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西泠印社吧 关注:10贴子:740
  • 13回复贴,共1

我只是整理演讲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只是整理演讲稿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04-11 00:55回复
    英国人对撒切尔爱恨交加,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大部分对撒切尔都非常尊重,尤其是在不少国家的女性心中,撒切尔是20世纪最杰出的女性之一,她证明了女人不但可以做到男人做的事,而且可以完成男人无法做到的事。所有人印象中的撒切尔都是一身职业套装,她女儿曾经回忆说,母亲根本没有休闲衣服,因为她从来没有“闲”过。
    撒切尔自己的看法是“如果你想让什么东西被说出来,去找个男人;如果你想让它实现,去找个女人。”她首先是位女首相,其次才是首相。很多媒体都喜欢用撒切尔给丈夫做早饭的一张照片来证明:女强人也必须兼顾家庭。但实际上,撒切尔从来都是个不折不扣的女权主义者。大学时代,年轻的玛格丽特就曾经写到:“假如伊丽莎白女王即位,真能消除反对有抱负的妇女登上最高权位的最后一丝偏见的话,那么一个妇女解放的新时代,就真的即将来临了。”当她当选首相后觐见英国女王时,感到非常紧张“我知道,我作为一名女性首相,要是干得不好的话,英国就将不可能再有另外一名女首相了。”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04-11 01:02
    回复
      2025-05-13 02:43:10
      广告
      客观评价撒切尔夫人,就要看到她对英国当前严重的经济问题负有很大责任,因为她摧毁了英国的产业,而且走上了堆积巨额债务之路。她在英国社会内部和国际社会攻击弱者。等她碰上***领导的中国这样的强手,就吃了败仗。
      香港问题是撒切尔夫人与中国最直接的互动。我们不妨先从香港问题来分析,由此也可对她的整体职业生涯加以概括总结。撒切尔夫人鄙视中国。一名高官曾透露,她私下说中国“让人不舒服”。1982年9月访华谈判香港问题时,撒切尔夫人没带上时任外交大臣的卡灵顿,因为她认为卡灵顿立场不够强硬。英国外交部当时已经给出了正确的判断,那就是1997年之后在香港绝大部分地区英国连一丝继续留下来的合法性都没有,也没有留下来的实际能力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04-11 01:06
      回复
        尽管如此,撒切尔夫人还是提出英国应继续管理香港。英国电视上播出了撒切尔夫人与***会晤并提出这一主张的戏剧性场面。***回答说,如果他让英国在1997年之后继续留在香港,那他就跟签署不平等条约放弃中国领土给英国的清王朝没什么两样。中国对香港的主权不容谈判,只能谈香港回归的机制。如果两年内后者谈判还不能解决,中国就要强行制定过渡安排。面对中国,撒切尔夫人的虚张声势失败了,最终100%同意了***的主张。
        香港问题是中国同撒切尔夫人最直接的冲突,这一幕也概括呈现出她不能客观判断政策长期影响的失败。在国内,她的理念很大程度上确立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英国经济政策,而她也是英国当前经济危机的始作俑者。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4-11 01:06
        回复
          撒切尔夫人作为首相实施的政策就是听凭英国产业开始衰落,而且根本无法恢复。北海石油收入没有很好地投资利用。私营和政府债务开始堆积,而储蓄在减少。这就好像有人拿着信用卡狂刷。花钱时候感觉良好,可迟早是要还债的。
          空谈不如实践。英国产业是在衰落,可英国银行业在债务刺激下短期内却给人以繁荣发展的印象。最终,当债务积累到不可持续时,2008年发生了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银行业崩溃事件,由此导致的英国经济衰退可能比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还要持续更长时间。
          撒切尔夫人的去世是其亲友的损失,但并不是英国的政治损失。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4-11 01:07
          回复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29日报道,时任英国首相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当年在英阿马岛战争期间,曾经连续3个月在唐宁街首相官邸内几乎彻夜无眠且从未换上睡衣。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4-11 01:11
            回复
              然撒切尔夫人也并非真的整夜不睡觉,只不过她休息的时间实在是太过短暂,当时每天大约只能小睡上20分钟而已,用撒切尔夫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打个盹儿”,而到周末的时候,她会特意跑到位于伦敦郊外的首相专用别墅去补一下觉。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4-11 01:11
              回复
                关于撒切尔夫人精力旺盛到一天仅需4小时睡眠的说法长期以来一直在保守党内广为流传,不过在1982年马岛战争时她却将这一纪录刷新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透露这一信息的是其当年的个人助理辛西娅·“克劳菲”·克劳福德女士之口。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4-11 01:11
                回复
                  2025-05-13 02:37:10
                  广告
                  撒切尔夫人上台时,英阿之间关于马岛的主权问题谈判已经进行了15年却毫无结果,双方冲突不断升级,撒切尔夫人在等待一个振奋国民的机会。1982年2月双方在纽约的谈判又宣告破裂。阿根廷开始准备以武力收复马岛,并制订出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
                    “这是件很烦人的事,但并非特别严重。当阿根廷新闻界开始纷纷推测,阿方可能采取军事行动时,我才警觉起来,尽管我不希望发生全面入侵之类的事情。”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唐宁街岁月》中这样描述当时马岛争端给她带来的困扰。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04-11 01:14
                  回复
                    1982年4月2日到6月14日,历时74天的英阿马岛之战,是一场未经正式宣战的战争。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时的发言人伯纳德英厄姆爵士说,撒切尔夫人是决定发动战争的驱动力,尽管她也与内阁进行了协商。
                      在撒切尔夫人的回忆录中,同样记录了她在48小时内做出战争决定时的决绝,“在此之前,我义愤填膺,决心已定。现在我的愤怒和决心已被一种解脱和信任所取代。英国武装部队肯定会克服障碍、赢得胜利。作为首相,我的工作就是确保武装部队得到它所需要的政治支持。”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04-11 01:14
                    回复
                      铁面形象赢得政治成功
                        马岛战争期间,撒切尔夫人一面按自己的计划将军事行动向前推进,一面进行着复杂的外交战,争取了国际舆论支持,主要是美国,还包括欧共体、英联邦的会员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马岛战争真正打的时间并不长,撒切尔夫人把这场战争看成是转移国内视线,振奋国民的机会,所以整个战争中,极力施展外交手段,做出不想战争却又不得不战争的姿态,不想妥协却显得能妥协的样子。
                        马岛战争为撒切尔夫人之后在政治上取得成功和恢复英国暗淡的国际形象铺平了道路。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3-04-11 01:15
                      回复
                         撒切尔夫人严格的自由市场经济措施让她在英国得罪了许多人。而这时,她让一个国家迅速团结起来。战争前,她在民间调查中的支持率非常低。有指责说她发动战争是出于政治原因:英国获胜后,保守党在来年的选举中轻松击败对手。
                          1982年6月14日阿根廷投降的第二天,撒切尔夫人说:“我们知道要做什么,而且正在做着。英国再次强大起来。”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写道:“对于英国的自信心和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来说,福克兰战争(马岛战争)的意义重大。”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3-04-11 01:15
                        回复
                          意义重大....
                          如果日本得到后,它不仅享有对周围15海里海域的经济专属权,战略上阻断了中国与太平洋的联系,及大的限制了我国。


                          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3-04-11 01:2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3-04-23 18: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