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周彬,是一位讲究原则、认真负责、对作者耐心细致,善于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的良师;我所了解的周彬,生活中是一位大气、仗义,为人低调,从不愿意给人添麻烦的益友。
22年前,我在基层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接触到北极光这本刊物,逐渐的我越来越喜欢上这本以展示边疆、少数民族、大兴安岭林区生活的文学刊物。后来,我自费订了一份《北极光》刊物。那几年,基本上达到了每一期,每一篇文章都读过,从中受益匪浅。不但对我的本职工作有很大帮助,对于开拓眼界,丰富对大兴安岭风土人情、民族和边疆文化以及人文历史知识都有很大帮助。1997年,周彬编辑受命到基层采写一篇报告文学,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时任北极光编辑的周彬相识。在陪同周编辑采访的几天里,他深入到最基层、了解第一手材料。有时,为了一个数据几经周折,直至多方印证后他才肯采信。采访中,他全身心投入,废寝忘食,没有任何个人要求。对于他严谨务实,较真负责,严于律已的工作态度和作风非常钦佩,那时,我经常与同事谈起周编辑采访的故事,现在记忆深刻。再后来,我也试着学习散文等文学作品。一开始,写的是一个我最熟悉的人物,写了几遍都没有成形,总是伴有新闻的影子。后来,请教周编辑,他给我详细介绍了散文与新闻的区别,如何用散文手法去写人物;还介绍,北极光是纯文学刊物,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稿件要求比较严格,写作品必须用真功夫、动真情。经他反复、耐心的指导,最后我那篇稿子才成形,发表在2007年第2期《北极光》上,后来这篇散文还在当地文学作品评比中获奖。再后来,我按着周编辑的指教,坚持学习,并陆续写稿子,还试着学习写小说等其他体裁的作品。十多年来,我坚持写作,在区内外发表文学作品数十篇,文学写作已经成为我工作之余的不可或缺部分。回忆起来,这期间的学习和取得的成果,要感谢《北极光》几届从总编到编辑老师的悉心指导,尤其要感谢的是周编辑。
我在基层工作期间与周彬编辑相识十几年,除了上述说到的那次采访之外,另外是一次北极光节,他陪同上级领导在我所在的基层单位过站,都是吃工作餐,没给我们单独表达心意的机会。反而,我们要是遇到什么事情,他知道后能帮上忙主动帮忙,帮不忙也会给予安慰,使人感到非常温暖。到地区办事,他知道后反而找我们吃饭,每次都说基层同志不容易,工资待遇不如地区,你若是坚持买单,你准跟你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