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评剧吧 关注:868贴子:41,668

回复:为筱俊亭大师建一座高楼(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社会职务
筱俊亭,1959年后历任沈阳市评剧院副院长、艺委会主任,沈阳市文联、中国剧协辽宁分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擅用低音域,对评剧青衣、老旦唱腔有发展创造。代表剧目有《杨八姐游春》、《打金枝》、《对花枪》、《井台会》、《杨门女将》、《母女俩》等。


IP属地:辽宁26楼2013-06-26 06:22
回复
    有《筱俊亭唱腔选》。筱俊亭和韩少云、花淑兰同是我国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开创了评剧艺术的三大流派,她是“筱派”的创始人,晚年仍然活跃在舞台上,可谓艺寿长春。编辑本段从艺经历筱俊亭,原名张忠善,又名张俊亭,原籍山东省庆云县东辛店乡张玛琅村,1921年出生于天津,6岁丧父,8岁学艺,后拜老艺人杨义为师学习蹦蹦儿戏。由于当时没钱请名师,她就“跑连外”流动献艺,几乎演遍了德州、桑园、沧州的大小村庄,戏班的老先生就给她起了个艺名“花俊亭”,大人都亲切地叫她“小俊亭”。13岁时她就当了小主演,贴戏报和戳水牌时,都要写上主演的名字,于是改为“筱俊亭”。


    IP属地:辽宁27楼2013-06-26 06:23
    回复
      在演出中,筱俊亭又得到朱金财、刘庆堂、寇文质等多位老艺人指教,艺术表演长进很快。20世纪30年代末期,筱俊亭在天乐戏院搭班唱戏。这一时期她与评剧名伶刘翠霞、爱莲君、鲜灵霞、新凤霞等同台演出,并努力学习她们的优长。“金嗓歌王”骆玉笙的京韵大鼓、侯永奎的昆曲等也都成为筱俊亭百看不厌、取之不尽的的艺术精华。后来在排演新剧目时,一些美妙旋律总会在不经意间融入到她的唱腔中,使她的演唱巧腔迭出,回味无穷,独具魅力。16岁那年,筱俊亭与名角花巧玲在唐山永盛剧院同台演出《玉虎坠》,她不以高腔起唱,发挥自己中低音浑厚宽亮的特长并融入深沉细腻的感觉,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从此,她更加坚定信念,在以后的许多唱腔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适合自己嗓音条件、比一般评剧低四度的唱法。19岁时,筱俊亭应邀到天津华北戏院演出,以《白蛇传》轰动津门,还多次应邀到唐山、林西矿区、山东等地演出,就此成名,红遍天津、河北、山东各地。


      IP属地:辽宁28楼2013-06-26 06:23
      回复



        IP属地:辽宁29楼2013-06-26 06:24
        回复
          1952年秋,她开始对评剧青衣唱腔进行系统改革。1954年年底,筱俊亭调至沈阳,她结合自己的嗓音及身形条件,有意识开辟新路,尝试着进行老旦行当的创造。1956年排演了第一出纯老旦剧目《杨八姐游春》,大获成功;接着又排演了《穆桂英挂帅》、《古国风云》、《三关排宴》、《母亲》、《洪湖赤卫队》、《江姐》、《南海长城》、《丰收之后》、《东风解冻》、《社长的女儿》等剧目,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不同时代、年龄、性格、身份的老年妇女形象。通过一系列剧目的演出,筱俊亭为评剧老旦行当积累了一整套唱腔与表演模式,她学习各家运用低腔之长,并吸收了单弦、大鼓等演唱方法,逐渐形成了低回婉转、节奏灵活、俏丽多姿、收放自如的艺术风格,得到广大观众、艺术专家及同行们的认可,最终形成享誉海内外的评剧老旦“筱派”唱腔。


