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吧 关注:839,748贴子:7,959,769

港吧专用新闻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多吧友都向我抱怨,港吧实在有太多新闻帖了,影响正常运作,也容易引起争论。 有不少人建议专门开个新闻帖。 从今天起,所有的新闻都在这个帖子里面发。 各位吧友也互相提醒一下,新来的吧友也注意一下。小吧主要是删了你的新闻帖,可别抱怨了哦。


1楼2013-04-11 04:54回复
    还是觉得先通过讨论和咨询程序比较好 不过这里香港吧就木那麼多要求了


    4楼2013-04-11 05:18
    回复
      这就是大吧的意见?我无语了


      IP属地:贵州5楼2013-04-11 07:44
      收起回复
        坚决反对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04-11 07:47
        回复
          如果港吧首页没有新闻(无论正面、负面),大家就会离开港吧去其他地方讨论生活中发生的事了。 如果只有一个新闻帖,看不到新闻标题,讨论新闻是很困难的。
          不过对我个人没影响,我在港吧似乎只发过2、3个新闻帖,而且全部是正面新闻。


          10楼2013-04-11 08:58
          收起回复
            哈哈哈哈哈哈哈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04-11 10:49
            回复
              这得有多少楼中楼,不是很方便。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04-11 11:16
              收起回复
                这得有多少楼中楼,不是很方便。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3-04-11 11:17
                回复
                  香港地价贵,牛奶全球最贵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香港本土品牌鲜奶就陆续从内地购置奶源,并对奶源品质有很好的检测。
                    香港地窄人稠,百物腾贵并不稀奇,一般认为,寸金寸土的香港楼价一定全球最贵,但最近的一项国际调查显示,香港全球最贵的并非楼价,而是民众日常离不开的牛奶!

                    进口牛奶价格不菲

                    有人说,可能是奶粉限购令抬高了香港的牛奶价格。但事实却非如此。在香港,“奶类”专指牛奶,不包括奶粉、炼奶、再造奶、水牛奶或山羊奶。香港牛奶来源地包括内地、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地,而香港居民又热衷于喝鲜奶。
                    香港超市内的奶类制品琳琅满目。既有澳大利亚宝莱、美国加州阳光、日本北海道等进口鲜奶品牌,也有香港本地的维记牛奶、十字牌鲜奶等,价格平均在20元左右。宝莱的价格约是香港本土品牌的两倍,1升装鲜奶要35.9元,1升装的日本北海道鲜奶售价为31.9元,而加州阳光的价格,与香港品牌相差无几。
                    多重因素影响售价

                    据香港某超市员工介绍,进口奶贵,主要源于运输、保存成本高。所有进口奶都是搭当天的飞机来港,全程冷藏保存,保质期约有10天,所以新鲜度都有保证。但是,作为全球最大奶源的新西兰,目前陷入了干旱危机,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将下降15%左右。所以,牛奶减产刺激了全球包括香港奶品价格的飙涨。
                    超市内的市民受访时表示,他们日常购买鲜奶多为雀巢和维记两个品牌。一名市民说:“每天都要喝的牛奶,其实口感也没有差太多,但(进口鲜奶)就贵太多了。”
                    考虑到香港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物价本来就高,虽然全球横向比较售价不低,但普通民众却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反弹,同时一些大型超市经常会有特价优惠,如买两支1升装鲜奶可减价4元等,也让人感觉到了“让利”的好处。
                    十字牌鲜奶在香港鲜奶市场营业额排名第二,目前日产数十万瓶,其中约九成奶源来自内地。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梁嘉声说:“从上世纪90年代起,香港本地品牌鲜奶就陆续从内地购置奶源了,他们自身对奶源品质都有一个好的检测。”
                    由于有严格的质量把关和检测机制,香港很少上演某牛奶品牌价廉质低口碑差的市场故事。香港食品安全中心最近对奶制品的一次测试显示,满意率超过99%。内地奶源是否有利于降低成本,反而不是大家最关注的话题了。
                    与昂贵的牛奶售价相对应的是,香港食品环境卫生署1.18万人的庞大编制,其中在一线工作的人数占到部门编制的2/3。食环署按风险种类将持牌食物业(包括牛奶商)分为3类,对其进行日常检查,最少3个月一次,频繁的每4个星期就要检查一次,而且不管何时。一旦接获市民投诉后,都要立即进行检查处理。如此下来,即使成本高了些,但产品质量无疑有了更好的保障。或许从这个意义上说,香港的牛奶确实“最贵,又最好味”。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3-04-11 15:25
                  收起回复
                    政情:梁振英述职花费高过曾荫权
                    前行政长官曾荫权被指外访时豪花公帑,结果要成立独立委员会跟进。前车可鉴,梁振英上场又有否汲取教训呢? 本台曾查阅特首办回覆立法会议员就开支预算案的提问。致力「内交」的梁振英,未计算博鳌亚洲论坛的开支,及三月在北京列席两会,上任以来单是访问内地五次,便用了大概十万元。 比起四出外访,到比利时、美国及瑞士的曾荫权,梁振英的外访开支的确少很多。曾荫权单是11年11月去美国就已经花费百多万,到年初去瑞士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又用了近九十万。 不过,橙又不能够与苹果比,所以本台比较了两任特首去北京述职的开支,就知道谁人用多些钱。曾荫权11年12月最后一次述职,曾拜会人行、发改委、外交部及商务部等,4日用了7万5千多元,平均一日开支不足两万元。 至於梁振英,他的随行人员少曾荫权一人,述职期间又没有怎样安排见部委,但是三日行程用了6万4千多元,平均每日超过2万元,还多过曾荫权。 其实特首去北京述职或出席两会期间,一贯都有传媒安排,但很多时候其他外访就未必有。好像刚刚的博鳌论坛,梁振英接受中央电视台的专访,但本港记者只能够一直追访,希望梁振英可以回应一下禽流感、码头工潮等公众关注的问题,但是无功而回。
                    不过,特首办在新财政年度表示,因应新闻及公共关系工作的需要,要增聘两名新闻官、一名高级新闻主任,及一个新闻主任,一年要增加百多万开支。如果梁振英想继续不回应记者的提问,可能增聘两名保安还更实际。


                    18楼2013-04-11 2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