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吧 关注:33,991贴子:291,601
  • 19回复贴,共1

发个帖,不是诗,算是吐槽吧。大家看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召唤各位前辈和亲们,走过路过都进来看看。农村孩子进来回忆一下,不是农村孩子进来感受一下。呵呵········


1楼2013-03-27 01:29回复
    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教育启蒙在农村,之后一直致力于学习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其实对于建设层面的东西,个人觉得,自身还是很专业、很资深的,当然,所有的中国学生,最起码是我身边的中国学生,都是很资深的。毕竟我们从小就在学习如何建设——小学时候在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初中时候又在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我一直都不明白前一个个社会和后一个社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社会意义。但那时候社会的建设早就已经如火如荼,如雾如露!
    我所在的小学是一个挂公办羊头,卖私营的狗肉的破落所在。所教学的老师的文化水平也只是比当时的我们高那么一点点而已。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素养也不见得就比那时候教育我们的园丁们高出多少。
    我觉得我是受过系统教育的人。因为我们村子大,人口多,而村子中人口大多外出打工去了,剩下我们一群不大,却也数量不少的老弱病幼在村中。当时的条讲来讲,老弱病是实在没办法了——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村支书说的,剩下的小孩,却能和城市里面的孩子一样,享受学前教育!我记得,村支书当时说的时候就像个电影里的烈士一样,手臂一挥,地下掌声无数。于是我们就有了村幼儿园,于是我就有幼儿园可以读,于是我就去读了村幼儿园,于是我就想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了学前教育启蒙,于是我在其它小村落的孩子面前总是表现的很牛叉——这几个于是也是当时村支书的风格,后来我发现所有支书都这个风格,再后来我发现是个党员都是这个风格。所以,小子逾越了。
    现在看来,这是很没有必要的,甚至是很病态的想法。因为我做过的事,你没有做过,我就比你牛叉,比如上幼儿园。殊不知,花钱不是能力,花钱能办事才是能力。最起码在幼儿园时没有人教我们怎样抓泥鳅、捉小鸟、摸田螺这些锻炼体能的科目的,这也导致了我们村拥有着全乡十数个村最大的儿童基数,却在与他村儿童打架斗殴,短兵相接的时候屡占下风,成为了以多欺少还败了的反面教材。可说丢脸之极。
    心中总有一股执念,全民身体素质,要从娃娃抓起!


    3楼2013-03-27 01:31
    回复

      不是诗又写这么多恐怕只有我这种对农村孩子的童年生活仍存有好奇的人会在唐诗吧耐心看完了。晚上拿<颜氏家训>给徒弟讲,感想比较多,作为友情回访,我提点不同意见,楼主可以选择性参考,但请不要取笑我无知。
      我觉得你是背负着一种并不光彩的失败阴影将教育观念偏注一隅。这应该从你们那个时候极品的文化教养说起,如果我为人师为人父,首先就会告诫我的孩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与人为善不要妄动干戈,哪怕妖是妖他妈生的,那也是妈生的啊,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在这一点上我赞成唐长老。
      硬拼不行想别的办法,你说那个情况我顿时就想到新大话西游里空虚公子、大脚怪、以及那个学老虎的奇葩合战孙悟空的场景亮点:在我面前扮什么野兽啊?然后被咬成大出血不说还被竖中指~~体弱可以把他养壮一点,但谁能能容忍别人侮辱自己的孩子“没智慧”?被打那么多次都没点变化,如果不是孩子缺心眼儿只能说是基础教育的缺失,绝对不是捉泥鳅还是蝌蚪的问题~~(顺便说一下捉小鸟可不是单纯体力活哦~~摸海螺是~)
      现在城市飞车抢劫都可以当场击毙了,法制社会,提倡以德服人,要突出素质教育,不对的就应该批评,所谓慈母多败儿说明有时候妇人之仁不可取。对于打架那个事,我会对他说孩子你不丢脸,因为从以多欺少那一刻起你已经没脸了,所以在此我要特别批评一下牛魔王同学!!
      即便别家孩子确实有更加极品的文化教养,就是很上脸——我也不会考虑送他去少林寺以后杀人全家。我会教会我的孩子如何用正能量让他的对手重拾敬畏,因为暴露出来的丑恶嘴脸最终都不能在上层社会长久立足,丢掉节操的人就像上过床一样的女人一样瞬间掉价。所谓正能量不是邪能量,据说唐长老和如来叔叔就是这样来羞辱孙悟空这样的极品~~~很内伤~~
      好了,兄台不要误会,我这里不卖《儿歌三百首》。另外你们为什么总是打架?不要试图抢占别人的土地和妹纸哦~~


