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字潞筘吧 关注:5贴子:843

Ю路口Ю130414记录||关于视频的一些知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4-14 11:40回复
    1.高清知识扫盲
    高清=HD=High Definition
    全高清(Full
    HD)
    物理分辨率达到1920*1080,包括1080I和1080P。其中P(Progressive)代表逐行扫描,I(Interlace)是指隔行扫描,这两者在画面的精细度上有着很大的差别,1080P的画质要胜过1080I。(当然体积也大很多)
    高清(HD)
    物理分辨率达到1280*720
    以上则称作为高清。关于高清的标准,国际上公认的有两条:视频垂直分辨率超过720P或1080I;视频宽高比为16:9。


    2楼2013-04-14 11:42
    回复
      2025-05-22 05:00:55
      广告
      高清视频种类(含1080P、720P、1080I三种规格)
      1.BD(Bluray
      Disc)原盘:从蓝光光盘直接破解提取,包含完整目录结构,可以通过相关软件在电脑上播放,效果可以等同于蓝光DVD机播放,通常有散装文件和打包成镜像(一般是ISO格式)的两种;
      *TIPs:为什么有两种方式?所有的蓝光碟,包括DVD都有防盗拷设置,只是被破解了而已,直接做成的镜像电脑是不能播放的,需要用AnyDVD等软件破解。散装的文件夹文件即是破解后的盘,重封装文件是散装文件制作的(此时已去除防盗拷装置)。散装文件必须用TMT3以及PowerDVD7即以前的版本,PowerDVD新版本均不支持文件夹散装文件播放。但是散装文件在BT下载时更便于替换和校验!
      2.REMUX:提取原版Blu-ray和HDDVD视频进行无损封装,格式一般为TS/AVI,视频部分不重编码,音频一般采用原片音轨(DTSHD
      TrueHD LCPM等),也可能采用DVD提取的音轨;
      3.HDRIP-1080p:对原版Blu-ray和HDDVD视频进行重编码,编码形式采用X264/VC1,容量一般为DVD9(8128M)和DVD5(4470M)的组合倍数,音频采用原片音轨,可能采用DVD中提取的音轨和重编码音轨;视频分辨率一般采用1920×1080或者1920×800;
      4.HDRIP-720p:对原版Blu-ray和HDDVD视频进行重编码,编码形式采用X264/VC1/DivX,容量一般为DVD9(8128M)和DVD5(4470M)的组合倍数,音频采用原片音轨,可能采用DVD中提取的音轨和重编码音轨;视频分辨率一般采用1280×720/688/544/536/528等(视屏幕比例而定);
      5.VC1/H264toMPEG2:对原版Blu-ray和HDDVD视频进行重编码,在保证画质前提下造福广大机器低端配置的高清发烧友,音频部分一般采用原片音轨,可能采用DVD提取的国粤语和其他音轨;(特点在于解码容易,但体积画质不理想,随着硬件的提升,这种编码的高清已经逐步淘汰)
      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高清视频格式满足了高中低三种要求,追求极品高清画质和音效的不妨去下载REMUX,如果机器配置低端或者有高清播放机的朋友可以下载VC1/H264toMPEG2,因为mpeg2视频对机器要求很低,理论上是有损,但实际观看上,没有多大区别;对于电脑容量小,显示设备中端的电影爱好者,完全可以下载MPEG4重编码作品,容量适中,画质清晰,一定能满足中级发烧友(感觉就是我这种层次的)的要求;


      3楼2013-04-14 11:42
      回复
        何为BD?何为MiniBD?何为AVCHD?
        1、BD:其影片以m2ts为后缀,以蓝光结构存储在蓝光碟中。可包含多音轨、多字幕、多花絮,规格可分为BD25(25G)和BD50(50G);
        2、MiniBD:与BD结构完全一样,可包含多音轨、多字幕及花絮,压缩后可放置D5或D9中,属于重编码的BD,也叫小蓝光;
        3、AVCHD:简单讲,就是可以在PS3播放的MiniBD。


