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尊吧 关注:70,694贴子:1,394,723
  • 10回复贴,共1

讨论帖!论六祖慧能与神秀。。。有兴趣的进。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慧能与神秀和尚的思想之争,这两天我查了一些他们的资料,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有兴趣的可以和我讨论。。呵呵


1楼2013-04-01 18:08回复
    关于慧能与神秀,大家所熟悉的是他们的那两句偈子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
    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
    本身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3楼2013-04-01 18:14
    收起回复
      下面这段就是关于他们的故事
      自从佛祖释加摩尼在灵山上捻起莲花,台下的摩诃迦什发出会心的微笑,禅就产生了。禅宗一派西传中土之后,不断的延续和发展。一直到了五祖弘忍在湖北黄梅东山寺弘法而名闻天下。
      弘忍的首坐弟子就是神秀。神秀自幼出家,一直到了50岁的时候,才第一次接触了五祖弘忍,当时弘忍前去讲学,神秀被弘忍打动,执意要来湖北黄梅寺追随弘忍。这是唐高宗时的事情~~~。弘忍也是安排神秀做些粗重的活。神秀是靠自己的修为逐步成为了弘忍的首坐弟子,并成为“教授僧”。五祖弘忍曾经不止一次的说——我弟子800,这里面没有人能超越神秀的见性。于是,整个东山寺里的广大僧众,自然就认为神秀是五祖弘忍的接班人了,而神秀,此时已经在东山寺呆了近20年~~~。这种局面后来被一个不起眼的农夫打破了——
      这个农夫,就是后来的六祖慧能。
      慧能,本姓卢。祖籍是河北范阳人,也就是后来安禄山领兵节度使的这个地方。他的父亲因为吃了官司,后来被发配到了岭南的广东新兴一代。慧能自幼家贫,以砍柴为生,但是慧能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对佛教的浓厚兴趣和深厚的理解能力,但是慧能不识字,于是就流传着一个不识字的大师,并且声名远播。后来,慧能执意出家,离别家中老母,一个人前来黄梅东山寺追随五祖弘忍。
      弘忍看一个农夫求佛,心中有故意取笑之意,就说——都说岭南人野蛮而不识教化,
      慧能反问到:人分南北,而佛性是不是也分南北呢?
      弘忍一看这人有来头,就收留了,安排在柴房砍柴。直到弘忍觉得自己老了,需要找一个接班人——
      于是,弘忍要求弟子们每人写一个偈子,根据偈子观察各位弟子的开悟程度,从而传授正宗禅宗的衣钵。弟子们心里其实都很明白,都知道师傅的衣钵传人一定是神秀,于是大家都没有写这个偈子。神秀也知道自己这个偈子的重要性,迟迟没有交出来,直到反复斟酌之后,才题写在墙上。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弘忍传授衣钵的消息并没有传到柴草房,但是神秀的偈子一出,满寺震动,大家都认为神秀的偈子写的很好,身要像菩提树一样的正直,心也像明镜台,哪怕就是这样,也仍然要逝世的拂拭,不要为世俗之尘埃招惹~~~弘忍也认同他的这种思想,认为,一般的常人,如果按照神秀的做法,也会不堕入俗尘的。
      大家都在墙边微观,因此也吸引了慧能前去观看,慧能不识字,别人念给他听,他觉得很不以为然,于是当即口述一个偈子,让另一个和尚帮他写在墙上——
      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
      本身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慧能的偈子显示了其见性成佛的工夫,直指人心,直揭心性。禅,是人心的直悟,是心与心的交流,其智慧在于不落“实”处。于“空”中寻求解悟
      偈子一出,惊动了弘忍,弘忍看了大吃一惊,但是装坐没事一样,用鞋子将慧能的偈子擦掉,并说——写的很一般~~但是,在晚上,弘忍却将金刚经的真髓讲解给慧能听,当慧能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顿时开悟了。弘忍将禅宗正宗的衣钵传授给了慧能,并且告戒他说,赶快离开此地,在我死之前不能说明你是我的衣钵传人,不能弘扬你的法~~~
      慧能接收了弘忍的衣钵之后,一直展开了逃亡的生涯,躲避了神秀手下僧众的追杀。(这个信物,是一件用金丝锈满了佛像的袈裟,这个实物现在还在广东韶关的南华寺里,后话)一直来到了广州。后来,听说弘忍大师已经圆寂了,于是慧能出来了~~~
      在广州的法性寺,正好举办佛教的盛会,出席的僧侣大师众多,在会场休息的时候,有两个僧人指着法性寺中的幡在争执,有的说是“风动”,有的说是“幡动”,并且正直不休。此时,慧能拨开众人,说——是仁者的心在动!!!
      此言一出,震惊了法性寺的方丈印宗法师,他当时已经听说了六祖南下的事情,加上听眼前这个人的话,他立即认识到了眼前的这个人,就是六祖慧能。于是印宗拜于慧能坐下。由此,慧能开始了在岭南地区传自己的法~~~最终在广东韶关定居传法,这就是广东韶关南华寺!


