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吧 关注:154,288贴子:379,815

回复:重发已经改变标题的《病气论》全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体“病气”排放现象的观察报告——中》——做一个“病气”探查的模拟样本
吴晓东 针灸爱好者 黑龙江省鹤岗矿务局建安处退休建筑工人 154100
摘要 目的 证明人体存在“病气”辐射的现象,让医学研究者感受被“病气”吹入体内的不良反应。为以后与病人接触时,尽量躲开“病气”外排的直射点进行医疗工作,积累经验。方法 在能向上肢艾热流注的穴区,和能向下肢艾热流注的穴区做热敏灸,古称流注。结果 只要出现流注现象,不管流注距离的远近,都会长时间出现“病气”排放现象。 结论 “病气”能传播疾病,影响其他人健康。
关键词 “病气” 热敏灸 流注 探查


54楼2013-03-27 07:01
回复
    1. 针刺疗法是排除“病气”最快的方法之一,拿病人做观察的样本不方便,也容易引起病人和家属的反感,还受到针灸师医疗水平高低的影响。
    艾灸疗法是排除“病气”最快的方法之一,分为艾柱灸和艾条灸两类,其中的艾柱着肤直接灸是排除“病气”最快的方法。如艾柱直接灸双侧足三里各七壮,一次艾柱直接灸可以持续排放“病气”15天左右,但是烧灼肌肤的痛感和灸后遗留的疮痂、疤痕不容易被人接受,所以我们就采用艾条悬灸法。
    “灸之要,气至则有效”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灸疗的要点,是通过艾条灸某一个对热敏感的部位,并且以这个部位为起点,向远处传递,发生了艾热“感传”的现象,艾热刺激传到了其他地方去了,那么就是气至病所,是所谓艾灸“得气”。气至病所疗效好,现在叫做热敏灸,古称流注。


    55楼2013-03-27 07:02
    收起回复
      3.由于每个人的经络系统都有可能出现问题,经络不一定十分畅通,艾热流注有可能受阻,所以头几天热敏灸不一定会流注全程直通指、趾端。
      3.1.对能向上肢艾热流注的穴区进行热敏灸,一开始将艾条对准第二胸椎下的“上灸热”穴,相距20-30mm,左右稍微一晃,立刻会感到腋下或者肩前肩后发热,随着艾条左右不停的慢慢移动,过一会儿上臂的某一方向发热或者全热,然后热至小臂,再热至手指。艾条从督脉向左移动左上肢热,从督脉向右移动右上肢热。几天后在经络畅通的情况下,艾条对准穴位一晃,穴位没热手指尖就热了。
      3.2.对能向下肢艾热流注的穴区进行热敏灸,灸腰俞穴,先热大腿里侧,逐段热至足趾端。两会阳穴之间的尾骨段先热**、臀部和大腿后面。艾条从督脉向左移动左下肢热,从督脉向右移动右下肢热。几天后在经络畅通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艾条对准穴位一晃,穴位没热脚趾尖就热了。


      57楼2013-03-27 07:04
      回复
        4.在健康人身上,对以上两个能产生艾热流注的穴区进行热敏灸(灸至发红),只要出现流注现象,不管流注距离的远近,都会长时间出现“病气”排放现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病气”)。随着他的每一次深呼气、喉头发声、手脚稍微用力,都会增强“病气”排放。这样他就成为了一个“病气”探查的模拟样本。
        4.1.“病气”外排的主要点为:在四肢各个关节处于弯曲位置时,沿着肢体轴向从关节向远心点辐射;在仰卧时四肢伸直,上肢通过手心、掌指关节、指关节和指端向远心点辐射,下肢通过脚底和脚趾端向远心点辐射;头顶向上辐射(“病气”探查的模拟样本没发现有这项功能);肩部以两肩最外点连线为轴心,沿轴方向向身体两侧辐射;腰骶向下辐射;髋部以两髋最凸出点连线为轴心,沿轴方向向身体两侧辐射。
        4.2.健康人接收“病气”的敏感点为各个大关节(肩、肘、腕、髋、膝、踝),两眉间的印堂穴,心胸部位、小腹部位和腰椎部位。手心能够比较方便准确的探查到患者体内“病气”外排时的形状(点、条、面、粗、细。)、“病气”的强弱和冷热。
        4.3.探查者在探查前,应该先练三圆式马步站桩十分钟以上,提高手心探查“病气”的敏感度。如果感觉不清晰可以作小范围晃动,就能确定“病气”粗、细、强弱和冷热。


