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吧 关注:87,238贴子:649,625
  • 31回复贴,共1

有一作品,些许模仿张爱玲《民国遗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我们在社会中,渐渐失去了对爱人的信任。不如去看一看大背景下的小爱情


IP属地:浙江1楼2013-04-04 20:44回复
    几日后,有人来向杨佩仪提亲了,来人正是孙寿江。杨父当然不会反对,孙寿江与他有生意场上来往。他们效仿新式人的做法,在报纸上发了一个结婚启事。两人结婚后,相敬如宾,杨佩仪也学着打点家务。
    可是,战事越来越吃紧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惶惶的。杨佩仪握着今早的报纸,道:“日本人应该不会打进上海吧?”孙寿江抽着旱烟,眉头紧锁,道:“难说。”杨佩仪道:“要不?会镇海老家吧。”孙寿江道:“可以考虑考虑,在老家还可以在山上躲躲。”孙寿江将一切都部署起来了。日本人的炮弹根本不长眼睛,随便丢了几颗在上海。一早,杨佩仪坐在梳妆镜前,身着一件绛紫色绉纱旗袍,从铜镜中见到背后孙寿江的样子,他把左手搭在她的肩上,右手用篦子为她篦头。她抽开梳妆镜柜子,从中取出一盒胭脂,用右手无名指蘸了一点涂在腮上,却不知眼角落下了泪珠,淡了胭脂印。她道:“你为什么要娶我?莫是同情吧?”孙寿江道:“因为懂得。”两人并未多道什么,却感觉已洞穿彼此的灵魂。他扳过她的头,吻她的嘴唇。两人总不愿对对方说出自己的心事,那日却坦诚了。
    那日傍午,孙寿江买好车票回到家中,所幸售票处离家不远,战火并未太过波及。不过,他听说日军在上海大世界投下一枚炮弹,炸死了许多人。许多乡下人一到上海,就去大世界。那里有什么戏法表演的,还有十二面的哈哈镜。可是这回,他们永远留在了这里。
    他自我安慰:还好佩仪和孙婉留在家里,明天就可以离开了。他一回家,孙婉匆匆忙忙地跑过来,满面眼泪,道:“哥,佩仪没了。”孙寿江道:“她可能去外面溜达了,没事。”孙婉抽泣着,断断续续地道:“佩仪……死……了,在大世界…..被日本人……炸……”“你说什么,她在家里好好的。”孙寿江一把推开孙婉,孙婉站不住,瘫在地上。孙寿江这才感到这是真的了,他感到自己如同走入了一个荒芜的山洞,黑色的蝙蝠在黑夜中,在他的头顶掠过,啮咬着一点点溜走的时间。他跪倒在地。接着,他发疯似的往外跑,全然不顾孙婉的呼喊。他发疯似地往外跑去,跳上洋车,握着方向盘向上海大世界开去。眼前的一幕幕令他惊呆了:失去孩子的母亲抱着孩子的遗体痛哭,有的孤孤单单地躺在地上,血肉模糊。刚到半路,就有军警拦住,还拉起了警戒线。他下了车,跪倒在警戒线前,向着未知的方向吼道:“佩仪——”他的眼泪像屋檐滴水般流下来。这战争,这日本人,炸断了多少故事的尾巴;这战争,这日本人,把爱的人无情地带走,连施舍一座坟茔的机会都不给生还的人;这战争,这日本人,使他握不住一丝一丝她的香魂。
    回到镇海老家后,他难抑悲伤,写诗缅怀:
    钗头凤·致亡妻
    香魂霏,琴声碎。泪融寒醅人难醉。独凝眸,愁难收。
    身处闹市,恍惚空楼。瘦,瘦,瘦。
    锁心扉,夜难寐。血流万斗城郭脆。恨满胸,新月抖。
    眼望秋水,道是泪漏。愁,愁,愁。


    IP属地:浙江4楼2013-04-04 20:46
    回复
      回复 @雾笼蒹葭 :张爱玲是值得模仿的 ,你的语言却平淡,局部是张爰玲的杂碎,小说是将局部连缀,又赋予整体性 ,绝非是你这样Remix。民国呀什么的都非我们所熟知。望你于张腔另谱新声。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04-05 15:06
      收起回复
        我觉得在语言上有些刻意的模仿,故事情节很平淡,文如看山不喜平,曲折点才好的。


