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定位精确
成功并非靠运气
《北京遇上西雅图》和《分手合约》都是北京地区生产创作的电影,而就目前来看,《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票房成功证明了类型明确的类型片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必然。
《北京遇上西雅图》出品方安乐影业总经理姜伟认为,精准的市场定位是影片成功的关键。影片投资不到3000万,拍摄周期38天,姜伟表示,关键在于从剧本策划开始,就为电影做出了一个精准的市场定位。“你首先要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类型的电影。是喜剧、浪漫爱情喜剧,还是战争片、悬疑片?接下来你还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观众是谁。以《北京遇上西雅图》为例,电影的定位就是爱情轻喜剧,目标人群就是以女性为主。”由于市场调查显示观众这两年对喜剧类型片的需求比较大,于是片方特别要求导演、编剧在爱情电影的基础上穿插喜剧的成分。为此,主创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专门对剧本进行修改和调整。
最近十年,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三,市场容量接近全球第二,而北京则是整个中国电影的领头羊。蓬勃发展的北京电影产业,吸引了更多的电影人才在这里发展和创作。过去20年,随着华语电影中心逐渐从香港地区转移到北京,大批电影人选择北上。北京国际电影节更是向世界展示了北京在当今电影艺术领域中的影响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方影视之都”。
文/本报记者 肖扬 摄影/本报记者 耿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