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花了一下午,做了一件看似很没有意义的事——
搜集各位新概念的获奖者和《萌芽》作者对赵老师的哀悼、回忆与祝愿。
这些截图主要来自新浪微博,它们本来就都是公开的。而我把它们一起发出来,只是想从一个小小的角度略微地展现一下,赵长天他改变了什么,又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毋庸置疑,新概念以及《萌芽》,改变了许多许多人的人生轨迹。
它们为被困在应试教育中的年轻人开了一扇窗——虽然我们暂时还无法到达,但我们看得到窗外还有那么美那么广阔的世界,值得我们去梦、去想、去奋斗、去拼搏。就像钱佳楠说的:“如果没有赵老师搭建的平台,没有他先圆了很多青年的梦,今天的我或许连做白日梦的勇气也没有了。 ”
前几届的新概念获奖者有很多早已成了作家,如韩寒、张悦然、任晓雯、周嘉宁、麻宁等等等等。很多《萌芽》的作者也已做起了编辑、编剧或是记者等等与文字相关的工作。更为年轻的写手们很多是因为新概念,坚定了报考电影、戏剧学院的信心。
诚然,即使获了奖,也未必就会走上写作的漫漫长路。但那却无疑地会增强自己对写作的信心,会为自己的青春留下一段美好的怀恋。
“老师走好,若不是新概念恐怕好多人如曾经的我还在昏昏度日,没有理想,更别提未来。谢谢您挽救了这代人的文学梦。 ”——俞倩

截的那些图里,很多作者都非常感激赵老师的提携之恩。
夜X的微博里提到,“他是体制内二十年没有升过级的人”。
我不知道这句话意味着什么,但我想,他一定是为我们争取了很多,扛下了很多。
并不是自己有了成就便居高自傲,更不会因为怕威胁自己的地位而埋没新人。而是尽力地去支持、鼓励和提携。这是修养,是美德,是高山仰止的境界。
在《萌芽》之外,赵老师还主编了教小学生写作的《略知一二》。
我想,他是真正热爱文学和汉字的吧。

其实我也没直接接受过赵老师的教诲,甚至没能有幸见他一面。但听到他去世的噩耗,眼泪就那么不由自主地塞满了眼眶。或许这样说有些矫情,但的确是实话。
从2008年3月到2013年3月,我刚好看了5年《萌芽》。 在这100多本杂志中,赵老师留下的文字(至少署了他的名的)并不多。之所以那么哀恸,我想,是因为,他的许多理念与精神气质,早已透过杂志,潜移默化地对我们产生了影响。
新概念让我在机械的应试之外多了一分坚守。记得初中的最后两年,每次写完作文,语文老师都会握着我的手说:“作文啊,不能这么写……”当时非常不屑一顾的话现在看来的确没有恶意。但我知道,我并没有走错。
今年初从上海回来,虽然没能拿到奖杯,没能和哪所高校签约。但同样觉得自己变了很多。性格开朗了不少。我想了很久,觉得,那是一种“终于找到同类了”的归属感。原来在我惯常所见的每天在座位上从7点坐到22点的学霸们之外,还有那么一群人,面对他们时,我可以自由自在地说,肆无忌惮地笑。
……
五年,上千个日夜。
很多曾经无比亲密的朋友现在都几近陌路。熟悉的环境中也有无数变化悄然发生着。但每月两期《萌芽》的习惯却坚持了下来。
很多影响,就是这样潜移默化的。
对那些得到过赵老师推评的、在小小的会议室里与他进行过交谈的、得到他的鼓励的、哪怕是在新概念颁奖礼的台下听过他发言的作者和选手我都十分的嫉妒。当然,也会羡慕得到过他签名的紫云。可她说,我也是幸运的,因为我能以一名新概念人的身份缅怀他。
犹记得在十五届庆典上,我们集体为他鼓掌,希望他能快快恢复健康。
但……