        IP属地:陕西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4-07 08:42
        收起回复
          粗略看了一遍,模仿痕迹太重,有把张爱玲的文字凑成小说的嫌疑,开局一个一个介绍人物很拖沓,词汇用的比较好,但不够简洁,也没有构成一个动人的故事。最后收梢的那首词略显生硬,硬套到文章里面,给文章加上了一个恶俗的尾巴,而且让人感觉文章没完。个别比喻句不错。本来想写长评的,不过时间有限。


          10楼2013-04-07 22:16
          收起回复
            楼主文字显得有些平淡了。不过楼主18,还有许多进步空间,加油↖(^ω^)↗。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4-08 09:07
            收起回复
              那首词倒是增色。现在爰填词的人不多了。按格律填的更少。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4-08 22:34
              收起回复
                木嘛。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04-11 17:43
                回复
                  虽然模仿得不到家,斧凿痕迹太明显,文笔尚幼嫩,桥段也太简单牵强,不够自然,让人难以信服,也无法感动。同意12楼,最后那首词的确可以补回一二。希望继续努力!
                  至于掉落在大世界面前的炸弹不是日军干的,是国军空军的飞机,原来要炸黄浦江上的日舰的,被敌人击中了,结果误落在大世界门口,酿成数百人死亡,几千人受伤的惨剧。楼主今后写故事,如涉及历史事件,宜先做好功课才落笔。


                  IP属地:上海14楼2013-04-11 21:27
                  收起回复
                    以下是百度网搜索所得:
                    大世界门前掼炸弹作者:詹泽恒 发布时间:2006-11-10
                    我今年78岁,从记事起,一辈子经历的奇异怪事太多太多了,有些事是印在脑海里,永远也忘不了的,我要讲给青年人,尤其是上海青年人听:
                    1937年8月13日凇沪抗日战事爆发后的某一天,当时我八岁,站在我家三楼朝北的窗户前,向外远眺。(我家住在当年法租界 上海八仙桥附近寿宁路59号,离上海大世界不远,沿马路边。对面为一片二层楼房。我家楼房比对面楼房高一层,故视野开阔,能看到大世界的塔顶。)
                    突然,从浦东黄浦江方向飞过来一架双翼飞机,摇摇晃晃地自东往西北方飞去。当飞机出现在我家窗户正前方时,地点相当于跑马厅和大世界的上空,在机身下边落下两个黑色物件,大小酷似两个五磅暖瓶。接着轰隆一声巨响,大世界前边冒起一股黑烟,隔了五,六分钟,从左边大马路(虞洽卿路即今西藏南路)熙熙攮攮、慌慌张张的朝南奔过来很多人,神色惊慌,衣衫凌乱,有的人身上还血迹班班。
                    事后才知,八,一三.日寇入侵上海,日寇海军旗舰“出云”号耀武扬威的停靠在英租界外滩地段黄浦江江心,向中国人示威。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年轻空军,毅然出击,不幸有一架飞机机身受伤,机上尚余剩两颗炸弹,飞行员支撑不住,飞机返回基地将引起爆炸,因此在市区想找一块空地把炸弹卸掉,跑马厅(今人民广场)地点空旷,比较合适。由于高空气流影响,落弹点稍偏东南,恰好落在大世界门前十字路口的中心。
                    当年躲避战乱,难民涌入租界,大世界门前正是人来人往最热闹地区, 炸弹落下,血肉横飞,死伤无数,连坐在指挥亭里的红头阿三也炸飞了。尽管误伤了许多中国人,但国人爱国抗日情绪高涨,没有怨言,把这笔血债记在侵略者日寇身上。八岁时的事,很多都记不起来,唯独这件大世界血案,我是亲眼目睹的见证人。在幼小心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永远也忘不了。
                    告诉上海人青年人,千万不要让大世界门前的悲剧重演,要牢记八一三。 (2006、11、10) 本文授权级别:乙级授权 分享到: 0


                    IP属地:上海15楼2013-04-12 19:06
                    收起回复
                      我就叫杨佩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2-04 18: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