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下作者就是说:汉服运动不能复兴传统文化,汉服运动仅仅是在加强认同,汉服运动表明汉衣冠传承的势微状态,服饰已与文化脱节并不再表征一个文化而只是一件衣服。
1.作者认为:复兴汉服并不能复兴传统。
原因之一:这个汉服运动中的“民族主义”这个切入点本身就是西方的。这是对这个起始点的质疑。但实际上是什么呢?这个质疑完全对汉服运动无影响:华夏本身没有民族主义这个概念的,但有华夷之辩,本身就有自我族群的认同,又有汉家,我们没有民族,但我们有族,唉呀,就是现在人被西化,用“民族主义”用的比我们之前用的顺手而已,就是个替身,它在复兴中代表的本来就不是它自身的原意。
所以此证破之。
原因之二:欧洲的许多所谓“传统”,实际上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古老,而是19世纪末的重新发明,因为它们“是如此缺乏先例,以至于连历史连续性也需要被发明”。
这里对传统要有个定义,传统指什么?旗袍也是传统唉。其实我们复兴的就是华夏,一个真正的华夏,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传统,传统都是虚的么?作者没有证明,我也不认同,反正华夏是真正存在的。如果作者所说的传统并不是指华夏,那他说的“复兴汉服并不能复兴传统”和我们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华夏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有?这还用问。
所以,作者证明不了“复兴汉服并不能复兴传统。”就让我们的行动来说可以吧。
2.作者说:“当下的汉文化是势微的。正因为势微才有复兴者,复兴者的存在证明了汉文化的势微。”说的很对。
3.对这句:“将汉族不重视“汉服”传统视为一种耻辱和缺憾,正是一种现时观念的错误:因为它并未意识到,这种缺失并非民族衰微的体现,恰恰却是早先民族过于强大的体现。”先民过于强大,所以没有特别强调汉服(其实也强调过,华夷之辩不是也强调过的么);当下我们却不是强大的,所以我们强调了汉服。并没有什么观念性的错误,我不理解他说的错在哪里。
4.作者说:许多“传统”本身也是舶来品,按照这方面的原教旨趣主义逻辑,实际上没有哪个民族的传统完全是出自它本身的,幸好,它也无暇细究 ”我是不是可以从中嗅出来:“汉服其实也是舶来品”。这是在质疑汉服的传统性,汉服到底是不是舶来的呢?我蛋疼,这也能质疑。汉服是从黄帝开始一脉相承的,我就纠结了,黄帝是从哪个族群学来的?在哪?在哪?

汉服是舶来的,你信么,我反正是不信。
5.作者认为:“复兴传统仅仅是加强认同而进行社会动员的一个工具。”这个是由“许多传统本身也是舶来品,按照这方面的原教旨趣主义逻辑,实际上没有哪个民族的传统完全是出自它本身的,幸好,它也无暇细究”得出。此点的观点是臆想的,根据就是:汉服其实也是舶来品,所以复兴不了传统,所以只剩下动员属性。其实就这个根据也不能证明,作者的结论只是此根据的结果之一。而这个根据可以返回第1.4点破之。
汉服运动有动员属性是真的,但仅仅就错了。
6.作者说:“在一个身份与服饰脱节化的时代,服饰不再是一个人文化、种族的象征,用斯宾格勒的话说,民族不是别的,而是一个“心灵单位”,外在标志物的意义不是在增强,而是将消减。”这还是在证明第2点。
还有:“在一个身份与服饰脱节化的时代,服饰不再是一个人文化、种族的象征”这个是扯淡,只看表面不看全局,这是一个西化的年代,大家都西化了,懂,当下的服饰恰恰表明当下是西方文化占世界主导,怎么就脱节了,你妹的。
理论上破之。
所以,汉服运动能否复兴华夏还是要看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