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业龙
摘 要:步骘(177—247),字子山,临淮淮阴(今江苏淮阴)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及重臣。东汉末年,步骘避难江东,单身穷困,饱尝艰辛,后来进入孙权幕府,于三足鼎立之际,步骘横戈立马,东征西讨,尽力为孙吴开疆拓土、绥和百越、镇抚蛮夷。步骘还先后数十次上疏孙权,荐贤良,刺奸佞,建议裁罢冗官,申明法度,多被采纳。赤乌九年(246),步骘代陆逊为丞相。作为淮阴步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在名将如云的三国时期,步骘文武兼备,风流儒雅,是辅佐孙权开创孙吴基业的重要人物,特别是其经略岭南,都督西陵,功勋卓著,影响深远。
关键词:步骘 出将入相 经略岭南 都督西陵
中图分类号:K2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些年代人才辈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国时期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美丽的一瞬,但在这璀璨的一瞬中有多少英雄人物登台亮相,后世常追思这些风云人物。明代罗贯中以三国历史为蓝本,编撰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事迹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传统戏剧和民间文艺的原典资料。直到今天,三国的著名人物、事件仍是电视、电影、游戏的常见题材之一。步骘是东吴出将入相的国家柱石人物,他开疆拓土,卓有勋绩,特别是经略岭南、都督西陵的辉煌功业影响深远。但步骘在《三国演义》里却不是一个显赫的人物,对很多人来说很陌生。以往学术界对于孙吴在岭南的统治及相关人物虽颇有关注,但多集中于对士燮、吕岱等的研究,对步骘的论述相当简略单薄。本文拟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就步骘经略岭南、都督西陵及其它生平事迹作一尝试性的探讨。
1、抱璞守志,博览书传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诸侯争战和民族冲突使得天下纷乱,不亦乐乎。许多英雄豪杰乘势而起,挺身而出,淮阴人步骘沿着古老的中国运河一路南行来到江东,并从这里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当时,江淮地区是曹魏与东吴争夺的焦点,曹魏曾经想迁移江淮地区的人口到北方,避免为东吴所用,结果却使江北诸郡县的居民反而纷纷渡江逃往江东,“徐、泗、江、淮之地,不居者各数百里”[1],这片原本富庶的鱼米之乡几乎成为一块赤地,一片渺无人烟的景象。步骘(177—247),字子山,汉末临淮淮阴(今江苏淮阴)人。据《清河县志·步骘传》记载:步骘先世为秦汉之际有为将军,以功封为淮阴侯①,世居淮阴,衍为大族。动乱之际,步骘随着避难的队伍辗转来到江东,《清河县志·步骘传》记载了步骘当时的境遇:“世乱,避难江东,单身穷困。与广陵卫旌同年相善,俱以种瓜自给。”[2]单身漂泊的步骘,流离失所,穷困潦倒,不得不与好友卫旌以种瓜营生。
步骘性情宽厚,儒雅深沉。当时,会稽郡②焦姓豪族有个叫焦征羌的人,为人放纵,欺压乡里。步骘与好友卫旌避乱于此,怕受其害,便共同修书带着瓜果去奉献求见。《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曰:“征羌方在内卧,驻之移时,旌欲委去,骘止之曰:‘本所以来,畏其强也,而今舍去,欲以为高,祗结怨耳。’良久,征羌开牖见之,身隐几坐帐中,设席致地,坐骘、旌于牖外,旌愈耻之,骘辞色自若。征羌作食,身享大案,肴膳重沓,以小盘饭与骘、旌,惟菜茹而已。旌不能食,骘极饭致饱乃辞出。旌怒骘曰:‘何能忍此?’骘曰:‘吾等贫贱,是以主人以贫贱遇之,固其宜也,当何所耻?’”[3]步骘饱经世态,识透人情,大有韩信忍辱胯下的气度。
困境之中的步骘抱璞守真,情志不移。《清河县志·步骘传》曰其“昼勤四体,夜诵经传,靡不贯览。”[2]勤奋好学,博览书传使步骘的学识益加广博,这也使他很快崭露头角,成为远近知名的青年才俊。据《三国志·吴志·步骘传》记载:“骘博研道艺,靡不贯览,性宽雅沈深,能降志辱身。岁馀,骘以疾免,与琅邪诸葛瑾、彭城严畯俱游吴中,并著声名,为当时英俊。”[3]P1215坎坷的人生经历、坚强的意志品格、丰富的学识积累是步骘后来成为军事家、政治家的重要条件。