      IP属地:河南4楼2013-03-27 18:16
      收起回复
        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当时的启蒙课程,虽不博大,却很精深,似繁犹简,如简还繁。到了现在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语文课永远都是小白兔或者是小红帽如何成功战胜大灰狼,十数月如一日的反复强调,乐此不疲,甘之如饴。幼小的自尊卑哀不已。深为自己连见到小狗都颤抖不止,不及小红帽和小白兔勇斗大灰狼的强悍和智慧而汗颜无地。
        心中有一条自定的真理伴随我度过一整个童年:越是幼小的个体,越是拥有强大的能量。
        我也不知道大灰狼得罪过谁,会在所有幼儿读物中扮演猥琐恶劣的反面角色,最后悲哀死去。听大人们说,狼长得像狗,或者说狗长的象狼。反正就是相互很像。让我一直有要养一只小白当宠物或者买一顶小红帽冒充小红帽的梦想,好不用再害怕村口那只小狗,甚至是大狗。毕竟能搞定狼的生物,搞定一条狗应该是分分钟的事才对。直到我们班上有一个小名叫小红帽的小女孩有次被狗咬了,到班上请假打狂犬疫苗且被老师拿来当教育我们不要去惹狗的典型,我这个梦想才轰然崩塌。
        那件事情后。我再也不相信童话。
        而我,因为当时表演欲望极度不加遮掩,被被多次点名化身小白兔和小红帽,以第一人称的第一视角讲述斗败大灰狼的事迹。然后获得多次代表荣誉和成就的小红花。在此同时,收获小红花的还有我亲爱老师亲爱的可爱口吃儿子。这让敏感的我很怀疑我获得的这些小红花属于成就奖励还是属于安慰鼓励。?
        现在想来,这属于一种很普遍制衡手段。反正不论谁上台,那位师二代总会领着红花玉此人站在台上乐呵呵。至于真正讲故事的人,他的意义不在给同学们讲了故事,而体现在T a体现了亲爱的老师可亲可敬的公平品行。


        5楼2013-03-27 18:40
        收起回复
          对于自小就在田间打滚,最大娱乐活动只是每晚七点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的我们来说,玩具是很抽象的存在。如此,在幼儿园教室里面那个我们都唤不出名称的球,就成了我们脑海中唯一的对玩具的具象呈现。
          只是可惜那球不是小红花,并没有可以批量生产,于是那个球就成了我们整个幼儿园的限量珍藏版。至于这个限量珍藏版都是因为沾了老师的小孩(姑且我们称他叫做师二代)的光才得以出现,我们才得以知道知道电视中经常听到的玩具就是这样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幼儿园就可以号称是拥有玩具的幼儿园。很悲哀的是,我竟然与之朝夕相对却触手不可得,秋水望穿,痛苦不堪。
          造成我,或者说我们如此痛苦的原因是该球被我们亲爱的老师以很公平的方式分发或者说是发放到我们老师亲爱的儿子手上。历时达一年之久,从未易手。就在这球起球落中,叶青叶枯,草绿草黄。
          当然,为了体现公平,对于平时总是更在师二代身后不知道怎么定义的那几个人,我们秉承老师公平宗旨的师二代少爷还是慷慨的授予了他们几个短暂的临时轮流抚摸权。为此球贴上了公共财物的标签。
          至于两眼通红若是化身小白兔肯定更具画面感的我的心中却并没有多少愤慨。只是心中对于要找个幼儿园老师当TA的儿子的渴望却尤为强烈。这种渴望一直持续到我上小学时候一个家长是屠夫的同学买了辆自行车且其在学校时潇洒转弯然后华丽跌倒才被替代。值得一说的是替代后的念头更为强烈。
          由此可见,欲望也是一种成长体。
          当初求都弄不到一个的时候,觉得世界就是个球,虽然客观上来说世界就是一个球;可是等自己有能力拥有一个球的时候,又觉得当初的渴望就算个球。而后看到那位屠二代的单车车轮转的时候,又觉得世界也在转动,虽然唯物主义上来说世界本来就是在转动;等我们买得起自行车轮的时候,又会觉得世界转的不够快,我们都看上轿车轮子去了。
          由此可见,欲望真的是个成长体,而且成长的速度基本比人体成长的速度快,几乎没有人可以掌握它,大致都是被它奴役者。


