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寒林吧 关注:4贴子:77
  • 3回复贴,共1

高巧玲的读后感文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珍惜生命 善待生活
------读裴梅琴老师《芬芳钥匙》有感
文/高巧玲
认识裴梅琴老师是在一次采风活动中,她的气质和风度令我羡慕和敬仰。慢慢相处下来,她的人品和医道又让我惊叹和崇拜。
收到她所编著的《芬芳钥匙》很久了,由于水平有限一直不敢妄加评论。现在只把一种同为女性的真切感受所表达出来。
首先从《芬芳钥匙》中,我读到了智者女性的特质,这对于一些长得漂亮而脑中空空的女人来讲,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同为女人,女人何必为难女人”女性做为社会的特殊载体,可能难免会家长里短,尤其是做为文人,难道就知道争风吃醋吗?如何才能真正保持女人的自信、自重,自强和自立,这本书阐述的很形象,很明了。
其次,人最本质的美,是在不断的磨砺和修炼中逐渐提升的。
俗话说“不遭人妒是庸才”特别是对于女性,出类拔萃会引起人们的眼红和嫉妒,甚至于冷嘲热讽,这些都很平常,如何才能抛开外界的一切干扰去做自己所喜欢、所执着的事情呢?
从第一章《做一个快乐的女人》慢慢读来,只要我们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无所谓的心情,“多做事,少说话”。这也其实是一些一说谁都会懂的道理。然而就是这些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道理,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心情的不同生活故事。“人各有志”,没有必要对别人擅自评论,或者用自己所谓的定理去规范别人的思想行为。人与人之间确实应该多一些包容和理解,不应该总是闲话和猜忌,尤其是在领导面前打小报告,这又有什么意思?
人生苦短,几乎是一瞬即逝,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呢?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宽容,不去选择快乐呢?
“做一个透明的女人”怎样?
第二章《智慧+自信》让女人变得更快乐,更加充满活力。
很多的矛盾和纠纷都是因为空虚无聊造成的,不去沟通而去一味地瞎猜疑,让人与人之间的误会越来越深……这还得运用智慧,运用女性的心细和灵活帮助寻找突破口,从而度过难关。
也就像书中写道的:“珍惜情感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不可以随意挥霍……做为一个真正的女性,不单单只要温柔贤惠,还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一个好女人要不断更新自己,使自己不断地输入新鲜观念,生活的情调才会永远有新鲜感……”
第三章《触摸真正做女人的滋味》让我们打开自己的“魔盒”,第四章《咀嚼女性的性爱观》打开隐秘王国的门槛,让女人们洒脱起来,第五章《女人的宽容来源于天性吗》欲望有梦的日子常相伴等等都证明了裴老师已经是一个情感专家,每一章她都巧妙地运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一个个事例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做为女性的权利,和如何去运用这些权利使自己变得更美丽更幸福。
全文下来,我更喜欢第八章《做一个有韵味的女人》,同样是以现实生活中简单平凡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浪漫”,生活中需要浪漫,特别是风风雨雨的苦日子更需要浪漫来支撑。这是我们谁都无法想到的一个点驳不透的真理。
书中写道:浪漫可以激起人的无穷无尽的活力。既然如此,不时地泡制一个别致的浪漫,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何乐而不为呢?
其中我对“浪漫是女人血管里的河流,是怡怡然流淌的小溪,是超凡脱俗的峰峦,是随意抒发的情诗……浪漫须要打造,但不是刻意追求。浪漫可以让你青春永驻,拽住浪漫就等于拽住青春……”这样的情结让我更加情有独钟。
是啊,人不能太自私,想让别人给你温存,将心比心你又给别人多少温情。我慢慢也学会了以柔克刚,在生活中每一次小小的争吵之后,我会不去计较谁对谁错,都会主动地献上女性特有的柔情去化解这些难免的不愉快。
这也正是所谓平淡之中的浪漫吧。
为此我很感谢能认识裴老师,感谢裴老师的《芬芳钥匙》教会我的一切。
说到感谢还有我从写作方面向裴老师所学到的东西---如何才能把自己所经历的酸甜苦辣汇总成哲理性的文字,让更多的朋友和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最后文章以一个悲痛真实的故事来结尾,“男人不理解你,你又能怎么样呢?”我承认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事例,坦白地讲我也经历过这样的事,但事情的结果不是上天的眷顾,也不是自己的命运,还得靠自己的智慧去逆转悲剧的发生。当然挽救别人或自己的幸福确实很难,为此舍弃和牺牲的也会很多。但是做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人,我们别无选择。和第一章“只要活着就好!活着就可以创造快乐”相呼应。
另外整部书中穿插了很多家庭伦理道德的道理和引用了很多中外名人、名著的至理名言,让我们特别是更多的女性朋友都能够防患于未然,让人世间多一些幸福和和谐。
愿我们都能从《芬芳钥匙》中学会:珍惜生命,善待生活。