摘 要:步骘(177—247),字子山,临淮淮阴(今江苏淮阴)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及重臣。东汉末年,步骘避难江东,单身穷困,饱尝艰辛,后来进入孙权幕府,于三足鼎立之际,步骘横戈立马,东征西讨,尽力为孙吴开疆拓土、绥和百越、镇抚蛮夷。步骘还先后数十次上疏孙权,荐贤良,刺奸佞,建议裁罢冗官,申明法度,多被采纳。赤乌九年(246),步骘代陆逊为丞相。作为淮阴步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在名将如云的三国时期,步骘文武兼备,风流儒雅,是辅佐孙权开创孙吴基业的重要人物,特别是其经略岭南,都督西陵,功勋卓著,影响深远。
关键词:步骘 出将入相 经略岭南 都督西陵
中图分类号:K2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些年代人才辈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国时期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美丽的一瞬,但在这璀璨的一瞬中有多少英雄人物登台亮相,后世常追思这些风云人物。明代罗贯中以三国历史为蓝本,编撰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事迹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传统戏剧和民间文艺的原典资料。直到今天,三国的著名人物、事件仍是电视、电影、游戏的常见题材之一。步骘是东吴出将入相的国家柱石人物,他开疆拓土,卓有勋绩,特别是经略岭南、都督西陵的辉煌功业影响深远。但步骘在《三国演义》里却不是一个显赫的人物,对很多人来说很陌生。以往学术界对于孙吴在岭南的统治及相关人物虽颇有关注,但多集中于对士燮、吕岱等的研究,对步骘的论述相当简略单薄。本文拟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就步骘经略岭南、都督西陵及其它生平事迹作一尝试性的探讨。
1、抱璞守志,博览书传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诸侯争战和民族冲突使得天下纷乱,不亦乐乎。许多英雄豪杰乘势而起,挺身而出,淮阴人步骘沿着古老的中国运河一路南行来到江东,并从这里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当时,江淮地区是曹魏与东吴争夺的焦点,曹魏曾经想迁移江淮地区的人口到北方,避免为东吴所用,结果却使江北诸郡县的居民反而纷纷渡江逃往江东,“徐、泗、江、淮之地,不居者各数百里”[1],这片原本富庶的鱼米之乡几乎成为一块赤地,一片渺无人烟的景象。步骘(177—247),字子山,汉末临淮淮阴(今江苏淮阴)人。据《清河县志·步骘传》记载:步骘先世为秦汉之际有为将军,以功封为淮阴侯①,世居淮阴,衍为大族。动乱之际,步骘随着避难的队伍辗转来到江东,《清河县志·步骘传》记载了步骘当时的境遇:“世乱,避难江东,单身穷困。与广陵卫旌同年相善,俱以种瓜自给。”[2]单身漂泊的步骘,流离失所,穷困潦倒,不得不与好友卫旌以种瓜营生。
步骘性情宽厚,儒雅深沉。当时,会稽郡②焦姓豪族有个叫焦征羌的人,为人放纵,欺压乡里。步骘与好友卫旌避乱于此,怕受其害,便共同修书带着瓜果去奉献求见。《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曰:“征羌方在内卧,驻之移时,旌欲委去,骘止之曰:‘本所以来,畏其强也,而今舍去,欲以为高,祗结怨耳。’良久,征羌开牖见之,身隐几坐帐中,设席致地,坐骘、旌于牖外,旌愈耻之,骘辞色自若。征羌作食,身享大案,肴膳重沓,以小盘饭与骘、旌,惟菜茹而已。旌不能食,骘极饭致饱乃辞出。旌怒骘曰:‘何能忍此?’骘曰:‘吾等贫贱,是以主人以贫贱遇之,固其宜也,当何所耻?’”[3]步骘饱经世态,识透人情,大有韩信忍辱胯下的气度。
困境之中的步骘抱璞守真,情志不移。《清河县志·步骘传》曰其“昼勤四体,夜诵经传,靡不贯览。”[2]勤奋好学,博览书传使步骘的学识益加广博,这也使他很快崭露头角,成为远近知名的青年才俊。据《三国志·吴志·步骘传》记载:“骘博研道艺,靡不贯览,性宽雅沈深,能降志辱身。岁馀,骘以疾免,与琅邪诸葛瑾、彭城严畯俱游吴中,并著声名,为当时英俊。”[3]P1215坎坷的人生经历、坚强的意志品格、丰富的学识积累是步骘后来成为军事家、政治家的重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