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许多了解西方航空工业发展史的人眼中,现代欧洲民航客机产业的崛起,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有明显的事实征兆,这个征兆,便是当年法国达索公司开发的喷气客机“水星”。这种人们并不算太熟悉的喷气客机,却与今天成功的空客公司在运营方式上有着诸多共同之处。
不够长远的远见
早在1968年,达索飞机公司计划与设计部一些富有远见的认识就意识到,他们应该开发一种新型民用喷气式客机,来填补民航运输市场上载客130~150人的短途客机——当时波音737-100和737-200可分别载客100人和115人——的空白。达索希望能利用自己在军机开发中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在“飓风”、“神秘”和“幻影”之后再次在民机市场演绎成功的范本。从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出发,法国政府也在资金方面大力支持达索的新型民航客机项目。马塞尔?达索对这种新型客机充满了期待,他希望用罗马神话中神祗的名字来命名它,经过查找,他亲自选定了“水星”(Mercure)这一名称。Mercure又称墨丘利,是罗马神话中的商业之神,他行动迅速、脚步轻盈,还是众神的信使。达索说之所以选择这个名称,是因为“发现他的鞋子上和帽子上各有一对翅膀”。

编队飞行的两架“水星”原型机,远处为第一架原型机(F-WTCC),机身上写着“马塞尔?达索飞机公司”(Avions Marcel Dassault)近处为第二架原型机(F-WTMD),因为将要交付Air Inter公司,所以机身上印有该公司的名称。
1969年6月巴黎航展上,达索公司首次公开展出了“水星”客机模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到两年之后的1971年4月4日,首架“水星”原型机便在达索公司波尔多附近的梅里尼亚克工厂完成制造,该机注册号为F-WTCC,其中TCC是法文短程客机的缩写,该机使用两台美国普惠公司JT8D-11发动机作为动力,5月28日首次试飞。在第四次试飞中,“水星”原型机飞行高度达到了25 000英尺(7620米),飞行速度达到了0.8马赫。试飞中也出了一些小问题,但都不算严重。达索公司经过分析,做了必要的调整,包括修改前缘机动襟翼,很快解决了全部的技术问题。1972年9月7日,第二架原型机完成首飞,这架原型机改用JT8D-15发动机,后来的生产型“水星”100也是如此。

Air Inter使用的“水星”100,根据机身上的注册号F-BTTC,可知道该机为第三架生产型。
和波音737相比,“水星”100的机身略宽,配备的普惠JT8D-15最大直径24英寸(60厘米),为此发动机短舱吊架从机翼前缘伸出教长,以保证合适的距地高度。为了方便地勤人员检修维护,“水星”的发动机短舱上还设置了向上开启的检修舱盖。
“水星”的机翼采用25度后掠角,再加上JT8D-15,使得量产型“水星”100的巡航速度达到了320节,而采用JT8D-11的“水星”原型机巡航速度为300节。为了降低噪声水平,第二架“水星”原型机在发动机短舱上采用了声波吸收材料,并改进了发动机进气口的设计,使得噪声水平下降了5-6分贝。
“水星”计划采用两人制机组,但当时实力强大的飞行员工会正大力倡导三人制机组,所以达索聪明地提供了飞行工程师座位的选择方案,如果客户要求,随时可以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