1楼2013-04-18 15:03回复

    读周承强诗集《在南方的云彩里》有感
    高巧玲
    很早就收到周承强所著的诗集《在南方的云彩里》,这也可以说是我有生第一次收到未曾谋面文友的馈赠,当然当时的激动和感激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然而对于我这样一个不擅长写诗评的人来说,很多的感受不知如何用文字来表达。
    我很喜欢诗,可以说爱诗如命。静静地品读诗慢慢成为了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幸福。特别是在住院期间又相继收到了内蒙古有名的一整套《杯水诗刊》和主编柳苏老师的诗集《诗歌旅程:一场心的行走》,同样还有开笔会时收获的很多文集,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就周老师而言,他也曾有过和我们大多数人相同的经历:“在深秋错过相遇一片枫叶”,“哨长却通过窗口把我看成一棵枫树”;“崖上的香椿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发芽了”,我却在“松香的牵引中有了飞翔的感觉”;“在军人的眼中总是渴望看到绿以外的颜色,特别是红色”等等,这样熟悉的情景我们都有过很深刻的感触。但是至少我不能像作者一样把周围环境中所熟知的一点一滴都以诗的形式来表达。并且作者的每一首诗都能通过借景来抒情,如通过“太阳”、“云朵、“香椿”、“松香”、“水杉”“槐花”、“黄鼠狼”、“皮影戏”、“狗化石”等。也真如作者在《枯叶在北风中消失》中写道的:“事事相违的缺憾随风飘散/一片叶子的力量无所阻挡/故人总是在不经意中悄悄消失。”多么平实憨厚的语言,表达了一些真真切切的贴心感受。
    在“柚子熟透的季节黯然神伤”、慨叹不能在“石榴果红的日子结出硕果”,但是他却可以“年年敞着花开的胸怀”,也可以让“卧床多年的老兵听到一种荡人心魄的召唤,那种召唤比林涛亲切绵长比山雀悦耳动听”。他怎么会有如此深刻的感悟和想象?肯定与他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是分不开的。
    作者同样会借助我们熟知的一些景物,如《月悬头顶》中的良辰美景来表达对故乡、对故人的怀念,用“每一座山头都汇成月海急浪/每一处洞穴都激荡月潮的回响/故人却在月光深处翩翩起舞一言不发”……多么美妙和意境和情怀。再如作者在《溪水无声》中寓意某种生命是这样描述的:“总是在应该转折的时候适时转变/总是在应该流淌的地方一泻千里/一切变化都似乎不曾发生/每一滴水都似曾相识静若珠贝/又行色匆匆不为所动”。
    作者还能从一条相伴多年的小溪流中发现:“河床越低溪水流得越远”;能从身边不值得一提的尘粒中得出:“细小柔韧无处不在/浮起的永远在不停飞翔/空间有多大队伍就有多长/黑暗越大覆盖起深”;能从《临时停车》中感受:“车票仅仅是一种乘车凭证/存在就是一种美丽和高明”。从而总结出了《高不过尘埃》和《低不过溪流》这样哲理性非常强的经典名句。如果我们都能像作者在《高不过尘埃》中所写的那样:“用身体刷新宇宙的高度/用沉落展示一种胸怀”,面对“一些梦想的应运而生”和“一些情节的深秘莫测”,能“像戍边武士的前世今生/以水杉的姿势遗世独立”,这又是怎么的一种境界?
    另外,文中很多拟人、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恰到好处,活灵活现。如:“青鸟记不清从何时开始/溪水无需牵引一路的悠闲/月光腿脚轻柔来去无声/黑暗中我的寂寞与它的凉意不谋而合/” ……月亮怎么会在黑暗里反省等待?又怎么会谨慎怯懦焦虑不安?还有鸟儿的哭泣是饱含热泪、情绪激昂、头痛欲裂、痛心疾首、向太阳坦露苦衷等等。
    最后,就周老师的诗的高度而言,尽管我也是读了很多次,但总感觉还是无法驾驭作者的思想高度。尽管自己当年对军人的崇拜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还是无法体会作者灵魂所能到达的思想境界。或许真是现实的残酷把什么都磨平了的缘故,做为一个诗的爱好者,做为一个诗的追求者,只愿诗会像“那些不可琢磨的神秘劲头源源不断”来慢慢净化我们的心灵;愿诗歌能带给我们像周老师的《在彩云之上》“暴雨季节坡上雷区激情满怀/时常自爆自响一些陈年旧事”也是很不错的。