          6楼2013-03-28 20:37
          回复
            亲爱的老师的亲爱的儿子的亲爱的爹,也就是亲爱的老师的亲爱的老公,是一个木匠。传统手工艺者。
            提到这个人并不是笔者没话找说,只因为笔者的父亲与那师二代的父亲分属同行且更属同门,皆师承我爷爷。
            现有的关系就是:我与师二代共有一师,且师二代是我们共有老师的儿子;而我父亲和师二代的父亲也技承一脉,同时我父亲是他们的师傅的儿子。真是不知何解,只是事已发生,关系也只能从初至今罢了。
            这些本属于上辈辛秘,不宜付之笔端,而且笔者当时也是未知。一切关系浮出水面走向明朗的原因却是颇为狗血励志。
            事出于某日师二代玩球误伤与我,而被伤者以为能借着这个由头与相思已久的梦中情球进行负距离的肌肤相亲,却被师二代的跟班中排行第二(姑且称他叫二跟)的一位飞奔过来,扑身护球,于是笔者乘机摸球的计划乃告夭折。
            梦想之物,近在咫尺,只能被动承受且来不及体会其中三味就春梦了无痕。并且此时被球击中的痛楚在兴奋感稍退之后找到机会深深扎根于脑海,体现于神经。而我在痛苦与失落的混合作用下,怒而暴起,暴起而怒,而且此时二跟满心都在球身上,更加不防我会匹夫一怒,正是攻其不备的天赐良机,在我的兵法运作下,有心算无心,不出意外,二跟立时被我拳脚殴之。二跟在我出其不意的初期不意中连连失利,却在之后利用战略纵深闪避退让后站稳阵脚成功脱离我的危险攻击范围。
            二跟不愧叫二跟,不负一个二字。在将球交付给师二代后再次与我交手。战况愈演愈烈之际,师二代在旁边用一种李清照、朱自清都会羞活过来的叠字手法劝架,奈何劝架的第一句话却在一个“不要打了”的“打字”上叠叠不止,喋喋不休。二更同志很认真的贯彻落实师二代下达的“打”字精神,益起余勇,更显锐不可挡。而我迫于自卫自认是不敢留手。战况终于进入白热化阶段。整个教室鸡飞狗跳,混乱一片。
            一旁的师二代苦于劝架无果,正自“打”不停,突然灵光一闪,福至心灵般领悟到自己动口能力实在不及动手能力多矣,几番计较之下,遂决定动手上前将我二人拉开。正起步,不料被流拳误伤,客观上来说,当时情况混乱,谁都不记得是何人施拳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师二代觉得自己本来一片丹心向圣贤,奈何受了老拳。怎肯罢休?气极之下手袖一挽便加入了战团,立时我险象环生。如此,众跟班见领头的已然出手且形势大好,岂可让二跟和师二代专美于前?不甘寂寞中,纷纷上前,将以多欺少进行到底!
            可怜我徒有其勇却武力值不达标,双拳敌不过人多,败下阵来。伤痛之下,被迫道歉。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准则使了权宜之计,十分不情愿的告了声饶,速速逃之,另求强援。便有了吾父持荆来校问罪之行。碰巧当时我们亲爱的老师不知何故未来上课,只让其夫代为看顾。本以为两雄晤面,必有争斗,最后竟然演成了师兄弟相会的戏码,才发现了一段师门秘辛,令人唏嘘不已。最后此事就以打架的双方当事人各自相互赔礼道歉为结。
            从此后,再不敢与人轻启争端,遑论打架了。话说打架这事儿吧,打赢了不赚,打输了更亏。


            7楼2013-03-30 13:08
            回复
              在此,突然醒忆一件事。为何在文中总要浪费口舌称我们当时的老师为“亲爱的老师”呢?这当口,估计除了老师许多人都会觉得奇怪。这是因为当时我们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在做自我介绍时候特意强调,反复加强要我们在称呼其时要在老师前面加上个亲爱的,以示尊重和亲切。这在当时让我们很不理解,而且老师未加解释。现在想来当时或许老师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也是理解不了的。对于我们这些连看个电视都很困难,不能听懂普通话的小孩子来说,这个称谓显得既新奇又新鲜,毕竟是农村孩子。于是我们津津有味的叫着。只是我们那时候一直没有搞懂“亲爱的”是什么意思。
              知道许多年以后我才找到一个词来形容我们当时的这种行为,那就是“肉麻当有趣”。实在不知当时老师的虚荣从何而来。
              甚至我们当时风行了一种在别人名字前加一个亲爱的为前缀的称呼方式。十分有趣。却说不出趣之所在。由此可见当时我们是多么无趣!无趣到把无趣当成有趣,这又是多么有趣的现象。
              直到现在我还在猜想,会不会老师在家也会强制性要求师二代在家里也要称呼其为“亲爱的妈妈”?只是苦于无处求证,也不会去求证,毕竟这样的猜想已经是无趣的紧了,再去求证此事便不止是无趣而是恶趣了。