        4楼2013-04-14 11:43
        回复
          以下是高清知识一句话扫盲。
          1. mkv只是个容器。无论mkv也好avi也好ts也好,都不代表画质音质的好坏。
          1.1 无论是音质还是画质,都是一种极为主观的感受
          在图像和声音方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2 蓝光的视频和音轨后面有专门的篇幅介绍.
          2.
          蓝光的画质不一定都是好的.也有次品.
          3. Rip在画面上所能做到的就是无限接近原版画质,而不可能超越它.
          4.
          x264和H264都是高级视频编码(AVC),简单讲前者是后者的开源版本,请注意H264/MPEG-4 AVC只是一套标准和规范.
          5.
          H.264和MPEG-4 AVC只是称呼不同而已,它们是一个东西.
          6.
          从MPEG-1到MPEG-4都是规范,是一代代不断升级的视频编码和压缩技术. MP5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只是一些厂商忽悠大众的噱头.
          7.
          任何一个编码技术都有自己的寿命. 264技术也有. 虽然直到今日它仍然在不断完善.
          8.
          H264的最大优势?我认为在原视频无限好的情况下压缩至同等体积,与前代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压缩比从而达到更好的图像质量.如对无限好的源视频进行编码,一个MPEG-2,一个AVC,码率同为18M,那么AVC画质要好.(任何一个比较都是有前提的)
          9.
          h264有许多规范(profile),而high profile(高级规范)是特别针对HDTV,
          蓝光和HDDVD这样的广播和视频应用开发.
          10. AVC也有许多的级别(level),而4.1是最通用也最成熟的硬解高清的方案.


          5楼2013-04-14 11:43
          回复
            11. 结合前两点,不难看到为何编码一般都采取high profile和level 4.1了.
            12. 那AVC最高的level是什么?
            5.1.它最高支持4096 × 2304像素.
            13. 即便是level
            4.1,某些编码参数还是会使显卡和播放器无法顺利硬解.
            14. VC-1是微软公司开发,也是高清视频编码的重要一员.
            15.
            MPEG-2,VC-1,H264是高清视频中常见的 编码格式.
            16. 专门用于编码VC-1的软件是商业的,
            VC-1和H.264不是一个技术,并没有可比性
            17. 仅从规格上来看,VC-1与H264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18.
            高清的标准是电视行业提出的,并不是电影行业提出的
            19. 早在70年代,电影行业为了避免和电视行业恶性竞争, 提出了超宽荧幕的标准.
            即高宽比在2.39:1(四舍五入2.40:1)的屏幕,之前已有2.35:1的存在(.IMAX是70毫米胶片为1.43:1)
            20.
            广播电视行业在80年代同样为了下一代标准制定了16:9即1.78:1的高宽比方案,请注意,这其实是一个电视业多个规格竞争后的妥协方案.


            6楼2013-04-14 11:44
            回复
              21. 在高清电视业,16:9是标准的高宽比. 全高清的分辨率1920*1080正是因此计算四舍五入得出. 认真看完这几句话,
              你就不会再问为什么电影不全屏的小白问题了.
              22. 而电影行业的出版物,
              为了适应电视,无论是从DVD还是到现在的蓝光,横向分辨率固定的情况下,高宽比换算出来的分辨率不会在电视上全屏显示.只能通过补充黑色画面来填满屏幕,
              就会出现我们通常所说的"黑边"
              22.1
              我们看到的蓝光原盘,不管有没有黑边,其视频分辨率均为1920x1080和绝少数的1280x720这样的标准高清分辨率
              22.2
              而对于重编码,对于有黑边的电影,制作者一般会切掉这些黑边,把码率等用在真正的图像上,这是非常基本的”切边“操作。
              22.3
              所以对于诸如2.40:1的蓝光电影,我们切边后的标准分辨率就是1920x800 2.35:1则是1920x816 等等
              23.
              电影和电视完全是2码事, 在电影行业,没有黑边这种东西. 黑边的出现是电影和电视工业相互妥协的产物.
              24. 而16:9是电视行业的叫法,
              1.78:1是电影工业的称呼.虽然,二者在高清定义下的分辨率上没有差别.都是1920*1080或1280*720
              25.
              当然,你也会看到1.78:1的一些全屏电影,这些都是后期制作而成,电影并没有1.78:1的胶片.
              26. 补充一下胶片概念.
              直到现在,绝大多数的电影仍然在使用35mm胶片来记录影音. 这是110年前的技术,在照相领域35mm被称为"全画幅".
              27.
              少数电影采用65mm甚至70mm胶片. 著名的比如IMAX. 35mm胶片寿命长的原因就是 它是一个保存, 记录影音,
              胶片长度等方面的最佳折中方案.
              28. 35mm胶片的高宽比一般为1.33:1, 不过这个规格不确定.
              35mm胶片也分多种,每种的记录方式也不一样.
              29. 为什么会有2.40:1的电影出现? 目前的宽屏电影,有些是用变形镜头记录到胶片中.
              放映时再通过特殊设备还原至宽荧幕. 有些不用变形镜头,如super35mm.是对35mm原始画面裁切成超宽屏播放.
              30.
              那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些影片版本,有多个高宽比,甚至看到的有效画面也不一样,这是对原始35mm胶片进行了画面裁剪, 所以有时左右的画面多些(2.40:1),
              有时上下的画面多些(1.78:1)