        58楼2013-03-27 07:05
        回复
          4.4.目的;通过全面探查“病气”外排的主要点、证明存在“病气”辐射的现象,感受被“病气”吹入体内的不良反应。为以后与病人接触时,尽量躲开“病气”外排的直射点进行医疗工作,积累经验。
          4.5.要求:1).选择单身独居男女,来做“病气”探查的模拟样本,进行探查。
          2).隔着各类服装、棉被、毛毯和鞋帽并相距一段距离,进行身体不接触探查。
          3).按站立位、坐位、仰卧位、侧卧位分别探查。
          4).在进行手探的同时,可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感受被“病气”吹入后的变化。
          4.6.如果在自己身上做模拟样本试验,可以感受到手、脚、肘、膝对自身发放“病气”的不舒服感觉。
          4.7.注意:对身边其他人尽告知的义务,不要影响其他人的健康。


          59楼2013-03-27 07:05
          回复
            5.探查完毕需要站桩30分钟,可以排除“病气”维护自身健康。或者用绿豆大小的艾柱直接灸双侧足三里穴各七壮,也可以直接灸曲池、关元、三阴交等穴位。
            6.使用本方法可以很好的治疗四肢不温、手足抽筋、行走无力。
            参考文献:《人体“病气”排放现象的观察报告——上》——谈疾病传播的另一途径


            60楼2013-03-27 07:06
            回复


              61楼2013-03-27 07:09
              回复

                《人体“病气”排放现象的观察报告——下》——谈人体的第二套呼吸系统
                吴晓东 针灸爱好者 黑龙江省鹤岗矿务局建安处退休建筑工人 154100
                摘要 庄子名句“真人之息以踵”就是天机,就是说人体第二套呼吸系统是以脚底为主,进行体内外另一类“气”的交换,用天地大宇宙的场能量“清气”交换人体小宇宙内代谢后的另一类能量“浊气”,达到内外平衡, “天人合一”的目的,成为健康长寿的真人。正是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可惜几千年来竟然无人能理解。实际上真正的养生之道是优质的睡眠,深深的过度呼气。
                关键词 人体第二套呼吸系统 真人之息以踵 肺呼吸 体呼吸 过度呼气 “元气”


                62楼2013-03-27 21:51
                回复

                  1.《黄帝内经》里认为健康的人应该是“天人合一”的,《灵枢·九针十二原》曰:“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这是古人对能去病强身的人体第二套呼吸系统的描述。
                  2. 人体第二套呼吸系统没有属于自己的器官,解剖刀下找不到,但是这套呼吸系统确实每天都在工作中,最佳体验的时间和状态是:
                  当你在身体健康状态下睡眠时,醒后口中会充满唾液,有一种甜丝丝的感觉,甚至能流到口外,这时注意一下自己的脚:随着每一次呼吸都会有一种温暖发胀的感觉出入脚底,随着吸气从脚底向膝盖方向涌动,随着呼气这种感觉回到脚底并像一股气流吹向远方。这实际上是体内人体小宇宙内代谢后的另一类能量“浊气”与体外天地场能量“清气”的交换,是人体内外的另一类能量交换。是人体正常发生的与肺呼吸同步、平行的生命特征,这种人体自然现象大家习以为常、视而不见、无人关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只有一个人深刻的研究过人体第二套呼吸系统,他就是——古人庄子。


                  63楼2013-03-27 21:51
                  回复

                    3. 庄子说过一句话“真人之息以踵”,几千年来无人能解,虽有智者愿为之,但都属于望文生义、文不对题的说法,难圆其说。在庄子内篇 大宗师第六 中找到了这段文字,原文如下: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我是这样理解的:
                    古代修炼的真人已到达恬淡虚无的思想境界,所以他睡觉时不做梦,他醒来时不会被各种事情忧得心烦意乱。他修炼成仙的过程中没有服食能轻身、延年、成仙的人参、灵芝、玉石等味甘药材(见中医古籍:神农本草经),他修炼成仙的方法是深深的呼吸。修炼成仙的真人能够在呼吸时通过脚底和宇宙信息相通。一般人在修炼的时候只是用喉咙吞咽唾液或空气,用臆想将其送至脐下的丹田部位(现在的练气功书上还能见到);或者服食能轻身、延年、成仙的人参灵芝等味甘药材(后演变成服用,用铅、汞、硫磺炼制的仙丹),也有人服食用玉盘承接天上琳下的露水(甘露)。见过真人特异功能(如:发放外气与人治病)的人,佩服的五体投地,惊讶的发出“啊啊—哇哇—”的声音。那些想用喉咙吞咽唾液或空气,服食大量人参、灵芝、甘露的人,有各种强烈欲望的人是不会修炼成仙的。


