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湾吧 关注:385贴子:40,615
  • 3回复贴,共1


__读些子《一个人被谋杀的始终》
http://www.frguo.com/bbs/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3&ID=501001 

《一个人被谋杀的始终》,从一个梦说起,文字在路口挖好陷井,把读者引进一些莫可名状的场景中,让一些人哀怨自怜,一些人扼腕长叹,一些人扬长而笑,一些人冷眼旁观,而更多是面对文字的叙事不知所云却又欲罢不能,他们被搅得晕头转向惶惶不安。或者惊呼梦境的荒谬古怪,或者感叹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不只是心血来潮的灵感,不是漫无边际的空想,它看似超出现实逻辑,却是源于生活经验。作者用哈哈镜式的梦境对生活经验进行了表达和畅叙,那么,让我们遵照文本的意愿权当阅读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梦吧。

梦是人物内心最诚实的表达,一个花样年华的女孩,她的梦境为什么如此阴冷?解读需得打破作品原有的顺序,从中途设置的“现实”入手。

都市边缘人

女孩、萧扬、崔浩,这三个被作者捕捉到的个例,他们代表着一群飘泊在城市边缘的灵魂,我们暂且称他们为都市边缘人。

都市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户口、工作、房子。户口是城市接纳所颁发的证书,工作代表经济来源,房产是安定的别称。有了这三样,都市人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安然享受有关现代化城市的所有乐趣。

与之相比,都市边缘人只是一群年青的无产者,他们桀骜、狂野、动荡,寻求刺激,藐视平凡,在他们的理念中,“生活在远方”。一方面,他们迷恋旅途中各色各样的奇遇,“他要去其他的城市,寻找属于他的生活”,这种寻找没有明确的目的地,甚至他们对于旅途“发生的缘由及将要发生的事”表现出“不屑于知道”的清高,世界为我而生,他们感觉自己象个贵族。另一方面,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聪明的头脑,这是他们区别于体力劳动者的标志,可是他们具备的技能不专业,比如说写作,这使他们空有理想却依旧挣扎在社会底层进不了名流,生活的经验只是“过道里莫名的气味”,“地下通道出现的流浪歌手”,“三平米的出租屋”,低价酒劣质烟,外带知识分子的酸臭和“不知道起床了之后可以做什么于是不得不闭上眼睛强迫自己继续睡下去”的困窘。

急于改变现状,萧扬开始“炮制他伟大的次品小说”,“以每日8000字的进程飞速完成”。生活经验使他的作品渗透出“自怜自伤的情绪”,“他所有的字都是写给自己或者同一类人看的”,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他发怒道:‘老子是天才,就不信还会憋死在这个地方’” ……

面对现实种种,女孩的感受是觉得他们几个人“犹如困兽”。一个人被谋杀,“生存”是悲剧的导火线。

谁是凶手?

作品里人物之间看上去各不相干,他们是独立而完整的,有不同的性别身份和个性,角色分工明确,但他们之间却是相通的,你可以把他们视为同一个人:女孩和萧扬,女孩和房东,女孩和穿深绿色衣服的女人。萧扬和女孩,萧扬和崔浩,萧扬和自己笔下的凶手。他们只是为了表现剧情才在不同的场景中分为不同的身体出现,所有的抗争,有意的或无意的,都是自己与自己的战斗,他们常常发现凶手是他们自己。

女孩被谋杀,在梦里,她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之所以是“不自觉”的,因为女孩在不停的思考在想办法拯救自己,即使是在梦里她的思考也很有逻辑,“虽然这种思考是多余的”但出发点正当,只是思考的结果不如人意,女孩在思考中迷失了自己。对于这种拯救行为,萧扬放弃了,女孩“内心轻视这种放弃”,却“更鄙夷自己的努力”,为什么鄙夷?大约这种拯救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对现实的屈服,她无可奈何的“回到住所老老实实上班”,“为了活下去而不断地解释”。

萧扬被谋杀,在他自己的小说中。他看见自己的尸体,他和凶手交谈,他发现凶手是他自己,当然,凶手也惊愕于这一事实……小说是萧扬亲手创作的,他蓄意安排自己的死亡,心景就象女孩“宁愿把前面所有的枪声都射在自己心里”一样。对于小说的安排,萧扬微笑,“眼睛亮晶晶地象藏了什么秘密”,而女孩认为“把最后两声都射在了自己的心里——这是一个足够令人骄傲的疯狂念头”,她会“为这种了不起的举动而骄傲一辈子” 。



1楼2007-07-13 09:23回复
    问好晨兮.评中恳.引发的思考也让人思索


    3楼2007-07-14 10:29
    回复
      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4楼2007-07-16 10:27
      回复
        无情的死亡恐惧的空间让人不由自主打了一个寒噤

        难以想象此晨兮是何等的深入研


        5楼2007-07-16 17: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