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罗香林关于李白身世的说法:武德末年,玄武门兵变,李建成兵败身亡,妃子托孤于宫女,随商人入西域。这个遗孤乃李白的高祖或曾祖。到李白这一代,他父亲因故国之思而迁入蜀中彰明,李白则入中原寻根。褚问娟《李白身世的研究》(《艺文志》第196期)一文,亦持相类说法。韩维禄《李白“五世为庶”当为李建成玄孙解》(《山西师大学报》1988年第1期)一文认为,李白乃唐宗室,其关系为李渊——李建成——李承宗——承宗之子——李客——李白。李白不公开自己的家世,乃因唐初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李建成及五子、李元吉及其六子,并除其属籍于宗室。
唐代历史上最伤心的事,就是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当时他还是秦王,杀了太子建成和弟弟元吉。李世民功劳大,天下是他打下来的。但是李渊立了建成作太子,建成跟元吉关系好,元吉也很强悍。李建成当然猜忌李世民。李世民不是吃素的,索性杀了自己的两个兄弟,夺得了大唐江山。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仿佛建成、元吉死有余辜。实际情况,未必如此。孟子老早就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书都是后人写的。李世民当权了,对他不利的言论能留下来吗?李世民为了做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肯定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他残杀了自己的兄弟之后,也讳莫如深。
贞观之后,建成、元吉的案子有没有松动?对他们的家属和后代,是怎么处理的?虽然是政敌,但他们和李世民毕竟是一个家族的人。
我常想,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呢?固然李世民是有道的明君。恐怕也还有心理方面的动机。李世民努力建设国家,可能出于内心救赎的需要。毕竟是杀了自己的亲哥哥,杀了自己的亲弟弟。作为一个君王,他要做天子,为了拿到这个政权,不得已他必须这么做。但是杀的人,再怎么说都是他的兄弟。他心里很内疚,是有压力的。他需要自我救赎。
在敦煌的写本里面,有一个故事,阎罗王审李世民:你为什么杀你的亲哥哥和亲弟弟?李世民是天子,李家世世代代的皇帝都是李世民的子孙。敦煌写本里居然出现阎罗王审李世民的故事,这是为什么呢?这大概跟武则天有关。
李世民了不起,可是他死了过后,他儿子高宗李治没有什么才能,却有一个特别厉害的老婆——武则天。他做皇帝的时候,当时就说“二圣”,他人还没死,武则天的地位已经跟他差不多了。唐高宗咽气之后,刚开始武则天还客气一下,让儿子做皇帝,反正是一家人嘛,后来干脆亲自出来做皇帝,连国号都改了,叫周,不再是唐。武则天是个有魄力的人,改唐为周的时候,她想,以后就是武家的天下了,不存在还不还给李家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之下,武则天就一定要抓住舆论。武则天要对抗的不是她老公李治——她觉得那是个窝囊废,而是她公爹李世民。虽然李世民死了,但是武则天对他很重视,她要想办法消除李世民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建成和元吉的案子很有可能会松动。武则天可能需要这样的舆论:“李世民这家伙好狠啊,兄弟手足相残呢。
我觉得敦煌写本“阎罗王审李世民”,只可能出现在武则天时期。这正好涉及到一个问题:李白家里的人是什么时候从西域搬到四川去的?范传正说是“神龙初”。武则天死在神龙元年十一月。虽然唐中宗继位了,但是武则天的影响力还在,政策还有延续。李白的父亲可能觉得这个时候回来比较安全,就到了四川江油,当时的彰明县。
李白说他祖上隋末去了碎叶,具体原因,却一字不提。为什么呢?这里头恐怕有难言之隐。隋末,也就是唐初,最大的忌讳,是玄武门之变。李白说自己是北凉武昭王的后人,实际上是说我跟王室关系非常近。我猜测李白的身世跟玄武门之变有关。跟李唐王室关系很近,隋末的时候亡命碎叶,又是出于难言之隐的原因,偏巧又在武则天影响尚存的神龙元年回来。岂不正好跟朝廷对建成、元吉案的态度背景能合得上?
唐代历史上最伤心的事,就是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当时他还是秦王,杀了太子建成和弟弟元吉。李世民功劳大,天下是他打下来的。但是李渊立了建成作太子,建成跟元吉关系好,元吉也很强悍。李建成当然猜忌李世民。李世民不是吃素的,索性杀了自己的两个兄弟,夺得了大唐江山。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仿佛建成、元吉死有余辜。实际情况,未必如此。孟子老早就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书都是后人写的。李世民当权了,对他不利的言论能留下来吗?李世民为了做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肯定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他残杀了自己的兄弟之后,也讳莫如深。
贞观之后,建成、元吉的案子有没有松动?对他们的家属和后代,是怎么处理的?虽然是政敌,但他们和李世民毕竟是一个家族的人。
我常想,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呢?固然李世民是有道的明君。恐怕也还有心理方面的动机。李世民努力建设国家,可能出于内心救赎的需要。毕竟是杀了自己的亲哥哥,杀了自己的亲弟弟。作为一个君王,他要做天子,为了拿到这个政权,不得已他必须这么做。但是杀的人,再怎么说都是他的兄弟。他心里很内疚,是有压力的。他需要自我救赎。
在敦煌的写本里面,有一个故事,阎罗王审李世民:你为什么杀你的亲哥哥和亲弟弟?李世民是天子,李家世世代代的皇帝都是李世民的子孙。敦煌写本里居然出现阎罗王审李世民的故事,这是为什么呢?这大概跟武则天有关。
李世民了不起,可是他死了过后,他儿子高宗李治没有什么才能,却有一个特别厉害的老婆——武则天。他做皇帝的时候,当时就说“二圣”,他人还没死,武则天的地位已经跟他差不多了。唐高宗咽气之后,刚开始武则天还客气一下,让儿子做皇帝,反正是一家人嘛,后来干脆亲自出来做皇帝,连国号都改了,叫周,不再是唐。武则天是个有魄力的人,改唐为周的时候,她想,以后就是武家的天下了,不存在还不还给李家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之下,武则天就一定要抓住舆论。武则天要对抗的不是她老公李治——她觉得那是个窝囊废,而是她公爹李世民。虽然李世民死了,但是武则天对他很重视,她要想办法消除李世民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建成和元吉的案子很有可能会松动。武则天可能需要这样的舆论:“李世民这家伙好狠啊,兄弟手足相残呢。
我觉得敦煌写本“阎罗王审李世民”,只可能出现在武则天时期。这正好涉及到一个问题:李白家里的人是什么时候从西域搬到四川去的?范传正说是“神龙初”。武则天死在神龙元年十一月。虽然唐中宗继位了,但是武则天的影响力还在,政策还有延续。李白的父亲可能觉得这个时候回来比较安全,就到了四川江油,当时的彰明县。
李白说他祖上隋末去了碎叶,具体原因,却一字不提。为什么呢?这里头恐怕有难言之隐。隋末,也就是唐初,最大的忌讳,是玄武门之变。李白说自己是北凉武昭王的后人,实际上是说我跟王室关系非常近。我猜测李白的身世跟玄武门之变有关。跟李唐王室关系很近,隋末的时候亡命碎叶,又是出于难言之隐的原因,偏巧又在武则天影响尚存的神龙元年回来。岂不正好跟朝廷对建成、元吉案的态度背景能合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