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春秋篇作为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和别的打着历史之名,行戏说之实的电视剧相比,要严谨许多。在情节上,它借鉴了东周列国志(与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相比,它的虚构成分要小很多);在场面上,它做到尽量忠实地还原;而在人物方面,它在历史许可的范围内,不受原小说拘束,作了合理的想像,塑造出一个个生动立体而别有新意的人物。
先说第一集,骊山烽火。说的是人所共知的烽火戏诸侯。在短短的45分钟内电视剧并没有照葫芦画瓢,干巴巴地说一个成语故事,而是费了大量笔墨,着力刻画了男女主角,也就是周幽和褒姒的人格扭曲和性格异化过程。
周幽的第一次出场,是在先王的葬礼上,这时他还相当稚嫩天真,不愿意让刚给先王洗过尸体的人再为他沐浴,尽管这是礼仪的一部分。他得到了温柔美丽的侍女的抚慰,这本是很正常的一个小插曲。然而,大臣们杀死了正微笑着去唤周幽换丧服的侍女,她死在周幽的怀中。以礼教之名杀人真是残酷,周幽王从此痛恨礼仪,变的心狠手辣,可以一边看着歌舞,一边扯下一个侍女的腰带,却并不是为了与其行鱼水之欢,而是为了将她勒死。![](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411bf80a8ec8a13141a57e8c7029157/1f4d134c510fd9f97417ce06242dd42a2934a497.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009c37d4e4a20a4311e3ccfa0529847/42b533f33a87e9508635680311385343faf2b4f1.jpg)
他现在表面上是一个残暴无道的昏君,监禁直言的大臣,又在民间广选美女,然而这勒死侍女的细节表明,他并不是贪恋美色,他只是受刺激后心理变态,在寻找当年冤死的使女的替代,直到褒姒的出现。
电视剧没有描述他们的相见,倒是详细地记叙了褒晌的儿子洪德为救父找美女的过程。如同范蠡寻西施般的在水边的惊鸿一瞥,洪德走在马车前,手中火把映衬下的年轻开朗的脸,褒姒羞涩地微微而笑,就已经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b2ecf86f3d3572c66e29cd4ba126352/9fd505338744ebf8bbb3fc50d8f9d72a6259a7d1.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1e83e0d9922720e7bcee2f24bcb0a3a/32e919385343fbf20a0e3d4cb17eca8064388ff1.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23ddc510df3d7ca0cf63f7ec21fbe3c/a7f6f2f2b21193130a6164df64380cd790238df1.jpg)
再出场的王妃褒姒有一张暗含嘲讽和悲伤的面容,无论对谁都是一样,和原来的她判若两人。而周幽呢,他对她用情至深,为她废后换储(电视剧几乎没有表现这些现在很多电视剧最喜欢的宫廷斗争),但得不到她的一个笑容。有人看到过她望着火把发笑,幽王便精心安排了火把舞。失望之后,他失去理智,掐着她的脖子逼她笑。这是令我难忘的一场戏。幽王的绝望和痛苦,褒姒冰冷的决绝和超然,被表现的淋漓尽致。爱情就是如此不平等,幽王要的其实并不真的是她的笑,而是她对他爱情的回报,可是他永远无法明白为何火把会令她笑,正如他永远不了解,他爱的只是空有美丽的躯壳;而褒姒呢,她把整个灵魂献给了那个举着火把的少年,但他,却只是把她当做工具。我以为,这一段是整个故事的高潮,后面的烽火戏诸侯,不过是一个宿命的尾声。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5d4a419f31fbe091c5ec31c5b600c30/44cbc38065380cd72f3c3982a044ad34588281f1.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0ac46a71b4c510faec4e21250582528/ad37bbb7d0a20cf4f64566b077094b36adaf993a.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dfc3cd0a1ec08fa260013af69ef3d4d/d198dd2a2834349ba9c4f6eac8ea15ce34d3bed1.jpg)
先说第一集,骊山烽火。说的是人所共知的烽火戏诸侯。在短短的45分钟内电视剧并没有照葫芦画瓢,干巴巴地说一个成语故事,而是费了大量笔墨,着力刻画了男女主角,也就是周幽和褒姒的人格扭曲和性格异化过程。
周幽的第一次出场,是在先王的葬礼上,这时他还相当稚嫩天真,不愿意让刚给先王洗过尸体的人再为他沐浴,尽管这是礼仪的一部分。他得到了温柔美丽的侍女的抚慰,这本是很正常的一个小插曲。然而,大臣们杀死了正微笑着去唤周幽换丧服的侍女,她死在周幽的怀中。以礼教之名杀人真是残酷,周幽王从此痛恨礼仪,变的心狠手辣,可以一边看着歌舞,一边扯下一个侍女的腰带,却并不是为了与其行鱼水之欢,而是为了将她勒死。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411bf80a8ec8a13141a57e8c7029157/1f4d134c510fd9f97417ce06242dd42a2934a497.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009c37d4e4a20a4311e3ccfa0529847/42b533f33a87e9508635680311385343faf2b4f1.jpg)
他现在表面上是一个残暴无道的昏君,监禁直言的大臣,又在民间广选美女,然而这勒死侍女的细节表明,他并不是贪恋美色,他只是受刺激后心理变态,在寻找当年冤死的使女的替代,直到褒姒的出现。
电视剧没有描述他们的相见,倒是详细地记叙了褒晌的儿子洪德为救父找美女的过程。如同范蠡寻西施般的在水边的惊鸿一瞥,洪德走在马车前,手中火把映衬下的年轻开朗的脸,褒姒羞涩地微微而笑,就已经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b2ecf86f3d3572c66e29cd4ba126352/9fd505338744ebf8bbb3fc50d8f9d72a6259a7d1.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1e83e0d9922720e7bcee2f24bcb0a3a/32e919385343fbf20a0e3d4cb17eca8064388ff1.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23ddc510df3d7ca0cf63f7ec21fbe3c/a7f6f2f2b21193130a6164df64380cd790238df1.jpg)
再出场的王妃褒姒有一张暗含嘲讽和悲伤的面容,无论对谁都是一样,和原来的她判若两人。而周幽呢,他对她用情至深,为她废后换储(电视剧几乎没有表现这些现在很多电视剧最喜欢的宫廷斗争),但得不到她的一个笑容。有人看到过她望着火把发笑,幽王便精心安排了火把舞。失望之后,他失去理智,掐着她的脖子逼她笑。这是令我难忘的一场戏。幽王的绝望和痛苦,褒姒冰冷的决绝和超然,被表现的淋漓尽致。爱情就是如此不平等,幽王要的其实并不真的是她的笑,而是她对他爱情的回报,可是他永远无法明白为何火把会令她笑,正如他永远不了解,他爱的只是空有美丽的躯壳;而褒姒呢,她把整个灵魂献给了那个举着火把的少年,但他,却只是把她当做工具。我以为,这一段是整个故事的高潮,后面的烽火戏诸侯,不过是一个宿命的尾声。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5d4a419f31fbe091c5ec31c5b600c30/44cbc38065380cd72f3c3982a044ad34588281f1.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0ac46a71b4c510faec4e21250582528/ad37bbb7d0a20cf4f64566b077094b36adaf993a.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dfc3cd0a1ec08fa260013af69ef3d4d/d198dd2a2834349ba9c4f6eac8ea15ce34d3bed1.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pic/item/4afbfbedab64034f8a6af4a2afc379310b551dea.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