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吧 关注:35,706贴子:1,474,531

回复:来自天涯法律专业人士“玫瑰成灰”深入解读剖析“孙维声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790楼2013-05-05 19:49
收起回复


    792楼2013-05-05 20:06
    回复


      794楼2013-05-05 20:15
      回复


        795楼2013-05-05 20:16
        收起回复


          796楼2013-05-05 20:17
          回复


            797楼2013-05-05 20:23
            回复
              人在做天在看,水军不得好S


              798楼2013-05-05 20:28
              回复


                800楼2013-05-05 21:02
                回复
                  顶!


                  来自手机贴吧801楼2013-05-05 21:08
                  回复
                    该死的水军又来了,顶起好贴


                    802楼2013-05-06 01:13
                    回复


                      804楼2013-05-06 06:17
                      回复
                        出门前一顶


                        806楼2013-05-06 10:30
                        回复
                          《清华校报探访朱令:父母年迈担心无法照顾女儿》
                          2013年5月6日08:47时代报
                          http://sh.sina.com.cn/news/g/2013-05-06/084745963.html
                          100%伤残、全身瘫痪、双目近乎失明、大脑迟钝、100公斤的体重、基本语言能力丧失。19年过去,当初那个会弹古琴、擅长游泳,一脸阳光的清华大学女生朱令,已变成了另一个模样。但朱令父亲吴承之说:所幸,她仍然活着。
                            □据清华大学《清新时报》
                           父母:希望女儿活得再有尊严一些
                            朱令的家在北京东南二环的一幢住宅楼里。略显昏暗的屋子还和19年前一模一样。黑色的皮沙发已经满是补丁,天花板上能看到石灰剥落的痕迹。
                            这几天,朱令的感冒令两位老人异常紧张。他们不再愿意请护工,觉得没有人能比自己把朱令照顾得更好。每天清晨五六点,吴承之和妻子朱明新醒来,等待他们的是再熟悉不过的一天早晨:用雾化器、咳痰仪帮助女儿咳清痰液,以便她呼吸;准备好流食喂她吃饭;给患有糖尿病的她打胰岛素。
                            午饭前,朱明新托着朱令的身体,已经72岁的吴承之躬着身子架起朱令的双臂,一点一点地把她挪到用于训练站立的康复机上。最开始,身体变形的朱令,必须在父母共同的帮助下才能完成5个动作。“她做完就一头汗,我也一头汗。但她很坚强,从5个、10个、30个,现在每天做4次,每次能做60个。”
                            晚上,朱令睡下之后,吴承之就等在她的身边。一旦朱令要便溺,她便会摇病床的扶手发出声响,吴承之就会帮助她。再睡下就是凌晨1点。
                            没有人知道,为何上天给这个家庭太多的厄运和苦难。两个出色的女儿先后在1987年和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大女儿吴今在考入大学后第二年的一个周末与同学春游时失踪,3天后在一个悬崖下找到了她的尸体。
                            也正是因为大女儿的遭遇,吴承之才会在1994年朱令想与同学一起出游时,提出自己带着她去杭州。没有人会想到,这竟然是最后一次父女同游。
                            这19年,吴承之从未想过要放弃朱令。已“经没什么期待了。就想着,她能不能再好一点,再好一点?”朱令病重时,夫妇俩唯一的希望是她活下去。待到病情好转,他们希望自己的女儿活得再有尊严一些。
                            同学:19年来没有离开过她的身边
                            朱令家不大客厅里放满了同学、朋友送来的东西。吴承之说:“朱令活到现在,最主要靠的是她自己(的毅力)和同学的帮助”。“一个年轻的女孩正在死去,医生没办法确定她的病因,我们需要得到你的帮助。”1995年4月10日,朱令的高中同学贝志诚向世界发出了关于此事的第一封电子邮件,也正是这封邮件使朱令成为首位利用互联网向全球寻求拯救的病人。贝志诚前后总共收到了约3000封回信,“其中有60%认为朱令是铊中毒”。
                            朱令发病50天后,人们才找到能够解毒的普鲁士蓝。一个月后朱令体内的铊含量降为零,中毒症状消失。然而,因为延误了治疗时间,毒物已经侵害到了她的大脑神经、视觉神经和四肢神经,给她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从寻找解药,到寻找真相、维持她的生命,朱令中毒后的19年来,她的同学们没有离开这个他们眼中的“完美女孩”。
                            2003年朱令的同学童宇峰去看望朱令的时候,“她已经恢复了很多旧时记忆。”2004年他写下了《广陵一曲从此散》一文来怀念这位曾在北京音乐厅独奏《广陵散》的同窗。
                            就在这一年3月,帮助朱令基金会在美国加州注册成立。基金会以帮助朱令以及她的家庭为主要目的,最主要的成员就是朱令的同学和清华民乐队的队友。基金会收到的捐款通过清华北美教育基金会转给朱令家庭,全部全部捐款用于朱令的治疗和康复。
                          近几年,吴承之心里总有一个念头:如果自己和妻子再没有能力照顾朱令,她会怎么样?
                          “再能够坚持10年,已经算是奇迹了。如果我们走了,她可能也……”吴承之没再说下去。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07楼2013-05-06 10: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