      5楼2013-04-01 18:18
      收起回复
        而关于这个故事里有几点我不是很理解他们的做法,而且我个人比较欣赏神秀大师。
        一,五祖弘忍也是个得了佛法真理,开悟通佛的人,他传授衣钵传人还要偷偷摸摸的?
        二,弘忍竟然让慧能逃跑,防止被害,看到这一点,我很不平静,我想问一下你们修持的什么佛法?杀人放火,这还有一点佛法里的大解脱,无上至真直觉吗?得了佛法真传的竟然整天想着别人要害他,要逃跑,这也是得道高僧?
        三,历史上记载慧能离开的时候是有人追杀他,而且说是神秀派人追杀的,我看到这里我就纳闷了,这和尚庙里都是些什么人啊!这佛门比官场还黑暗,这就是一群高僧的作为??


        6楼2013-04-01 18:31
        收起回复
          当然这些只是后人的说法,真实的说法我们不清楚,而我的观点就是,弘忍真心想把道统传给慧能,而且慧能更年轻一些,当时神秀也六,七十岁了,即使传承佛法也活不了几年了。而且慧能更平民化,传承佛法更容易让老百姓接受。至于让他远避南方,是因为神秀的北方影响力已经很大了,慧能继承衣钵的话不容易让当时的人接受,正所谓功高震主,慧能只能远避南方。。


          7楼2013-04-01 18:39
          收起回复
            事实也证明,神秀在北方宣传佛法影响深远,而惠能也在南方把佛法平民话,影响深远。神秀一生没有因为慧能继承五祖衣钵而恼怒慧能,慧能也没有直接批判神秀的思想,至于他们后来的“溅”与“顿”之争,也只是他们后辈徒弟的相争。


            8楼2013-04-01 18:45
            收起回复
              南顿北渐。。。。
              神秀大师一生的思想在他的那句诗中,他宣扬人要经常修持,主张渐渐的领悟佛法,通俗点来说他就是主张“量变”。
              而慧能的思想也是他那首诗中,他主张顿悟,大彻大悟之后立地成佛。这是“质变”
              其实无论渐悟还是顿悟都是花开并蒂。都是传扬佛法的好思想。他们二人本身并无冲突,我觉得这点上,神秀不愧是大能高僧,而慧能未免有点小家子气。
              后来慧能的弟子北上与神秀的弟子以死论佛理。这点我就不喜欢他们,大乘佛法不是说众生平等,大彻大悟,立地成佛吗?而他们这样在两位大师圆寂之后如此争端,不烦佛门大戒吗?


              11楼2013-04-01 18:56
              收起回复
                而且,我觉的如果不积累量变怎么能质变呢?如果我们不每天辛辛苦苦水贴,水回复签到,我们能升级吗?会每天看帖几万回,不回帖就升到18级吗?毕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不论渐悟还是顿悟都是为了得见佛法,得大无量佛国。


                12楼2013-04-01 19:01
                收起回复
                  @白云如沟 ,来一下,给我带点人气


                  13楼2013-04-01 19:04
                  收起回复
                    以上是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前来讨论。。。谢谢


                    14楼2013-04-01 19:11
                    收起回复
                      @月光有点冷@巫荒之主@544294143@ge936373543 @13730858503@再怎么也是国人 。。@蛮锤二世 。。大召唤术。。


                      15楼2013-04-01 19: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