              8楼2013-03-30 13:08
              回复
                怀着对球的向往以及若干褪色的小红花,我毕业了。当然,是幼儿园毕业了。然后带着对球的渴望和一点报名费,我开始了我的小学生涯,正式享受并不义务的九年义务教育,或者说是开始接受需要收费的义务教育长达九年的摧残。
                在此之前,值得一提的是,师二代并未因为我父亲是他的师伯——或者按照其母的说法应该唤作“亲爱的师伯”这层关系而对我稍有好感,假以辞色,反而处处针对,时时挑衅。因此,二跟他们也时常会与我发生一些没事找事的事。当然,打架是不敢了的,双方都有一致共识,最多把冲突范围控制在你推我来我推你的程度。
                不出意外,每次冲突都是以我失败并且退让告终。
                在许多次失败并且退让中,我在都总结,试图发现其原因。终于在某日有所发现,而这个发现却让我沮丧不已。因为我永远做不到他们那般:我就是我一个,不论师二代还是二跟,都是二。二加二就成了群。一个对一群,自然是输。除非物种有别,比如虎入羊群,狼进猪圈。
                关于师二代带领下的众跟班们针对我展开的报复行为(此处原来想写报复性行为,后来想想,不妥,便去了一字,以正视听),我也曾经向我的父亲汇报过,试图请他帮我讨回公道,未果。而我的父亲在某次听完我的告状后拍了拍我的肩膀,叹口气说了一句话。一句我觉得他此生说的最靠谱在理的话,他说:“儿子,你记住了,这个世界,你把别人当个宝,别人把你当给球,很正常,很难免。”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我父亲面前提过此类事情。至于在听到这句伪装逼的话的时候貌似心里还挺开心的:我要是个球,就好了。我是多么希望自己有个球啊。
                其实真正意义上来说,我不是固执的想要一个球,我只是单纯的想要一个玩具。而已。


                9楼2013-03-30 13:10
                回复
                  小学是一所村立小学,不大,很小。不过四肢俱全,也就是一至四年级都独立成班。至于五六年级我们就会集中起来在乡完小就读。当时没有招生广告,只有上学通知,自然也没有所为“师资力量雄厚”的说法,相反,事实是师资力量相对很薄弱,很匮乏,匮乏到我们班就俩老师,一位数学老师,一位语文老师。这不是废话,重申一遍,这不是废话!这说明,两位老师要负责我们班所有课程。更确切的说,是两位老师要负责两个年级,四个班的所有课程。必须说明的是,数学老师已然78高龄,而语文老师尚且不足18妙龄。注意,这不是夸张手法,重申一遍,这不知夸张手法。
                  正是托这种福,在缺少教师的大环境下,我们班乃至每个班每周都有许多或者说每天都有若干节体育课和自由活动课。也不知道有什么区别,硬是要分出不同的名目来,后来我观察发现,还是有区别的,那就是体育课做操半小时,后十五分钟解散;自由活动课做操十五分钟,后半个小时解散。不由人不赞叹我校对于教育的认真、负责,不同的科目就必须有不同的内容。毕竟,素质教育了嘛。
                  全校加起来连校长五位老师。当时我们的数学老师还以此列过应用题:学校共五位老师,二位教语文,二位叫数学,校长不上课,请问,不上课的校长有几位?实在是为当时的运算水平汗颜,因为我运算许久才发现,其实不用算的,数数就知道了。这是那么无厘头的一件事啊!
                  无独有偶,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拿过五位老师来说事。我永远记得她在教我们汉字的“一二三四五”的时候举的例子。她说:我们有五位老师,第一位是李老师,第二位也是李老师,第三位也是李老师,第四位也是李老师,第五位也是李老师。刚好五个李老师,刚好雪了五个字,对应“一二三四五”,大家一定要记住了,听到了吗?!当时迷迷糊糊,现在好想回去问一句,老师,五位老师,和记住“一二三四五”的写法,有关系吗?这是更无厘头的一件事。
                  除了我们班上任课的两位老师和校长外,其余两位老师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时常会来班上代课串班,同时我们班上老师也时常去别班代课。反正就是串来串去。入学时学校写过许多标语,其中有一句很俗的“学校是我家,你帮我来我帮他”。我们的老师一直身体力行着,据我所知的数年如一日,无奈而强大!


                  10楼2013-03-30 13: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