              7楼2013-04-14 11:44
              回复
                31. 而在电影院,目前除了IMAX,可以说播放的大多数都是2.40:1等超宽荧幕的电影. 所以 我还是要重申, 不要混淆电影和电视.
                32.
                到目前,电影界没有统一的标准,影片的画面,胶片的种类等等等等 不是我们说了算, 由导演和厂商说了算.
                33. 胶片的变形记录是一种光科学,
                与可变形的视频完全不一样. 多说一句: 目前HDTV广播信号中的可变形视频的目的是为了节省讯号带宽和提高电视兼容性而开发,属过渡方案.
                34.
                胶片作为一种记录光的介质, 和质量 .生产厂商,ISO等都有关系. 所以,因为胶片感光度、曝光等的关系, 胶片上会不可避免地有噪点出现.
                这就是观影中出现的所谓“颗粒感”。
                35.
                胶片上的图像转为数字记录媒体--比如DVD或者蓝光的时候,技术人员会对胶片出来的音视频用音视频编码技术进行编码,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数码修复或数码处理。
                36.
                进行处理时,胶片上的噪点可以被削弱和加强。这取决于电影本身、导演乃至制作人员。
                37.
                有例外。就是纯计算机技术制作出来的视频,比如电脑动画。电脑动画这种纯数字视频是没有噪点的。不过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加上.最明显的比如《冲浪企鹅》
                38.
                RMVB这样的东西,是将画面细节模糊化,从而达到一种所谓的清晰.
                这种清晰和真正高清电影有极大差距.高清电影是尽量还原细节,比如噪点,脸上的皱纹等等.所以某新人就会不适应.觉得不如RMVB磨皮后“清晰”
                39.
                下面简单说下HDTV.HDTV=高清晰度电视,是一种传播高清信号的数字广播系统.
                40.
                在HDTV早期,都是试验阶段而且均为模拟信号广播.高清的概念始于上世纪30年代,并不是什么新名词.
                1949年法国就有了了819线的电视广播,不过那时都是4:3的,1969年日本NHK开始广播5:3即1.67:1的HD信号.


                8楼2013-04-14 11:44
                回复
                  2025-05-22 04:54:55
                  广告
                  41.
                  ITU国际电信联盟1972年开始研究,但直到1983年才开始制定了HDTV相关标准.在屏幕方面一开始采用的是NHK的5:3,不过受宽屏电影的影响而又不影响到电影工业[与5:3(1.67:1)最相近的就是电影的1.85:1],最后高宽比被迫折中到16:9即1.78:1
                  42.
                  80年代开始,HDTV兴起,前代电视信号被称为SDTV,(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的分辨率从640*480到720*576
                  43.
                  HDTV有3个主要参数:帧大小,扫描系统和帧速率. 帧大小就是图像的分辨率.如1920*1080
                  扫描系统有2种:逐行progressive和隔行interlace,即常说的1080p(720p)和1080i(720i)
                  帧速率就是fps.电视每秒显示的帧数.有不同标准这个稍后介绍.
                  44.
                  所以我们常说的1080p24(你在电视卖场里会经常看到)就是该电视支持1920*1080分辨率,逐行扫描, 可以以每秒24fps播放。 1080i24
                  自然就是1920*1080分辨率,隔行扫描,24fps.


                  9楼2013-04-14 11:45
                  回复
                    以上内容来自会声会影吧
                    http://tieba.baidu.com/p/1638335209


                    10楼2013-04-14 11:46
                    回复
                      2.基础编码知识
                      什么是视频编码率?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衡量文件体积大小的关键参数,表示每秒钟多少KB的参数。
                        观察会发现他的单位是Kbps,其实Kbps是Kbit/s的意思,8Kbit/s=1KB/s。
                        也就是说800Kbps意思就是每秒视频就要占用100KB磁盘空间(当然这里没有加上音频所占的体积)。
                        上面举例只是让你对视频编码率(以下简称为:码率)有一个具体的形象,其实不用自己算,WisMencoder都已经帮你算好了,就在软件的右下角显示了当前配置每小时和每分钟所需要占用的磁盘空间。(只是理论值,实际压缩后的编码率可能有一定误差)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压缩同一个视频,视频编码率越大,文件体积越大。
                        和画质的关系:文件体积大了,价值何在?可以认为:视频编码率越大,画质越好,马赛克越少。