我截的那些图的地址:http://tieba.baidu.com/p/2243051105
搜集各位新概念的获奖者和《萌芽》作者对赵老师的哀悼、回忆与祝愿。
这些截图主要来自新浪微博,它们本来就都是公开的。而我把它们一起发出来,只是想从一个小小的角度略微地展现一下,赵长天他改变了什么,又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毋庸置疑,新概念以及《萌芽》,改变了许多许多人的人生轨迹。
它们为被困在应试教育中的年轻人开了一扇窗——虽然我们暂时还无法到达,但我们看得到窗外还有那么美那么广阔的世界,值得我们去梦、去想、去奋斗、去拼搏。就像钱佳楠说的:“如果没有赵老师搭建的平台,没有他先圆了很多青年的梦,今天的我或许连做白日梦的勇气也没有了。 ”
前几届的新概念获奖者有很多早已成了作家,如韩寒、张悦然、任晓雯、周嘉宁、麻宁等等等等。很多《萌芽》的作者也已做起了编辑、编剧或是记者等等与文字相关的工作。更为年轻的写手们很多是因为新概念,坚定了报考电影、戏剧学院的信心。
诚然,即使获了奖,也未必就会走上写作的漫漫长路。但那却无疑地会增强自己对写作的信心,会为自己的青春留下一段美好的怀恋。
“老师走好,若不是新概念恐怕好多人如曾经的我还在昏昏度日,没有理想,更别提未来。谢谢您挽救了这代人的文学梦。 ”——俞倩

截的那些图里,很多作者都非常感激赵老师的提携之恩。
夜X的微博里提到,“他是体制内二十年没有升过级的人”。
我不知道这句话意味着什么,但我想,他一定是为我们争取了很多,扛下了很多。
并不是自己有了成就便居高自傲,更不会因为怕威胁自己的地位而埋没新人。而是尽力地去支持、鼓励和提携。这是修养,是美德,是高山仰止的境界。
在《萌芽》之外,赵老师还主编了教小学生写作的《略知一二》。
我想,他是真正热爱文学和汉字的吧。

其实我也没直接接受过赵老师的教诲,甚至没能有幸见他一面。但听到他去世的噩耗,眼泪就那么不由自主地塞满了眼眶。或许这样说有些矫情,但的确是实话。
从2008年3月到2013年3月,我刚好看了5年《萌芽》。 在这100多本杂志中,赵老师留下的文字(至少署了他的名的)并不多。之所以那么哀恸,我想,是因为,他的许多理念与精神气质,早已透过杂志,潜移默化地对我们产生了影响。
新概念让我在机械的应试之外多了一分坚守。记得初中的最后两年,每次写完作文,语文老师都会握着我的手说:“作文啊,不能这么写……”当时非常不屑一顾的话现在看来的确没有恶意。但我知道,我并没有走错。
今年初从上海回来,虽然没能拿到奖杯,没能和哪所高校签约。但同样觉得自己变了很多。性格开朗了不少。我想了很久,觉得,那是一种“终于找到同类了”的归属感。原来在我惯常所见的每天在座位上从7点坐到22点的学霸们之外,还有那么一群人,面对他们时,我可以自由自在地说,肆无忌惮地笑。
……
五年,上千个日夜。
很多曾经无比亲密的朋友现在都几近陌路。熟悉的环境中也有无数变化悄然发生着。但每月两期《萌芽》的习惯却坚持了下来。
很多影响,就是这样潜移默化的。
对那些得到过赵老师推评的、在小小的会议室里与他进行过交谈的、得到他的鼓励的、哪怕是在新概念颁奖礼的台下听过他发言的作者和选手我都十分的嫉妒。当然,也会羡慕得到过他签名的紫云。可她说,我也是幸运的,因为我能以一名新概念人的身份缅怀他。
犹记得在十五届庆典上,我们集体为他鼓掌,希望他能快快恢复健康。
但……





我截的那些图的地址:http://tieba.baidu.com/p/22430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