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分析:
平仄就是声调的交叉,形成一种“高高-低低”或“长长-短短”的节奏。
古代,平声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为仄。
该诗实际平仄如下
王睿楼船下益州,平仄 平平 仄仄 平——第一字?“王”应该用仄字,但一三五字不论。
金陵王气黯然收。平平 平仄 仄 平平——第三字“王”字不论。
——下句(对句)要求与上句(出句)平仄相反,由于首句入韵,所以两个平声字收尾。
千寻铁锁沉江底,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一片降幡出石头。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铁、一、石,三字在唐代是入声字,“铁”今天是上声,仍为仄,而“一、石”今天是平声的,但要按入声处理。
人世几回伤往事,平仄 仄平 平 仄仄——“人”“几”,一三不论。
山形依旧枕寒流。平平 平仄 仄 平平——“依”字不论。
从今四海为家日,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故垒萧萧芦荻秋。仄仄 平平 平仄 平——“芦”字不论,“荻”字入声。
对、粘,均有要求,慢慢讲。