                      11楼2013-04-14 11:47
                      回复
                        什么是帧数?
                          我们都知道电影是由一张张的图片组成的,播放电影时,一张张画面快速连续的出现。这里其中的每张画面称之为“帧”。
                          帧数在WisMencoder的单位其实是fps,即全称应为每秒的帧数。也就是每秒含有多少张画面。显然,每秒含有的画面数越多,则画面显得越连续,越少,则画面越“卡”。
                          和画质的关系:帧数也与画质有关!在同一视频,同一码率的情况下,帧数越大,则画质越不好。尤其是运动的画面。因为每张画面会分担每秒有限的文件体积,如果画面越多,那么每张画面所能表现的内容就越有限。
                          什么是画面大小?
                          这里的画面大小,单位是像素,而不是英寸和厘米。这要弄清楚。画面大小也称为分辨率。
                          每个像素就是一个点,640x480就表示该视频的每张画面是由宽640点,高480点组成的。现在相机所说的像素也是这个概念,只不过相机所说的像素是宽和高的乘积值。
                          很容易理解,画面大小越大的视频,能反映的图像就越细致,越清楚。就好比你用一个5x5的棋盘摆一个图形和用一个50x50摆一个图形,5x5很难反映50x50的细节一样。
                          和编码率的关系:越高的画面大小,需要越高的编码率,因为图像的细节多了,需要的文件体积也应该增大,否则还不如画面小一些,你会发现同一码率,画面越大,图像的马赛克程度越明显。


                        12楼2013-04-14 11:47
                        回复
                          下面来用事实形象说明上述概念

                          上述三张图,清晰的说明了画面大小、码率的关系。
                            当码率从1500降到400时,画面显得模糊,并伴有马赛克。而在同等编码率下,很小的画面,就可以表现的很好,因为它不需要那么多的细节,因此400的码率可以充分表现它的细节。


                          13楼2013-04-14 11:48
                          回复
                            这里给出一些个人建议:
                              如果你是放在手机里看,那么你可以尽量选择更底的码率,并且适当降低帧数,这样压缩后的视频就会表现得很好。
                              如果你在电脑上看,而源文件又不那么清晰的情况下,你完全可以缩小一些画面大小,以取得更好的画质,同时不要大幅度缩小码率,且不要缩小帧数。
                              不要将画面大小设置的比源文件还大,但码率却可以比源文件更大些,因为每次压缩都要对画面进行重新处理,而原本可能就不好的片源,再加上较低的码率,画面又会打一次折扣。
                              动漫视频可以适当降低帧数,因为他们对画面连续度没有武打片那样苛刻。同时还可以充分降低码率。


                            14楼2013-04-14 11:48
                            回复
                              2025-05-22 04:48:55
                              广告
                              帧数简单地说,帧数就是在1秒钟时间里传输的图片的帧数,也可以理解为图形处理器每秒钟能够刷新几次,通常用fps(Frames Per Second)表示。每一帧都是静止的图象,快速连续地显示帧便形成了运动的假象。高的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每秒钟帧数 (fps) 愈多,所显示的动作就会愈流畅。一般来说30fps是可以接受的,所以要避免动作不流畅的最低fps是30。除了30fps外,有些计算机视频格式,例如 AVI,每秒只能提供15帧。我们之所以能够利用摄像头来看到连续不断的影像,是因为影像传感器不断摄取画面并传输到屏幕上来,当传输速度达到一定的水平时,人眼就无法辨别画面之间的时间间隙,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连续动态的画面。
                              每秒的帧数(fps)或者说帧率表示图形处理器场景时每秒钟能够更新几次。高的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一般来说30fps就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将性能提升至60fps则可以明显提升交互感和逼真感,但是一般来说超过75fps一般就不容易察觉到有明显的流畅度提升了。如果帧率超过屏幕刷新率只会浪费图形处理的能力,因为显示器不能以这么快的速度更新,这样超过刷新率的帧率就浪费掉了。
                              一般用“FPS(frame per second,每秒钟画面更新的数量)”来表示该项指标。在欣赏电视、电影画面时,只要画面的刷新率达到24帧/秒,就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样的,在玩普通的游戏时,如果刷新率达到24帧/秒即可,但在一些高速游戏中(例如射击游戏),如果画面的刷新率还是只有24帧/秒,那么就会感觉到画面比较迟钝,不够流畅。
                                虽然理论上画面的刷新率越快越好,但过高的刷新率并没有实际意义——当画面的FPS达到60帧/秒时,已经能满足绝大部分应用需求。一般情况下,如果能够保证游戏画面的平均FPS能够达到30帧/秒,那么画面已经基本流畅;能够达到50帧/秒,就基本可以体会到行云流水的感觉了。一般人很难分辨出60 帧/秒与100帧/秒有什么不同。


                              16楼2013-04-14 11: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