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禅吧 关注:342贴子:1,424
  • 4回复贴,共1

我国民间流行口头禅及俗语探源(转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汉字文化历经了五千年的风雨历程最终发展至今天。俗语是汉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日常的交流中,如果没有了各种有趣的俗语穿插其中那就像吃菜没有盐一样,淡而无味。下面给大家介绍以下这些俗语,原来它们身后还有许多很有趣的事情。
1、有眼不识泰山
“有眼不识泰山”作为一个成语,常常用来表示自己的见识太少,有名望的人在自己眼前也认不出来。但是这个泰山可不是指的五岳泰山哦,它其实指的是一个叫泰山的人,关于这句俗语的来源是这样的:
话说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手艺巧夺天工。传说他曾用木头做成飞鸟,在天上飞三天三夜都不下来。可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鲁班招了很多徒弟,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他会定期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个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来了一段时间,手艺也没有什么长进,于是鲁班将他扫地出门。几年以后,鲁班在街上闲逛,忽然发现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们欢迎。鲁班想这人是谁啊,这么厉害,有人在一旁告诉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鲁班不由感慨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2、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4、不见棺材不落
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5、有眼不识金镶玉
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发现玉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3-04-19 07:57回复

    6、不到黄河心不死
    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7、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8、狗屁不通
    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
    9、王八蛋”
    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了。
    10、倒楣
    本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事不顺利或运气坏。此语产生的时间算来不长,大约在明朝末年。那时候,中于“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严重地限制了广大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加之考场舞弊之风甚盛,所以一般的读书人要想中举是极不容易的。为了求个吉利,举子们在临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当地人称之为“楣”。考中了,旗杆照竖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去,叫做“倒楣”。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3-04-19 08:07
    回复
      2025-07-26 03:22: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人都到秘籍去了
      qian bi qiu yan shu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09-17 21:50
      回复
        单机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9-18 13:55
        回复

                                           —— 愿用属于你的画笔,勾勒出最美的天空。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9-20 08: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