                    64楼2013-03-30 07:37
                    收起回复

                      我以前回答过网友的这种问题:
                      请问 圣人呼吸以踵 何解
                      答 圣人呼吸以踵,我以前在一本气功杂志见过一个人的说法与三楼相似,当时认为不确切,于是在每晚睡觉时总是在想着脚与呼吸的关系,时间长了觉得脚心发热,一吸气就有一股热气从脚心通到膝盖,非常舒服,睡觉香甜,难怪古人说:圣人呼吸以踵!同时也理解了为什么练站桩时要十趾抓地,就是为了意守涌泉穴以通地气。走路时慢一点,注意脚底也有这种效果,练站桩时,一吸气能从脚底直冲头顶,一呼能觉得入地三尺————。感觉到体内外气体相通。(见:民间中医网--微明道观栏目)-


                      65楼2013-04-01 13:19
                      回复

                        在这里,庄子名句“真人之息以踵”就是天机,就是说人体第二套呼吸系统是以脚底为主,进行体内外另一类“气”的交换,用天地大宇宙的“清气”交换人体小宇宙的“浊气”,达到内外平衡、“天人合一”的目的,成为健康长寿的真人。正是所谓的“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可惜几千年来竟然无人能理解。
                        我在这里模仿庄子口吻评说古代帝王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昔秦皇汉武,欲求仙机,其息以喉,其食求甘。屈服者,其嗌言唯诺。其耆欲深深,其天机浅。”


                        66楼2013-04-01 13:19
                        回复

                          4.每一个人都知道通过肺呼吸,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排除体内的二氧化碳是人体的生命特征,但不知道健康人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身体各部位在向外排放“浊气”(是一种体内代谢产物)。
                          5. “浊气”是人在身体健康状态下向体外散发的一种能量。是含有体内正常代谢信息、自我修复信息和小病清除信息的复合能量流。“浊气”基本上是在身体健康状态下的正常代谢信息。它比较微弱,不容易被感觉到,对其他人略有影响,能起到一种协同作用。在幼儿轻微感冒、鼻塞流涕,哭啼不睡的时候,健康人用手心对准小儿头顶相距30mm,停留十多分钟后,感觉到手心潮湿时,孩子的病就好了。如果大人的身体欠佳,用手心对准小儿头顶,小儿会以摇头扭身以示拒绝。
                          6. “浊气”排放与“病气”外排是同一通道。用深呼气可以强化正常人的“浊气”排放能力。


                          67楼2013-04-01 13:20
                          回复

                            7. 如果“浊气”不能正常排放,人将得病。如:健康人热卧寒凉、汗出受风、热冲冷水澡、过度饮食冰点、冷饮,使关节受凉、毛汗孔非正常关闭“浊气”不能正常排放,就会感冒发烧。
                            8. 脚底是“浊气”排放的最强点。“浊气”随呼而出,宇宙天地的信息“清气”随吸而入。这种呼吸建议定名为“体呼吸”
                            9.两套呼吸系统的工作以肺呼吸为主,“体呼吸”为从;肺呼吸以胸腔扩张为动力,“体呼吸”以上腹肌收缩为动力。


                            68楼2013-04-02 15:05
                            回复

                              1).肺正常呼吸时,体内“浊气”不出,外面“清气”不入,不产生“体呼吸”。
                              2).肺过度呼气时,“浊气”或者和少量“病气”以脚底为主要方向,沿着各节肢体的轴心方向向远心点外排,能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肺过度呼气结束后,慢慢吸气,外面“清气”会以脚底为主要部位,进入体内,逐步上升,当肺吸入一半肺活量的空气的时候,“清气”正好达到胸骨下的上腹部位,然后进入下一个“体呼吸”循环。这个过程在心平气静的情况下自然发生,可用自己的意愿控制。长期练习后,“体呼吸”循环功能增强,就会起到保健强身作用。这就是庄子名句“真人之息以踵”的实际操作的过程。在有病和治疗后身体排放“病气”时,“清气”不会进入体内;平常时侯如果“浊气”不出,“清气”就不会进,也不会发生“体呼吸”循环。
                              产生“体呼吸”循环的关键是平稳、缓慢的、深长的,只使用一半肺活量的肺呼吸方法。


                              69楼2013-04-02 15: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