    2楼2013-04-18 15:05
    回复

      读《小草年华》有感
      高巧玲
      坦白地讲,和毋老师谈不上熟悉,也就有过一、两面这缘。但今天能来参加毋老师《小草年华》的出版座谈会感到非常的荣幸!名如其人,他的书名和人名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看起来薄薄的一本书,却容纳了“快板”、“楹联”、“诗歌”、“散文”、“小说”、“论文”六大板块,可见都是精心选出来的上上之作。全文阅读下来,我感受到了毋老师当年风华正茂的创作激情,同时也被毋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飞扬的思绪所感染。他在诗歌《怀念与遐想》中,用“好似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来形容突然“发现两鬓增添的白发”,又用“思绪像脱缰的野马/又像澎湃的汾河水”来表达五十个春秋过去的慨叹。就这样用平实而纯朴的语言生动活泼地表达了:老师----学生-----老师,昨天----今天-----明天,这样一个客观的自然规律,以及他对生活始终充满希望和活力的一种态度。
      读着读着,我仿佛是在聆听一位老者讲述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故事,从上学、工作到生活;从学生、教师到亲人。都是用他平日所熟知的一些事物,如:灯、石笔、催眠曲等来真切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七彩人生。就像用作者本人的话来讲,他的一生,作为人民老师永不后悔,始终感觉生活有价值,心里是坦然的。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而毋老师所悟出的人生真谛是:少向人民索取,多向人民奉献。并以此来严格标准和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
      他同样和自己的父辈一样经历了特殊的磨难,但他没有埋怨。他能始终是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祖国、回报社会。他总是把自己比做“一滴水”、“一棵草”,把党比做母亲。他深深自责:“亲爱的党---母亲,我没有美丽的彩贝,也没有可爱的雪莲,更没有绽放的英雄花……”有的只是吃粉笔灰的无怨无悔和为党、为人民奉献一生的任劳任怨。
      富有诗意的教学历程,还有歌的一直陪伴,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美。这也是我最受启发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丽无处不在,让我们这些文学的新秀都能从毋老师的身上以及他的《小草年华》中有所学习和进步。
      最后祝愿平遥的文学事业蒸蒸日上,一年更比一年好!
      2012、12、


      3楼2013-04-18 15:06
      回复
        默默顶贴


        4楼2014-09-09 2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