          IP属地:辽宁31楼2013-06-26 06:25
          回复
            宝刀不老1980年,这位没有多少文化的老人勇于挑战自我,又开始了编剧生涯。筱俊亭与剧作家任峰、章平合 筱俊亭《打金枝》作编写的《这样的女人》,成为一部影响非常广泛的精品剧目,1981年经中央电视台拍成电视戏曲片《小院风波》在全国播放。此后,她又编演了《包公审太后》、《儿女情》、《卖油郎赶船》、《聚宝盆》等多出剧目,均深受好评。筱俊亭曾任沈阳评剧院副院长、沈阳市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剧协副主席,是全国剧协会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IP属地:辽宁32楼2013-06-26 06:26
            回复
              在70多年的演艺生涯里,她先后演出过200多个剧目,塑造的《井台会》中的李三娘、《打金枝》中的皇后、《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对花枪》中的姜桂芝、《杨八姐游春》中的佘太君《江姐》中的双枪老太婆、《洪湖赤卫队》中的韩母、《这样的女人》(小院风波)中的田大娘等角色均十分精彩,其中不少脍炙人口的唱段广为传唱。编辑本段个人荣誉1951年应邀出关,到锦州演出,受到极大欢迎,连演七个月满园,在辽阳、长春短期演出后,于1952年6月参加革命,加入锦州评剧院。这一时期的主要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劈山救母》、《罗汉钱》、《赵小兰》、《打金枝》等。


              IP属地:辽宁33楼2013-06-26 06:27
              回复
                1953年参加东北地区戏剧音乐舞蹈汇演,演出的《井台会》获东北文化部颁发的奖状。1954年调入沈阳,任辽宁省评剧二团主演。1955年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前线慰问演出。1958年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1959年加入沈阳评剧院,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当选为辽宁省政协委员。1960年参加辽宁省好戏汇演,《穆桂英挂帅》、《母女俩》获表演一等奖。1963年被评为沈阳市先进工作者,同年被沈阳市人民政府任命为沈阳评剧院副院长兼院艺委会主任,此后当选沈阳市文联副主席。


                IP属地:辽宁34楼2013-06-26 06:27
                回复
                  1964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7年文革结束后,重返舞台,移植演出的《初升的太阳》受到好评,中国唱片社将主要唱段灌制唱片。同年被评为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市先进生产工作者。1978年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出席第五届全国政协一、二、三次会议,同年参加文艺界技术表演赛,演出《井台会》,获荣誉奖。1980年被评为省、市先进生产工作者,同年被授予沈阳市“三八红旗手”称号。1981年沈阳市现代剧目汇演,她自编、自导、自演的《这样的女人》获剧本创作奖、音乐设计奖、优秀表演奖。同时中央电视台改编成评剧电视剧《小院风波》,放映全国受到全国各地群众的好评。


                  IP属地:辽宁35楼2013-06-26 06:28
                  回复
                    1982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又一次授予剧本《这样的女人》物资奖励,颁发嘉奖证书。编辑本段艺术特点她对评剧老旦腔进行了革新,与琴师合作创造的[哭调]、[反调尖板]、[反调回龙]、[反调二六]、[慢中板]、[快流水]等新的板式,不但丰富了评剧的板式种类,还极大地拓宽了评剧声腔的表现力,为中国的评剧艺术做出了极大贡献。筱俊亭现定居天津,虽已年过八旬,但依旧活跃在祖国各地的舞台上,每次评剧盛会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在演出之余,她还在忙着搞音配像,忙着总结艺术经验、撰写回忆文章。


                    IP属地:辽宁36楼2013-06-26 06:28
                    回复
                      其女小筱俊亭自幼随母学戏,是其艺术流派的得力传人,现为国家一级演员,在廊坊工作,工青衣、老旦、反串小生,多次在省市专业比赛中获奖,录制的光盘《杨八姐游春》、《打金枝》、《对花枪》、《包公审太后》、《小院风波》、《井台会》等在市场发行。编辑本段人物特点筱俊亭是全国剧协会员、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副主席、沈阳市文联副主席。她嗓音浑厚圆润,低回婉转,刚柔兼备,吐字清晰,喷口有力,节奏灵活流畅。


                      IP属地:辽宁37楼2013-06-26 06:29
                      回复
                        她尽几十年的刻苦钻研,为开拓评剧老旦行当做出了卓越贡献,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对花枪》、《打金枝》、《杨八姐游春》、《包公审太后》、《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母女俩》、《母亲》、《丰收之后》、《小女婿》、《洪湖赤卫队》、《江姐》、《甜蜜的风波》等。 在75年的演艺生涯中,筱俊亭不辍研究,结合自身条件反复探索,塑造了众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创造出独具风彩的老旦唱腔,并得到广大观众、艺术专家及同行们的认可,世称“筱派”。


                        IP属地:辽宁38楼2013-06-26 06:30
                        回复
                          建一层


                          IP属地:辽宁39楼2013-06-27 06:13
                          回复
                            建高楼


                            IP属地:辽宁41楼2013-06-28 06:03
                            回复


                              IP属地:辽宁47楼2013-06-30 06: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