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陈氏吧 关注:31贴子:119
  • 15回复贴,共1

山东登州陈氏吧于2013.3月成立,便于陈氏族人交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成立这个吧的目的,是便于山东登州陈氏家族,陈迪后人之间认祖归宗,交流讨论,续修陈氏族谱,是一项艰苦繁杂的大工程。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所幸的是,山东族人们也认识到了重修陈氏族谱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此专门召开了一次族人联席会。大家一致认为,陈氏族谱已经二百多年没有续修,我们这一代人如果再不续修,恐怕日后想续修也续修不成了。因此决定正式成立山东蓬莱陈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号召有志的族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定要把陈氏家族光辉的历史文化继承发展下去。研究会的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挖掘弘扬陈氏历史文化,目前已经出版并计划陆续出版一些有关陈氏家族历史文化的书刊以及影视作品;二是组织续修山东登州陈氏族谱,计划在2011年出版以24位八世祖为首的24本族谱分册。根据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研究会决定此次修谱要将陈姓女子也列入族谱。研究会的成立,不仅使此次续修族谱有了组织领导和明确分工,而且成了续修族谱的重要动力。我们清原一支陈氏族谱的续修工作,作为山东登州陈氏族谱续修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在这样一种有利条件下有序地开展起来的。
在此次续修陈氏族谱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和山东族人一样,都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是族人分散各地,难以联系和查找。其次,是间隔二百余年,老一辈的知情人太少,难以分清世系渊源。三是,有些人对此不感兴趣。不愿参与,不积极提供情况。例如,经常有人问我:“你们整那个东西(族谱)有用吗?”我的回答是:“人活着的时候,总该弄清楚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吧。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死后应该到哪里去呀!”我不知道这样回答是否准确,但是我们的先祖们对此却早有定论。清康熙五十一年,十世祖廷弼公说:“家之有谱,所以定尊卑传世系也。”康熙丙戌科进士,十世祖径佑公说:“我族愈大而丁愈繁矣。谱若不修,则后之子孙日远日疏,必有见面不相识者。何以广亲亲之义乎?”清咸丰四年,十三世祖陈苞公说的更透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为后嗣者,能使宗族和睦固不足以尽孝道。然为后嗣者,而使一族之人见面不相识者,其为不孝大矣。”关于续修族谱的重要作用,先祖们亦早有论述。通过续修族谱可以“使我子孙辈,不惟识支派之渊源,亦知我祖宗忠孝节义,甲第蝉联,继之庶无坠前业云耳。后人阅谱,思祖功德以则效为志,以继续为怀,求勿愧于先人,思勿坠夫前业。於此有厚望焉。”先祖们的这些教诲,至今读起来仍令我们感到深有哲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家之有谱,好比国之有史。既然是千千万万个家族组成了一个国家,那么这些家族的历史文化都是国家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固此,继承和弘扬家族的历史文化,也就是在继承弘扬国家的历史文化,二者并不矛盾。通过续修族谱,不仅能使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知道渊於何处,出于何人,而且能知道我们的先祖在历朝历代有哪些丰功伟绩。从而激励我们和子孙后代从小立志,向先祖们学习。为家庭,家族和祖国多作贡献,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这不仅是先祖们的期望,也正是我们此次续修族谱的唯一目的。
通过这次续修族谱,令我们感慨最深的就是动手太晚了。二百余年没有续修族谱,许多人与事都模糊不清了。这是我们参与此次续修族谱的族人面临的最大难题。尽管我们本着“人在做,天在看(天就是我们的祖先)”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难免不得不留下许多遗憾。
因此,我们希望全体族人共同行动起来,把那些散居在外的族人们尽可能地寻找回来,共同来完成此次续修族谱的艰巨任务。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后代子孙们牢记教训,今后每相隔近则十年,晚则二十年便有人主持续修一次族谱。这样,“不仅工易成而实可考,而且不至于紊错失真”。这一点不仅是陈氏先祖们的心愿,也是我们此次参与续修族谱的人共同期盼。
山东登州蓬莱陈氏二十一世孙
山东蓬莱陈氏历史文化研究所
副会长 陈枫 薰沐谨识
打印/校对:陈景涛 公元2013年3月26日


IP属地:辽宁1楼2013-03-26 13:02回复
    支持 同为二十一世孙 栖霞榆林头分支


    IP属地:山东2楼2017-03-29 14:30
    收起回复
      我是辽宁新宾抚顺平顶山大东沟的陈氏家族,我们的族谱是这样的
      一世:陈林 陈略
      二世:陈士文 陈士武
      三世:陈兴 陈旺
      四世:陈万富 陈万贵 陈万荣 陈万财
      五世:陈克忠 陈志忠 陈永忠 陈全忠
      六世:陈仁 陈义 陈礼 陈智 陈信 陈玉 陈景 陈禄
      七世:陈福盛 陈福有 陈福财 陈福增 陈福祥 陈福德
      从第八世以后,我家的家谱辈字分别是:
      洪广德忠志,永保继业长,晓光升旭日,万傅照宪章,吉祥振环宇,福禄俊四方
      据老人讲,从第八世后家谱是后人增修的,各家就不一样了


      3楼2017-05-20 11:33
      收起回复
        老人讲,先祖是山东登州府小云南人,来东北是哥三个一起走的,结果丢了一个,抚顺新宾的陈氏家族是另外哥俩的后人。


        4楼2017-05-20 11:36
        收起回复
          我们一支是清初迁移至铁岭,1860年修家谱时维字辈为第十四代。之后的十个字维 修 尊 钦 敬 体 子 攸 怀是当时定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12-21 14:43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2-21 15:20
            回复
              我们是清道光年间闯关东来到今河北抚宁县赵务庄的一支,祖籍登州一个叫牛奇固的地方。文革时家谱丟失,现在抚宁.青龙.两地近一千余人,急求登州先祖情况。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2-28 16:03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IP属地:天津8楼2019-01-11 18:13
                回复


                  IP属地:天津9楼2019-01-11 18: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