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萧楼
今天是2010年的1月31日,多年前的1月31日是初次去北京回来的日子,是母亲给我准备了丰盛的家宴为我接风的日子。今天母亲离开了,日子依旧喘着气。
今日写了两篇小文,一篇是《幸福指数》,一篇是《风流裁缝与不风流的裁缝》。写完以后,才知道今日是个什么日子。没有母亲的人,是没有什么幸福指数可言。两位裁缝,都与母亲的生活有关,写着他们的时候,心里想的更多的是母亲。虽然没有写下一句对母亲的思念,但我在记叙他们的时候,没有文字的地方,却都是我浓浓的对母亲的记念。
还是很早的时候,曾经有几次的遐想,到了200几年,自己该是个什么模样,200几年,自己已经步入了中年,但是,但是,那时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没有了母亲。也曾有过一闪念,如果母亲不在了,会天崩地裂。今日在学校参加监考,监考的间隙,在走廊上看到一条名言,说人无论碰到什么险恶,要安静的去面对,面对人生的遭际,微笑着。但我不能够,我的笑已经没有了,也许是过去的岁月,面具的世界将我的笑容消耗得过多。
昨日早晨,读到刘半农的文章《作揖主义》,说无论碰到什么,听到什么,作个揖,回答是的,然后离去。文章用了几个排比段落,叙说了可能遭际的几个场景,结尾处都是相同的句子:“老先生说的话,很对很对。领教了,再会罢。”你要活在这个世界,能够安静的活着,有什么办法呢,只能如此。
今天是2010年的1月31日,多年前的1月31日是初次去北京回来的日子,是母亲给我准备了丰盛的家宴为我接风的日子。今天母亲离开了,日子依旧喘着气。
今日写了两篇小文,一篇是《幸福指数》,一篇是《风流裁缝与不风流的裁缝》。写完以后,才知道今日是个什么日子。没有母亲的人,是没有什么幸福指数可言。两位裁缝,都与母亲的生活有关,写着他们的时候,心里想的更多的是母亲。虽然没有写下一句对母亲的思念,但我在记叙他们的时候,没有文字的地方,却都是我浓浓的对母亲的记念。
还是很早的时候,曾经有几次的遐想,到了200几年,自己该是个什么模样,200几年,自己已经步入了中年,但是,但是,那时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没有了母亲。也曾有过一闪念,如果母亲不在了,会天崩地裂。今日在学校参加监考,监考的间隙,在走廊上看到一条名言,说人无论碰到什么险恶,要安静的去面对,面对人生的遭际,微笑着。但我不能够,我的笑已经没有了,也许是过去的岁月,面具的世界将我的笑容消耗得过多。
昨日早晨,读到刘半农的文章《作揖主义》,说无论碰到什么,听到什么,作个揖,回答是的,然后离去。文章用了几个排比段落,叙说了可能遭际的几个场景,结尾处都是相同的句子:“老先生说的话,很对很对。领教了,再会罢。”你要活在这个世界,能够安静的活着,有什么办法呢,只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