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网贵州12月23日毕节电(本网记者 刘仕亮) 都说“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贵州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山多。可是,如果深入贵州腹地,你就会发现,在这崇山峻林中,其实还有着“水乡”的灵动。
在有着“乌金之镇”别称的毕节岔河镇,因盛产煤炭和烤烟而闻名于外,可是到过这里的人都会发现,这里其实还有另一大特色——水,而且是灵动秀美的水。
日前,中国商网记者乘车走进了这商家眼中的“乌金”宝地、当地人眼中的“梦里水乡”——毕节双山新区岔河镇。
打好“黔西北第一水乡”大牌
岔河镇党委书记钱军说:“岔河镇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推进‘三化同步’,奋力冲出镇域‘经济洼地’,努力提高全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这就是岔河‘小城镇,大战略’的战略构想。”
为打好“黔西北第一水乡”这张“大牌”,岔河镇精心布局,以高标准、高规划、高起点,形成“一轴、二心、三园、四片”空间布局形态,在城镇化建设项目上采用BT模式,主项目建设位于该镇岔河村七组岔河坝子。
据了解,该项目第一期工程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约80亩,修建同心大道620米×30米、富民路376米×20米、恒业大道600米×20米的主干道。自今年9月5日全面开工以来,共完成投资近1000万元。
为了推进岔河小城镇建设进度,在繁忙的岔河坝子工地上,承建该工程的六盘水恒业房开公司董事长黎恒达说:“只要天气不下大雨,每天我们都有600人在工地施工。”
“三把钥匙”开启岔河跨越发展之门
在岔河政府大院一角的墙壁上,“工业强镇、农业稳镇、旅游兴镇”的标语异常醒目,该镇镇长张培林说:“这些就是开启岔河镇跨越发展的‘三把钥匙’”。
多年来,岔河镇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加大工业发展的空间。
据张培林介绍:“我镇煤炭资源储量近40个平方公里,总储量达10亿吨,目前有两个整合煤矿,就是岔河一号矿年产180万吨和二号矿年产90万吨,我们正在进行矿场地面相关工作,争取早日投产。”
资料显示,目前该镇加强对已投产运行的年产30万吨的白岩脚煤矿管理;抓好年产30万吨的戈乐煤矿技改工作,确保今年年底投产;争取年产180万吨的岔河一矿地面工程年初开工建设,确保岔河二矿在2013年前开工建设;2015年前完成岔河矿区洗煤厂建设,形成200万吨年洗运能力。
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该镇抢抓足纳村作为省级开发区的历史机遇,全力推进3.2平方公里黔西北工业园区C区建设。以贵州大禾公司投资17.1亿元的磷酸氢钙项目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吸纳苗圃、中药材原料加工等企业入住,形成工业循环经济链,“工业强镇”成为打开岔河镇的第一把“钥匙”。
“我们岔河还是毕节的一个农业大镇,烤烟种植是我们岔河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为了做大做强烤烟产业,解决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全镇把烤烟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3000亩。”张培林说,作为一个农业大镇,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
为此,该镇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普及覆盖率,确保粮食产量年均达到1.8万吨。烤烟种植面积年均达到1万亩以上,抓好已建烟水配套工程的维护管理,以塘丰、亦乐、岔河、晨思、桥边、双华、发路等村为示范,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步伐。继续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巩固发音、发路等村扶贫开发成果,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壮大区域经济。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力争到2015年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提高到5%。
为了形成“一村一品”,该镇在做大做强烟草产业的基础上,还加强对油菜、蔬菜、茶叶、优质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培育,将在2013年前建成沿河十里无公害蔬菜长廊,建成一个蔬菜批发市场,建成一个野生猕猴桃科研优势产业基地,建成一个集玉米制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基地,特色农业产业已成为岔河镇打开 “菜园之门”的第二把“钥匙”
“布局科学、产业互动、资源集约、生态环保”是近年来岔河镇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一大抓手。
在该镇大寨村,风情浓郁的白族特色文化引人入胜。另外,该镇利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发挥该镇岔河村谢家寨至龙潭湾独特的地理优势(木来河与双华河交汇形成椭圆地形),打造“水乡”特色,建设个性的特色乡村和商业步行街,建设一流的“五园新村”。
同时,依托别具民族特色的秧歌队、花灯队建设大寨古石板街和民族文化广场、避署休闲生态公园,打造王家坝特色渔村旅游……
众多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成为岔河“旅游兴镇”的坚强基石,使岔河有了成为毕节城郊“后花园”的先天优势,这成为开启岔河发展的第三把“钥匙”。
强镇之路驶上“快车道”
近年来,岔河镇党政一班人不断创新思路,改变观念,找准定位,以“走出去 请进来”的招商引资发展方式为先导,使该镇融入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
据了解,该镇引资9000万元创建白岩脚煤矿,按照年产15万吨生产规模投入试运行,引进鼎望能源有限公司投资约20亿元创建岔河一号煤矿,引资六盘水恒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入资金6000万元修建小城镇,引进富群建材有限公司投资7500万元建成环保节能砖厂1个、大型砂厂1个,解决了上百人的就业问题。
按照岔河镇“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以上,全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年均增长40%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贫困人口减少45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
岔河——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体的工业大镇正逐步形成,工业强镇的“大梦”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