这小子生下来就是武人!”。孙策的评价是”好吧,我承认他比我更像怪物”。
                        夏侯今年也不过12岁,比孙策略小,两个人身材相仿,都是七尺出头,比同龄人却是高大许多。孙策力气已经算是很惊人的,足有五百斤,夏侯则更夸张,足有八百斤。按照孙坚的说法,有这骨子力气的人,在军队里至少也是一个屯长!
                        大汉军制五人一伍、有伍长,十人一什、有什长,五十人一队,有队长,百人一屯,有屯长,二百人一曲,有军侯,千人一部,有司马或校尉为正司马为副。屯长作为基层军官,承担着指挥士卒冲锋陷阵的责任,通常都是由武艺高强,胆识过人的猛士担任。由此可见,夏侯绝不是如他年龄表现得那般脆弱。
                        夏侯的刀法是向孙坚学习的,孙坚也算是他师父,不过孙坚倒是一直没收他当徒弟,但对于自身所学却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孙坚在教训了孙策,成功的让他老实下来后,扭头看向夏侯,笑道:”最近感觉如何?还是没能掌握”气”么?”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3-05-08 22:59
                        回复
                          但凡武人,最先要掌握的,是基础,换句话说也就是基本功,其中包括【弓】、【骑】、【枪戟】、【剑】四样。
                          【弓】就是指弓弩,虽然不要求百步穿杨,但是至少得会;而【骑】就的是指骑术,一身精湛的骑术那是武将的根本;而【枪戟】则是泛指武器,一般代表战马上所用的长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凡是带长柄的长兵器都包涵在内;而最后的【剑】,并不是指普通的长剑,而是指短剑,长两尺、宽两寸,大小与匕首相似,简单地说就是副武器,基本上每一个士卒腰间都配置着这么一柄短剑,用来应付突发情况。 其实按理来说,在汉朝的正规军中,普通的士卒也被要求掌握这些,尤其是精锐。
                          那么要问武将与士卒的区别在哪呢? 难道是基本功的扎实与否?
                          当然不是,作为武将,除了要掌握【弓】、【骑】、【枪戟】、【剑】之外,还要掌握一门特殊的技艺,那就是【气】。
                          【气】的说法,最早来源于道门,讲究天地万物都有灵气,这气代表的就是生命力,尤其是人,打个比方,古语有句话叫酒色财气,其中气所代表的图案,那就是人。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3-05-08 23:01
                          回复
                            在武人中,气又分两种,一种是【外息】、一种是【内息】。
                            【外息】指着是衍生于人体内负面情绪所滋生的暴戾气息,大多被称为杀气、戾气、煞气、战气等等,颜色呈黑色,形状为雾状,性寒,主阴,但凡征战多年、手中杀戮过多的武人,这种气就愈加明显,而且,这种气一旦离开人体,便无法再回去,也无法消除,只能依附在人身体表面,但是依靠它,武将便能够施展一些超越人极限的招数。
                            而【内息】指的就是正统的气,也就是指元气,颜色呈白色、无形,性热,主阳,这种气只有扎扎实实练武才能得到,没有丝毫侥幸,这种气无法离开人体,一旦离开人体便会消失,它的作用,是能够让武将施展一些特殊的技艺。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3-05-08 23:03
                            回复
                              戾气主外,元气主内,两种气息的作用大不相同,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负效,如果把元气看成是可以让一个人活血化瘀、增寿延年的良药,那么戾气就是一柄双刃剑,但凡戾气过重的武将,性格会逐渐变得暴戾,严重些的甚至会因此产生幻觉、神智错乱,毕竟戾气大多是由杀戮中获得,按着道门的说法,这就是孽!
                              除此之外,武人又有【元】【精】【气】【力】的说法。
                              【元】指阳元,简单地说就是指阳寿,之所以要提这个,是因为有些武人掌握着一些禁忌的技艺,以折寿减元为代价,做到一些平时做不到的事。【精】,指的是精血,正规地说是心口的那几滴血,但是一般都是泛指人体内的血,因为武人有些招式,是需要消耗气血才能施展的。
                              而【力】便是泛指武将的体力,虽说它排在最后,但是所占的分量却丝毫不轻,毕竟再强的武将,一旦耗尽了体力,也不会再有任何作为。
                              值得一提的是,元、精、气、力可以按次转化,化元为精、化精为气,化气为力,但是其他三样可以借调养恢复,唯独元、也就是阳寿是无法恢复的。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3-05-08 23: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