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幽梦吧 关注:7贴子:160


IP属地:上海1楼2007-07-12 22:07回复
    茶魂?
    不错不错...


    3楼2007-07-12 22:12
    回复
      宋代的点茶法与茶盏 
      文/陈宜君

      一、前言

      唐宋之际,中国人的饮茶方式出现了变化。虽仍保留了陆羽《茶经》中所描述、将茶饼放入铜壶中煮开的「煎茶」法,但继起而全面流行的,是北宋书法名家蔡襄在《茶录》中记载的「点茶」。

      点茶或称「分茶」,必须先将茶辗制成粉末後,制成「蜡茶」或「末茶」。前者是以香膏等调和茶末,以模印压制成图样精致的团块,要使用时再将团块辗成粉;後者则似日本茶道中的「抹茶」。点茶时,将茶粉直接放入茶盏中以水注点,并用茶筅击拂搅拌後饮用。今日日本的「茶道」,其原型就是宋代的点茶。

      北宋时代,点茶法在建州(今福建省建瓯县)发展得最为完备,衍生出「斗茶」的风俗,讲究注水、击拂及泡沫生成的力道与时机。由於旧有形式的茶杯不符需求,因应点茶法而改良的「建盏」,便在蔡襄等地方大吏的引介下闻名於世,其器形与釉色也为全国各窑所模仿。

      本次展出的建窑系诸窑、陜西耀州窑、江西吉州窑等产品,以及河北定窑、磁州窑系、山西临汾、怀仁窑、四川涂山窑等,都可以见到仿建盏风格的黑釉、酱斑或窑变茶碗。於此同时,从唐代以来广泛使用的青、白瓷,也各自因应地方特色发展,继续用於点茶。

      到了元代,点茶法式微之後,点茶作为茶礼被保存在禅寺中,辗转流传於日本。14、5世纪时,宋代各窑生产的茶碗作为古董茶碗销往日本,成为日本茶道文化重要的一环,也留下了许多精品传世。

      二、建茶与建盏:兼论宋代点茶法

      建窑遗址在今福建省建阳县,距宋代建宁府治建安(今建瓯县)约三十公里,中有闽溪相连。建安东方凤凰山,由於名称吉祥、茶品醇厚,为五代至明初北苑贡茶的产地。邻近豁源、沙溪,也都是著名的产茶区。

      一般认为点茶法与「斗茶」的技艺,在唐末五代时从建安开始发展。建茶苦硬回甘力厚[1],适宜研碾成末点饮,北宋朝臣丁谓(真宗咸平、西元998-1003年间任福建路转运使)与蔡襄(仁宗庆历、西元1041-48年间任福建路转运使),两人皆有茶书著述,也都对北苑贡茶加以改良,将之压制成龙凤图案的精美蜡饼进贡,号称「龙团凤髓」,欧阳修有《龙茶录後序》[2]极写其贵重。

      传为唐代陆羽所撰的《茶经》中,推崇「类玉似冰」的越窑青瓷茶盏(展品1-1),认为越窑青瓷盏能够增益茶色,使之更为青绿,这是茶色与茶盏搭配的美学[3]。由於建州斗茶以白为尚[4],又注重点茶时翻涌的茶浪与水线,建窑黑釉盏(展品5-1)便能清楚地加以衬托。随著建茶地位在北宋朝廷的抬头,同时引发了茶色尚白的新流行,建安人点茶、斗茶的风俗与使用的茶盏,也被奉为圭臬。蔡襄根据建州点茶的讲究写成《茶录》一书,从器具一路谈到点饮的方法,其中便谈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指的就是「建盏」。

      「建盏」在文献记载中,首见於五代至宋初陶谷所撰之《清异录》:「闽中造盏,花纹类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1988年建阳水尾岚遗址,采集到底部刻有「供御」的黑釉白点茶碗残片(展品6-1),解决了建窑是否有「鹧鸪斑」(展品6-2)的争议[5]。然而《清异录》真正的成书年代,还有一些问题[6],因此暂时存而不论。

      建窑所生产的「建盏」,从传世建盏与文献资料来看,其器形细节与釉色,是为了特殊的茶法设计烧制而成。碗沿下凹有接唇线,底稍宽且深,适宜注水击拂,厚釉厚胎具有保温性,釉色深黑映衬茶乳与水脚,因窑变而形成的银斑及长芒,时人称之为「鹧鸪斑」或「兔毫盏」,带有文人笔墨趣味的联想。

      蔡襄向中央介绍了「建盏」,又不定期寄建茶给梅圣俞、欧阳修等好友品尝[7],蔡、梅、欧阳等人都是门生满天下的当朝士人领袖,这种充满雅趣的品茗法,反映於彼此酬唱的诗中,成为士大夫阶层的风尚。更由於蔡襄书法的盛名,《茶录》手稿一度遭窃被盗版刊行,後来蔡襄又在英宗治平元年(西元1064年)重新将《茶录》刻石传世[8],建茶与建盏遂闻名於天下。
      


      IP属地:上海4楼2007-07-12 22:27
      回复
        .


        IP属地:上海8楼2007-07-12 22:30
        回复
          .


          IP属地:上海9楼2007-07-12 22:31
          回复
            .


            IP属地:上海10楼2007-07-12 22:32
            回复
              .


              IP属地:上海11楼2007-07-12 22:32
              回复
                .


                IP属地:上海12楼2007-07-12 22:33
                回复
                  .


                  IP属地:上海13楼2007-07-12 22:33
                  回复
                    .


                    IP属地:上海14楼2007-07-12 22:34
                    回复
                      .


                      IP属地:上海15楼2007-07-12 22:34
                      回复
                        .


                        IP属地:上海16楼2007-07-12 22:35
                        回复


                          IP属地:上海19楼2007-07-12 22:38
                          回复
                            等我清闲了,或许喝点


                            20楼2007-07-14 17:55
                            回复
                              我喜欢喝


                              21楼2007-07-14 19: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